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木家具价格-套房装修效果全景图

2023年4月5日发(作者:展厅设计平面展示图)
金丝楠
近期,国内高档家具行内不时传出对“皇帝木——金丝楠木”的追根寻源之声,犹如
悄然涌动的春潮,传递着清新的信息。对此,专家学者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商贾藏家们投
入了大量资金,他们在努力挖掘这一宝贵的传统木文化艺术,不懈地寻觅着往日的辉煌,执
著地展现出今天的尊容。3月25日至4月7日,“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广州二沙岛岭
南会展览馆开幕,专场展出的金丝楠木家具,以上乘的用料、精湛的工艺、雍容大气的造型,
撩开了金丝楠木的神秘面纱。
中国独有的“软木之王”
明末清初学者谷应泰(1620年~1690年)在《博物要览》中称:“楠木有三种,一曰香
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香清,纹美;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
有金丝,向明视之,闪烁可爱,楠木之至美者。”而素有“软木之王”美誉的金丝楠木俗称
“金丝楠”,是楠木中最为珍贵、价值最高且又难得的木材,主要出自桢楠属的桢楠,在楠
木这个大家族中身价也最高。
金丝楠木隶属樟科,故有清香味,为大乔木,高度可达40余米,胸径可达1米,是中
性偏阴性树种,扎根深,寿命长,生长速度缓慢,50~60龄材进入旺盛期,百年以上之材生
机勃勃,春意盎然,是国家实施二级保护的名贵树种植物,为我国所独有。
楠木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很严格,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的我国四川盆地
及贵州和湖北局部地区,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的交混林中。这个区域的气
候冷暖变化尚较大,冬天不是很漫长,既无高纬度地区的狂风暴雪,又无热带雨林地区的烈
日炎炎,而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微酸性冲积土壤,则为金丝楠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
基本生长条件。正是这短暂的冬天形成了楠木上细如毫发的纹路。纹路就是年轮的表现,而
年轮是因为冬天和夏天交替生长的急缓而形成的,树木生长得越慢则纹路越密。楠木的年轮
像丝丝水线,当木材破开时,纤维细胞里会留下以前输送的营养液,这些营养液会迅速形成
结晶状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丝楠在锯解或打磨加工时尤显,久则变淡。金丝楠木的材
质为黄中略带浅绿,有些呈黄红褐色,其中遍布金光闪烁的纹理,如丝如缎一般,令人惊诧
不已。
皇家垄断的“帝王之木”
金丝楠木作为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其采伐和使用在清代道光之前基本上被皇家所垄
断,一度成为宫廷专用的御用之材,并专门设有置办金丝楠木的部门,因此金丝楠木又有“皇
帝木”之称。楠木的纹理属于那种高贵又不失淡雅的木质,是尊贵而谦虚或是有涵养的贵族
使用的。夸张一点说,楠木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文化符号,它不是富贵的象征,不事炫耀,
尊贵内敛。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很多用在了明清宫殿和庙宇里,皇宫里用它制作的
家具与紫檀、黄花梨家具相比也不分伯仲,毫不逊色。
