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绪论:建筑的双重属性:物质性、精神性
建筑的三要素:建筑功能 物质技术 建筑形象
建筑的分类
一、按照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可分为:
1、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生产用的建筑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建筑。(厂房、仓储)
2、农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农业、牧业的种植、养殖、畜牧、贮藏等用途的建筑。
(农机站、温室、农副产品仓库)
3、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生活、学习、工作和从事其他公共活动的建筑。
民用建筑: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公寓;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医院、商场
公共建筑通常可分为如下14种类型:
商业建筑 、文化娱乐建筑、教育科研建筑、办公建筑、体育建筑、医疗与福利机构建筑、旅馆建筑、综合性建筑、交通建筑:客运站航空港、邮电建筑:邮局电信局广播电视台卫星地面站、纪念性建筑:纪念馆纪念碑、司法建筑:法院监狱、园林建筑: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市政公用设施建筑:公厕 消防站 煤气站 加油站
二、按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分类
1、大量性建筑:指单栋建筑规模不大,但建造数量多,分布较广的建筑(住宅、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小型商店)
2、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标准高、耗资多的建筑(大型体育馆、影剧院等)
三、按建筑的层数分类
1、《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低层:1-3层;
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及以上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或超过10层的住宅,超过24M高度的其他
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3、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
第一类:9-16层(最高50M)
第二类:17-25层(最高75M)
第三类:26-40层(最高100M)
第四类:层数超过40层(高度大于100M)
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因而它是一项具有社会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
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总体规划布局、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
创作
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确立正确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同时,还需要考虑地区特点、自然条件、环境特色、民族传统、审美观点、规划要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共建筑设计的过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而又统一地解决矛盾的结果。
第一章:1.3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 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 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时,才能真正地称为“群体”。
☐ 这种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 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 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 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 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 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
• 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公共建筑的群体空间组合有两方面:
☐ 分散的建筑群体——某些公共建筑因使用性质或地形特点要求划分成若干单独建筑来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体系,如医疗、交通建筑等
☐ 组团或中心建筑群体——(便于开展大型的社会性活动,将某些性质上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博览中心、市政中心等
☐ 需注意多形体、多空间、多层次、多内涵的组合技巧
☐ 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
1、对称式:用一条主要轴线来控制建筑组合布局,轴线的对景——主体建筑、人文景观(纪念碑)、自然景观(山峰)
2、自由式:灵活性大,适应性广
3、庭院式
4、综合式:适用于功能复杂,规模较大的建筑群
☐ 连接:实体连接(连廊、咬接)
虚的连接(建立呼应关系或在建筑之间设围墙、柱列等)
☐ 求统一:利用轴线求统一
通过向心求统一
体型类同求统一
风格一致求统一
☐ 在统一中求变化:设置“活跃元”
☐ 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效果的推敲:图底反转法、鸟瞰图或轴测图
☐ 中心类建筑的空间组合经验:
1、分析功能关系,合理分区,用道路广场等交通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根据建筑性格特征,创造完整优美的建筑空间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小品手段,丰富环境意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环境效果。(形式美的运用:比例,尺度、对比、对称、节奏和韵律、和谐统一原则等)
如何使建筑在基地环境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 基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主角,建筑是配角,应采取“谦让”的态度,不夺基地环境之特色。
