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7日发(作者:)
带你认识名贵木材--椐木
椐木,也写作“榉木”或“椇木”。产于我国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称此木为南榆。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明清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这类椐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椐木属榆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树皮坚硬,灰褐色,有粗皱纹及小突起,其老木树皮似鳞片而剥落。叶互生,为广披针形,或长卯形而尖,有锯齿,叶质稍薄。春日开淡黄绿色的小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后结小果实,稍呈三角形。此木材质坚致,纹理美观,可供建筑及器物用材。
按《中国树木分类学》载:“榉木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树,别名“榉榆”或“大叶榆”。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色彩酷似花梨木。
明代初期,海上交通空前发展,沟通了中国与南亚各国及大洋洲的联系。郑和七次下西洋,更密切了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彼此间贸易往来频繁。南洋各国是优质木材的重要产地,出口货物中木料占很大比重,这些木料正适合中国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南洋各国对中国的出口货物以木材和香料为主。
大批优质木材从南洋源源运到中国,但对地广人多的中国来说,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员赴南洋采伐。此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这些官员和私商赴南洋各地采办木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经过这种掠夺性的采伐,到明代末期,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材已基本被采伐殆尽。这些木材大部分存储在皇家仓库,一部分屯积在私商手里。
直到清代中期,皇家还从私商手里收购紫檀木。如《清官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为备用成造活计看得外边有紫檀木三千余斤,每斤价银二钱一分,请欲买下,以备陆续应用等语,启怡亲王回明内大臣海望,准其买用,钦此。”又如《宫中进单》载:“乾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长芦盐政官著进:紫檀木一百根,长一丈至一丈四、五尺不等。”“乾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长芦盐政官著进:紫檀木一百根,长一丈至一丈三尺不等。”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紫檀木的紧缺,清政府中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无论哪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宫或各地皇家工厂。清代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屯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至此,紫檀木的来源完全断绝。
-
更多推荐
木材,中国,南洋,木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