当时,据说各地官员进贡金丝楠木的多少可作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而平民进贡
一根金丝楠木即可做官。明清两朝均禁止除皇家和经皇家批准以外的建筑使用金丝楠木,如
大贪官和坤被处决时的二十大罪状中的第十三条,就是因盖房屋时使用了金丝楠木而僭越逾
制;道光年间内务大臣庆玉被抄家时,有一项罪名就是违制使用了金丝楠木。
明代的宫殿及城楼、庙宇行宫等重要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其中采用金丝楠木的为
上乘,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明代北海北岸西天梵境内的大慈真如宝殿。这处殿内所有结
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殿宇内完全不用彩绘,最多是烫蜡,因为金丝楠木的本色就是最高档
的装饰,是任何人工装饰永远无法企及的。由于金丝楠木木性温润,与其他硬木相比,有触
之不凉之长处,明代皇室的高档家具制作开始大量采用金丝楠木。进入清代,帝王们对其更
是宠爱有加,如皇帝的宝座、屏床和寝床均无一例外选用金丝楠木,而其他在皇家的重要礼
仪陈设中也都能看到金丝楠木的身影,成为权力和尊贵的一种陪衬与显现。
在清中期,乾隆皇帝对金丝楠木极为喜欢,不少金丝楠木系列家具亲自审阅定制,用
料考究,做工精致,非常华丽,对此乾隆朝活计档案中有详细记载。因金丝楠木色黄如金,
所以也常与紫檀红木等深色硬木相配制作家具,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绚丽中显高贵。由
于金丝楠木具有避虫抗腐的特殊功效,皇家书柜衣橱用料也大都为金丝楠木,尤其是重要的
文献图书资料所用书柜均为金丝楠木,如北京恭亲王府的金丝楠木特大书柜选材上乘,体态
硕大,制作精巧,简洁明快,极其罕见。
现代,珍贵的书籍有条件的,也采用金丝楠木为盒。如2005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赠送
给宋楚瑜的宋家族谱书函箱,就是采用金丝楠木制成,尽显华贵之态,礼仪周详。
金丝楠木的“三绝”
外形:天才地宝绚丽华贵
自古以来,金丝楠木以色泽如金、淡雅纯美之尊容为天地中的馨香俊雅之物;色泽如金,
乃尊贵财富之意,故帝王贵胄为之青睐,尊为楠木之冠,使之成为深宫大内皇亲国戚的独有
禁玩,以至寻常百姓间难见其姿容;淡雅纯美,乃上苍万物之气,故文人墨客为之动情,使
之成为眼中神品,心中所爱,笔下所有,与品竹赏菊同等陶醉于俏色之香气,和净室素心一
般沉观于万年之意情,体会着千百次的轮回,抒发着钟爱的咏叹。而沉沙于江河千万年的金
丝楠阴沉木,其色深沉,纹如织锦,充满着迷人的神明,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木中极品,身价
不菲。
资源:木材稀少弥足珍贵
由于分布地区狭小,且生长速度缓慢,加上明清两朝的大量砍伐使用,天然资源已极
其稀少。如今只有在一些古寺庙和深山老林中还幸存极少量的金丝楠木。为了挽救即将绝迹
的金丝楠木,早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的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珍稀
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1998年8月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金丝楠木便列为其中。各
级地方政府对金丝楠木树种的保护非常重视,除严加保护屈指可数的古木外,也在积极培育
人工林,但人工林的培育不仅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其材质显然不
如天然材质。因此,现存的古树和老料就特别珍贵。
功用:清心养身延年益寿