☐ 限制建筑物的体量与高度,化整为零,分散布局。
☐ 弧形、曲面、斜面较方整体形更易于与自然环境因素相适宜。
☐ 加大中介空间的范围,亦加大建筑与外部环境接触的中间层次空间,如平台、露台、敞廊、屋顶花园,达到建筑亲和自然的效果。
☐ 建筑材料宜选用地方材料。特别是建设基地周围的天然材料。
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 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关系,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
第一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部分:
• 主要使用空间:是建筑物的核心,如教室,办公室、营业厅等。是构成各类建筑的基本空间。
• 次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
• 交通联系部分:指走道、门厅、楼梯、坡道和电梯等。
不同的建筑类型中空间性质会发生变化
• 建筑物主要使用空间的设计
平面设计和剖面设计
• 建筑物次要使用空间的设计
• 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
• 建筑物主要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的使用部分,主要体现该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是确定其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房间的面积组成
1)需使用的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
2)人们在空间内进行的使用活动的面积
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 影响建筑物使用空间的平面形状的因素有:
A、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
B、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人体尺度及其活动所需的空间的大小是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依据
C、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 平面中门窗的设计要点:
门的作用:联系和分隔室内外空间、作为通风的孔道。
窗的作用:采光、通风和分隔空间。
门窗的设计:主要是确定门窗的数量、大小位置及门窗的形式。
还要满足人体尺度的要求
1、门的宽度、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
1)门的宽度 指门洞的宽度
1单扇门(700,800,900,1000);双扇或多扇门
1病房门考虑到病床车和其他医疗设备的出入,门的宽度≥1.11m
2)门的数量
1当房间使用人数超过50人或建筑面积≥60m2时,至少需要两个门
3)门的开启方向 朝疏散方向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门);
建筑一层平面所有连接建筑室内外空间的门均向外开启
4)房间平面中门的位置
便于家具布置,墙面保持完整;
路线短、简洁,便于人流疏散;
房间开多个门的情况:观众厅门的布置应均匀,满足
安全疏散的要求
有利于组织室内穿堂风
2、窗的大小和位置
1)窗的大小:窗地面积比来初步确定和校验窗面积的大小
1 满足采光要求;
1 从立面设计的角度考虑;
2)窗的位置:
1 充分满足使用要求:房间照度是否均匀;有无暗角和眩光;
1 通风要求:门窗结合形成穿堂风;
1 立面要求;
教室采用一侧采光,窗应位于学生面向黑板方向的左侧;窗间墙宽度不宜小于1M,窗与挂黑板墙面的距离约1M
3)窗台的高度
窗台高度与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及通风要求有关。
建筑物主要使用部分的剖面设计
1. 剖面高度的构成
建筑层高 = 使用高度(净高)+ 结构高度 + 有关设备所占高度
建筑净高:地面到吊顶底面的垂直距离
建筑净高:地面到井字梁底面的垂直距离
2. 建筑物使用部分高度的确定
1)、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
2)、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
3)、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他标准
1)、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
不同建筑类型对于房间高度的要求不同
卧室使用人少、面积不大,又无特殊要求,故净高较低,常取2.8—3.0m;
教室使用人数多,面积相应增大,净高宜高一些,一般常取3.30一3.60m;
2)、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
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0m;
室内空间比例
高而窄的比例易使人产生兴奋、激昂、向上的情绪,且具有严肃感。
但过高就会觉得不亲切;
宽而矮的空间使人感觉宁静、开阔、亲切,但过低又会使人产生压
抑、沉闷的感觉。
室内空间比例应满足人的心理感觉
卧室面积小,使用者较少,层高较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公共建筑中的大堂空间面积较大,使用者较多,层高相应的较高。
辅助房间平面设计
辅助房间是指一般提供服务的房间,如厕所,盥洗室、水暖电设备用房、厨房等。辅助房间设计应当考虑以下七个问题:
(1)辅助房间与其为之服务的基本房间之间有方便的联系。
(2)尽量减少易产生噪声、不良气味的辅助房间对附近使用房间的影响。
(3)在保证辅助房间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应将其设在建筑物中较差的位置,如北面、地下室、山墙处。
(4)应当合理控制辅助房间的建筑标准,如面积、高度、室内装修标准等。
( 5) 辅助部分应属于独立的功能分区。
(6)某些辅助用房有单独的出入口,并应按情况考虑设置杂物院。
(7)辅助部分应位于主要人流活动流线的末端,位置上不易到达。
厕所、盥洗室、浴室设计的要求
1 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医药、医疗、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2 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当加大女厕位比例。
3 卫生用房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无直接自然通风和严寒及寒冷地区用房宜设自然通风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更多推荐
建筑,空间,使用,房间,要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