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行业发展将呈六大趋势   
2002-04-25 11:38:43   家具商情  赵龙
房产论坛 
  南方网讯 据中国家协的调查数字显示,2000年家具总产值超过120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出口35.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这仿佛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曾令多少业内外人士脸上泛光。于是,中国的家具制造企业从几年前的3万家骤增到2001年的5万余家,家具经营面积也成倍地增加。但总量的缓慢增长与生产销售的成倍增长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家具生产和流通人士脸上的光芒迅速消失,生产厂家的举步维艰,商家经营面积和租金利润的严重下降成了不争的事实。严重的供大于求让消费者有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买一个茶几等于买几个电视机的童话”成了往日云烟。缺乏经营无形资产经验的家具行业只能用打折来迎接竞争,来迎合消费者。许多家具企业已开始在“夯实基础,塑造品牌”上下功夫,用品牌力牵动消费者的眼球。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开拓呈现出重差异化经营、搞品牌专卖店、流行个性化服务等趋势。
  差异化经营是良方
  由于家具行业科技含量和投资规模的局限性,造成行业的“门槛比较低”,门外汉很容易成为“门内汉”。
又由于家具的门类和款式非常多,专利保护比较难给模仿者提供了机会。每年的国际展会和国内展会成了模仿者的课堂。企业斥巨资开发的新产品只要被市场承认就会迅速地行业化,好产品往往昙花一现。以前,一个畅销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两到三年,而近期却缩短到了不到半年。市场的同质化让许多大企业苦不堪言。而消费者在几万平方米的家具商场里被同款式、同颜色、同材料和同价格的家具又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同质化的市场渴望着差异化的良方。北京曲美家具公司率先运用差异化经营战略第一家买断丹麦籍设计师汉斯,设计出具有简约风格的丹麦现代生活系列家具。深受中国白领家庭的喜爱。在“广种薄收”的今年,特色企业仍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上海的吉盛伟邦家具商场和武汉金马家具商场每年都与生产厂家牵手演绎营销新概念。广东的康升家具公司、福建的喜梦宝家具公司也上演着小产品大市场的神话。个性化的产品为他们带来了市场空间,差异化的经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绿色环保将成为卖点
  如果今天“绿色家具”还是家具销售的一个卖点的话,那么,明天“绿色家具”将是进入市场的入场券。2001年6月29日北京曲美家具公司被中国商品协会授予“中国第一家家具绿色选择产品称号”,曲美家
具的市场销售额当月就提高了15%,成为中国家具市场的一个亮点。2001年12月27日广州
的“21世纪绿色经济与家具产业主题论坛”活动也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中国的家具企业开始用质优和绿色环保作为双重卖点进行市场的重新洗牌。WTO的加入更加快了中国家具绿色发展的步伐,“出口绕不开绿色壁垒,国内逃不过环保的眼睛”。“入世”是中国家具与国外家具巨头面对面的交锋,而国外家具的绿色壁垒早已高高竖起。据了解,欧美、澳大利亚与新加坡等国的绿色家具普及率近100%,日本和韩国也将近50%,许多国内的“合格”家具由于远远达不到西方的“绿色标准”只能眼睁睁地失去一个个订单。中国的家具消费者也将把绿色家具作为“合格”家具的必要前提。
  家具消费周期将逐步缩短
  家具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消费心理的变化。以前的家具是可以传宗接代的,红木家具的增值表明了古代家具消费的长久性。坚实耐用是家具质量的代名词。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现代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时尚把欧风美雨刮进了家具行业。欧洲的古典,北欧的简约,意大利的后现代和美国的乡村家具填补了中国现代家具的空白。各种文化、各种流派和各种风格的家具层出不穷。实木、板式、弯曲木和玻璃家具丰富多彩。应该说:地产的发展牵动了家具市场的发展;家具产品的极大丰富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性;时尚的变迁带动了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家具的流行。家具的消费周期正悄悄的缩短,家具的文化含量逐步增加。中国人正流传着美国人一生能买五次家具的消费观。
  品牌专卖店独领风骚
  家具的流通从在大百货商场的地下室和顶层充当配角发展到进入家具城专业化市场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家具的流通者也经历了从摊商、地商、“戏院老板”(为家具品牌搭台唱戏)和品牌推广者几个角色的转化。家具专营市场的飞速发展打造了中国家具流通业几个著名的品牌,如:上海的吉盛伟邦以永久展会的形式率领中国众多家具名牌,形成家具流通的规模旗舰。武汉金马家具以小区域大市场为战略构想,以多种业态并存的形式发展品牌。家具制造商纷纷进行形象经营,为产品塑造展示的舞台。产品推广变成了品牌推广。品牌店中店成为2001年家具市场的最大亮点。品牌独立店、品牌店中店,家具专营市场各领风骚,流通人士苦苦寻觅着最佳的业态方式,但各种业态方式中均有出色的经营者。不过,从无形资产的积累和管理的提升来看,品牌独立店最为业内人士看好。
  个性化
服务将更为流行
  家具产品是一个从定制走向工业化的过程。它的发展经历是从请小木匠上门定制,发展到去专营市场购买质量更高的有设计含量的工业化产品。近几年家具产品的迅速变化反衬出家具售后服务的单一性。家具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要求企业在服务技术上迅速求变。家具从产品定位的角度看,大致上有四个发展阶段:即大众化,差异化,定制化和个性化。
  近几年来,消费者主权的体现越来越明显,消费者从后台走向前台。家具的生产厂家就必须从“无因
退货”这样的售后服务阶段,走向吸取消费者的意见、将其直接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产前参与阶段,为消费者定制产品,使产品个性化。这里的一个突出趋势是,生产上经销商变成了服务商。销售产品变成提供服务,并通过提供服务创造更高的利润。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将通过电脑网络和由消费者直接参与的共同设计来完成。家具市场的服务竞争已经从服务意识上升到服务技术的竞争。
  无形资产的经营是关键
  家具企业的老板绝大多数是从学徒、师傅、车间主任到厂长经理。他们精通生产技术和市场。他们事无具细,事必躬亲。企业的资产比较良性很少银行贷款。业内的是是非非,市场的起起伏伏,企业的针头线脑各个门儿清。即使在各种经济名词弥漫整个社会,各个行业无不为之躁动的时候,家具行业仍显得那样平静。如今,家具市场的竞争正走向白热化,个性化的利斧会松动这块同质化市场的板土。用无形牵动有形的经营方式正撕扯着这块封闭的帷幕。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培养,企业形象的有效管理,设计师从引进到“经营”,这些从宏观到微观无形资产经营的课题一个个摆在了家具老板们的面前。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看来是非走出田园不可了。

更多推荐

家具,中国,产品,品牌,发展,市场,绿色,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