楠木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入药。北宋《证类本草》中记载:楠木枝叶煎汁口
服,可以治霍乱;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记载:楠木皮煎汁口服,可以治胃冷吐逆;
北宋《太平圣惠方》记载:楠木与其他药配用,可以治中耳炎;明代《普济方》记载:楠木
与樟木合用,可以治脚气。作为楠木中的一属,金丝楠木的祛疾除患功能虽已被其华丽的面
貌所遮盖,然它那沁心芬芳的淡雅之气,对人体的益处毋庸置疑。上好的金丝楠木,其香气
介于若有若无之间,特点是静、雅、清、透,百步之内,蚊蝇不飞,可以养人,益于延年。
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
近十多来年,浙江杭州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刻意恢复发掘金丝楠木的优秀文化传承,不
遗余力地在川黔两地奔波走访,历经千辛万苦,耗费满腔心血,在深山僻壤中苦苦寻踪。其
间,正逢我国建设新农村之际,在大兴土木、疏浚江河和开挖河沙的工程建设中,不少金丝
楠木显现,给他们带来了宝贵机遇,终于觅得金丝楠古木之真身,终见金丝楠阴沉木之奇珍。
工艺美术大师们都被它华贵的尊容所震撼,赞叹木有金丝,千古难遇。之后,他们在逐步进
入金丝楠木制作的深邃内涵之后,又被它的深厚文化积淀所深深吸引,赞叹它是上天赐予的
东方神木,是老祖宗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这次展出的金丝楠木家具有大写字桌、书柜、椅子等等。其款式集明清家具之大成,
不仅恢复了帝王深宫之禁器,而且展现了文人雅士之风韵,雍容中显尊贵,简洁里见儒雅;
其木工制作则集能工巧匠和传统技艺为一体,工精意到,线条流畅,形体变化有序,全部采
用榫卯结构(不用一枚钉子),古朴大气,自然浑厚;其髹漆装饰工艺更是精益求精,表面不
上色漆,大都施以上蜡打磨的制作流程,精美的木质肌理清晰可见,展示出超凡迥异的温华
特性,达到了天人合一的高雅境地。
金丝楠木地造天成、钟灵毓秀,这种卓尔不群的个性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
“内敛平和,恬淡虚泊”的高贵精神情趣契合无间。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金丝楠木家
具大都湮没于岁月的尘烟之中,有幸遗存下来的少得可怜。可见,与当今大红大紫的紫檀和
艳丽华贵的黄花梨相比,金丝楠木淡出人们的视线已久,在大家的记忆中几乎被遗忘了,说
来真是遗憾。
因此,在珍贵木材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重新发现和展示金丝楠木的特殊尊容,有着
深厚的内在含义,不仅能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享受,让昔日皇帝之木走入寻常百姓家,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金丝楠木这一濒临绝迹的珍贵木材,为世人传承一份
弥足珍贵的金丝楠木文化。
中华古典家具网()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主要从事古典家具行业资
讯、交易与帮助古典家具商家进行网络营销的行业门户网站,由中国南部最大的古玩城--巨龙古
玩城投资建设与运营,并得到中国古典家具名镇--三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得到广东省科技
厅下拨的高新科技项目补助与三乡镇古典家具行业经费补贴等。
【购买辨别有窍门】
据古典家具资深行家陈飞介绍,金丝楠木材颜色一般为黄中带浅绿,有些品种稍有区
别:如紫楠材色为黄褐带浅绿;生长年限久的老料也有底色呈黄红褐色的;拆房老料色泽较
深,常呈褐色;阴沉木通常色泽发暗发黑。但不管是哪种金丝楠木,其黄中带绿的本质特征
一定可见。因此,业内行家通常根据木材的色泽、纹理和香气来判断真假金丝楠。
鉴别方法一:颜色、光泽、纹理和金丝金丝楠的色泽明亮灿烂,稍加打磨即可看到
木头本身漂亮的自然荧光,细加打磨则晶莹通透,犹如琥珀猫眼。而香楠、水楠、“缅甸金
丝楠”(黑格)、“缅甸金丝柚”(黑心木莲)等,底色均较暗哑,光泽度明显不如金丝楠。而
黄金樟的结节聚集明显,黄心楠的黄色太艳俗,都比较容易区分。另外,即使是金丝楠树种,
金丝成色在80%以上的方为正宗。
鉴别方法二:底子晶莹通透、纹理生动金丝楠木底色通透,纹理有立体感,上等的金
丝楠木底子更是透彻澄明,光线照射下纹理波光流动、景象变化莫测,每个角度都不一样,
呈现出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幻影效果。这点假冒的品种是无法相比的。
鉴别方法三:香气金丝楠属于樟科植物,有天然香气。一般来说,金丝楠新料的香气
是清淡的药香,老料一般是幽香,香气较淡、若隐若现;而阴沉料有的是沉香气,有的是浓
郁的花果香,带有香甜的味道。假冒品种很多没有香气或香气微弱,水楠通常是酸臭的气味,
香楠的气味是香辣味,普通樟科树木的香气通常较浓烈恶俗、令人头晕。
对有经验的行家来说,正宗的金丝楠也可按纹理分出不同等级,纹路越稀少,其价值
就越高。普通级别的是金丝纹、布格纹和山峰纹;中等级别的是水波纹和云彩纹(俗称影子);
精品级别的是虎皮纹、金线纹和金锭纹;而极品包括瘿木(瘤子,结节生瘿、盘根错节的纹
理)、水泡和极品大波浪。其中以老料最为珍贵,尤其是大直径的原木老料,价格很高,一
木一议,没有行情价。
金丝楠木的鉴别方法(二)
发布时间:2012-02-09
一:真品金丝楠树皮薄、特别柔软,用手抚摸如同抚摸的是高档餐巾纸的感觉,
表皮有层层开裂的现象,容易剥落。而桢楠的树皮也薄,但坚硬、易脆,表皮也
有层层开裂或剥落的现象,用手抚摸没有那种感觉。其它楠木树皮相比之下较为
厚实得多。
二:真品金丝楠金丝内敛,“含金量”到80%左右,有头发丝大小的**状竖
条有序排列,纹理并不像桢楠那样错综复杂,除非疙瘩处有很明显的纹理变化,
直料处一般很难形成错综复杂的图案,大多以素净祥和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金丝
楠能够形成海水纹的确实稀少,一般都是大料(直径50公分以上的),并且经
过岁月的历练和沧桑太多,而留下诸多的创伤或疙瘩疤痕,纹理才会犹如潦潦青
烟,卷卷浪花。而桢楠在纹理或“含金量”这些方面与真品金丝楠不分伯仲,甚
至有锋芒过露的味道。
三:真品金丝楠从被开采后的一个月起,香味慢慢蕴藉,并且外放,沉淀的
时间越长,香味越加明显,一年后的新料金丝楠就已经可以闻到很明显的清香淡
雅了,摆放了几十年或几百年的老料更为醇厚,这正是金丝楠堪称绝奇的地方,
经过岁月和空气的氧化,她不但不会丧失自己迷人的香味,反而还会增加日月精
华的醇香,让有幸得到过她的主人及孙子、曾孙世世代代享受她神奇的芬芳!
四:真品金丝楠不管摆放多少年,或是日晒雨淋,或是埋在肮脏不堪的地方
或是泥塘,她都坚守自己特有的品性,金丝不减半分,剩下铮铮铁骨令后人惊叹
不已!而其它任何楠木在日晒雨淋严厉的生存条件下,只需10年,早已是枯木
一堆,金丝消失,香味殆尽。金丝楠正符合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气节,不怕
艰苦困难,不怕道路曲折离奇,也要励志攀爬自己人生巅峰的决心。
本人解释一下:作者的(而自始至终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香味,香楠则一开始就
有很浓的香味,香味却越放越淡直至消失殆尽。)中的“桢楠”指的是大叶桢楠。
金丝楠说是一个独立树种是没错的。它的定义是,樟科,桢楠属。就是说它
是桢楠中的一部分。但是是桢楠变化的树木,不是桢楠就是金丝楠。这个混淆的
人很多。
说是桢楠中小部分金丝特别好的部位,也没错。但是桢楠中小叶桢楠成长更
缓慢,木质更细密坚实。所以更容易符合金丝楠的条件。也就是说很大部分金丝
楠的前身其实是小叶桢楠~~说明白没有呢?也就是说,金丝楠原木,就是过去那
种整根的,多数可能是小叶桢楠。
小叶桢楠其实是区别于大叶桢楠而说的。据我认为,小叶桢楠应该也是桢楠,
只不过是变异了树种。
桢楠形成了金丝楠,金丝含量够,但是没变异,条件不足等等吧,它形成的
东西价值不特大。不符合皇帝选木的标准。(特性、花纹、木质、纹理都不上乘)
综合来说,也就是说小叶桢楠更容易形成局部金丝楠,或整根金丝楠。桢楠也可
形成,但条件符合的少。有的大叶楠,也就是水楠。或者闽楠也可形成。什么是
金丝楠,什么是极品金丝楠?其实主要还要按望闻问切这四个字来判断。为什么
说市场上多数是假的呢?过不了这四个字的关。望的话,再金光灿烂,纹理不细
密(可能抗腐性就差)也不算。闻的话,香味过一段时间消失的也不算。触摸的
话,没有如儿童肌肤一样的感觉也不行。
当然我所说的是上乘的金丝楠。是高价格的。如果普通玩玩,金丝含量够也
算是金丝楠。只要是的,而不是什么黄芯楠,香楠的。
我的意见还是大家多买古代的东西,因为古代没有什么造假之风。况且古代留下
来的东西,金丝氧化掉没有,香气还在不在,都可知。
本人补充一下:小叶桢楠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大叶桢楠也可能成好的金丝楠木,
但不是全部,有的是局部的,而且时间长了会和空气氧化金丝发黑,这就是为什
么有很多茶海上清漆的原因(不让他接触空气)小叶桢楠不用油漆,不管放多
久她金丝都不会变黑。
小叶桢楠是因为内部结构紧密,随着岁月增加,结晶和油脂增加。而不氧化。
具体原因可能需要科学家解释了。不过不信的话,可以随便查查中国出土的皇帝
棺椁、黄肠题凑。都是数千年不腐,打磨后更加金光灿烂。这属于常见于新闻的。
(大叶桢楠是没有这个密度和功能的)
金丝楠木的鉴别方法
发布时间:2012-02-08
据古典家具资深行家陈飞介绍,金丝楠,木材颜色一般为黄中带浅绿,有些
品种稍有区别:如紫楠材色为黄褐带浅绿;生长年限久的老料也有底色呈黄红褐
色的;拆房老料色泽较深,常呈褐色;阴沉木通常色泽发暗发黑。但不管是哪种
金丝楠木,其黄中带绿的本质特征一定可见。因此,业内行家通常根据木材的色
泽、纹理和香气来判断真假金丝楠。
鉴别方法一:颜色、光泽、纹理和金丝金丝楠的色泽明亮灿烂,稍加打磨
即可看到木头本身漂亮的自然荧光,细加打磨则晶莹通透,犹如琥珀猫眼。而香
楠、水楠、“缅甸金丝楠”(黑格)、“缅甸金丝柚”(黑心木莲)等,底色均较暗
哑,光泽度明显不如金丝楠。而黄金樟的结节**明显,黄心楠的**太艳俗,都比
较容易区分。另外,即使是金丝楠树种,金丝成色在80%以上的方为正宗。
鉴别方法二:底子晶莹通透、纹理生动金丝楠木底色通透,纹理有立体感,
上等的金丝楠木底子更是透彻澄明,光线照射下纹理波光流动、景象变化莫测,
每个角度都不一样,呈现出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幻影效果。这点假冒的品种是
无法相比的。
鉴别方法三:香气金丝楠属于樟科植物,有天然香气。一般来说,金丝楠新
料的香气是清淡的药香,老料一般是幽香,香气较淡、若隐若现;而阴沉料有的
是沉香气,有的是浓郁的花果香,带有香甜的味道。假冒品种很多没有香气或香
气微弱,水楠通常是酸臭的气味,香楠的气味是香辣味,普通樟科树木的香气通
常较浓烈恶俗、令人头晕。
对有经验的行家来说,正宗的金丝楠也可按纹理分出不同等级,纹路越稀少,
其价值就越高。普通级别的是金丝纹、布格纹和山峰纹;中等级别的是水波纹和
云彩纹(俗称影子);精品级别的是虎皮纹、金线纹和金锭纹;而极品包括瘿木
(瘤子,结节生瘿、盘根错节的纹理)、水泡和极品大波浪。其中以老料最为珍
贵,尤其是大直径的原木老料,价格很高,一木一议,没有行情价。
楠木种类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桢楠和紫楠,但是紫楠早已绝迹,在四川
老木匠口中所指楠木,即能见到的楠木中木性最好的一种,也就是桢楠。
笔者因祖辈从事木匠职业,从小就为其特有的沉香所痴迷,今天不避浅陋,试依据有
关史料和在乡间经年累月与楠木的接触,简要论述一下川中珍贵林木桢楠,并就教于方家。
“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不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求之即得,奉之如玉,木
即得矣,材即美矣,皇堂成矣,皇图筑矣!。”这首诗叙述了刚接受采皇木任务时徘徊、焦
急、郁闷的心情,和采到了皇木,即高大楠木,而视其为珍玉,且将完成使命的激动喜悦心
情。
明清时期,封建王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园囿等,金沙江下游地区,大量采伐“皇木”,
主要是珍贵树种桢楠,谓之“木政”。
明清时期,金沙江下游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古木参天,覆盖着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
其中不乏珍贵树种桢楠、香杉等,均为宫苑建筑的上乘木料。据《屏山县志》记载,该县老
君山桢楠树为明清两代宫廷金柱(擎天柱)的御用材。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
年),地方官即将老君山珍贵树木作为贡品向皇室进贡。现在老君山原始林区内的桢楠,胸
径2米、高20多米,树龄三、五百年者甚多。
清康熙《叙州府志•宜宾县》(手抄本)及嘉庆本《宜宾县志》均记有明正德十二年(公
元1517年)冬,刑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御使刘南峰曾来宜宾“办理采运”。明嘉靖《四川总志》
记有正德进士、江西人潘鉴,继刘南峰之后,以“钦差巡抚都御使允行粮储事宜”名义,也
曾来宜宾办理采运“皇木”事宜。
又据《四川通志•木政》记载,英宗正统年间(公元1436~1450年),“少监谢安在蔺
州(今泸州市属之古蔺县)石夹口采木,亲冒寒暑,播种为食,二十年乃还。”
明清时期,在金沙江下游地区进行的“皇木”采伐活动,还有两处极为珍贵的历史遗
迹,这就是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界牌村柏杨社方碑湾的两处明代摩崖题刻,均
自右自左直书,其一为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伐植楠木,直书七行;其二为明永乐五年(公
元1407年)拖运楠木,直书五行,皆为修建宫殿备料纪实,原文如下:其一为“大明国洪武
八年乙卯十一月戊子上旬三日,宜宾县官部领夷人夫一百八十名,砍剁宫阙香楠木植一百四
十根”。其二为“大明国永乐五年丁亥四月丙午日,叙州府宜宾县官主簿陈、典史何等部领
人夫八百名,拖运宫殿楠木四百根。”(参见新编云南《盐津县志》第492页)这两处摩崖石
刻对研究明清时期在金沙江下游地区的“皇木”采伐活动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至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宋礼以工部尚
书身份亲至四川督军民采木,其规模十分浩大。马湖府地区(今宜宾市属屏山县、凉山彝族
自治州雷波县境内)是此次采伐“皇木”的重点。当时森林大材近河者多,以至在马湖府山
中采得围以寻尺、干逾寻丈者若干。这许多超级木材要运出山外需砍树开道,“非有神输鬼
运之术,何以卒办”。“庸万夫之力乃可”。可能是遇到山洪暴发,“一夕,木忽自行达于
坦途。有巨石峭然当其冲,夜闻吼声如雷,石划自开,木由中出,无所龃龉。度越险岩,肤
寸不损,所经之处,一草不掩。”于是永乐帝特封老君山为“神木山”,立祠祭祀,并命大
学士胡广撰写碑文。(《嘉靖马湖志▪提封上》)对此,今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西南师
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著名青年史学家蓝勇先生撰有《四川屏山县老君山“神木山
祠”考》一文,刊于《四川文物》2001年第2期,有兴趣者可参阅之。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四月辛酉(初五日)夜,“宗庙灾”,“群庙一时俱烬”。火
灾后,“遣工部侍郎潘鉴、副都御使戴金于湖广、四川采办大木”(《明史•食货志•采木》)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四月丙申(十三日),“奉天等殿、门灾”,三大殿及其所有楼、
门、廊庑全部烧光,并延伸到午门及午门外朝房,嘉靖帝也只好到端门上朝。由于连年修建
西苑、南内,木厂存料基本用尽。嘉靖帝要求先恢复奉天门,于是,“命工部右侍郎刘伯跃
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采办大木。”(宗实录》卷四四七)由于刘伯跃“专在
荆州适中去处总理,”朝廷又任命李宪卿为左副都御史,代刘到滇、蜀各地,考察近水处已
无大木可采,“乃行巴庸道,转荆岳,至东南川,往来督责,钩之荒裔中”,“于是万山之
木稍出。”(归有光《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这次采木的重点仍是川滇交界处之金沙江下游
地区,但即使“深入穷搜”,不过得丈围以上2000余根,丈四、五以上117根,仍比不上
永乐时建三大殿所用金柱(擎天柱)的围长,嘉靖帝被迫同意“求其次”。木材的制约使故宫
奉天殿从此变成现在太和殿的面貌。此次采木,按归有光所记,最终采得木材数量11280
根,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四川巡抚乔璧星所录旧档为15712根,耗银仅在四川一
省即达339万余两。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工部议修太和殿,需用大楠木,请敕下四川、湖广等处督
抚,稽查现有采就木植或山中可采木植的长径尺寸、根数,确估采运木材所需钱粮(按:清
代采伐“皇木”,开始改变了明朝采木一平二调、无偿劳役甚至加赋增值的作法,尽量发挥
商品经济的优势,物给其值,劳计其酬,其扰民程度远逊于明朝),并限部文到后两月内将
上述情况报部酌议。四川巡抚张德地接文后,亲至马湖府一带考察,题报三疏备陈采木艰险,
称“栋梁巨材,各箐之中,大约皆可采办”,“但其箐之大者,周围有五、六百里,其小者,
亦有一、二百里”。因为明代连年采伐,离溪水、河流近处容易移运的木材已基本伐光,“若
百里之外者,山势愈峻,道路愈险,虽有大木,无可如何矣。”(《四川通志•木政》)但康
熙八年(公元1669年)三月,张德地还是采得楠木80根送到北京。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发生火灾。为兴修太和殿,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
九月,清廷令“户部郎中齐穑往四川,采办楠木”。二十二年,工部下令“采楠杉二木郎中
齐穑会同四川巡抚杭爱踏勘”,并命“各官捐俸采运”。工部下达四川的任务是:楠木4503
根、杉木4055根。齐穑等人查勘后,回奏朝廷:“马湖等府之楠木大材,尤俱产诸高山穷
谷、老箐密林之中,非独人迹不到,即鸟道也稀”。非但采伐不易,即使踏勘也极为困难。
“杭爱登山(屏山县老君山)督察时,遥望一木所在,必牵拽始至其地。足胝履穿,攀藤骨战,
侧身也苦难”。(《四川通志•木政》)其时随同齐穑、杭爱前往老君山踏勘的马湖知府何源
于蜀下南道,条陈五事,极言采伐、运输之艰难。楠木皆生于深山穷谷、大箐峻坂之间。当
砍伐之时,非若平地易施斧斤。必须找厢搭架,使木有所倚,且便削其枝叶。多用人夫缆索
维系,方无坠损之虞。有时竟需搭天桥长至三百六十余丈,此砍木之拽运之路,俱极险窄,
空手尚苦难行,用力最不容易。必须垫低就高,用木搭架,非比平地可用车辆。上坡下坂,
辗转数十里或百里,始至小溪。又苦水浅,且溪中皆怪石林立,必待大水泛涨,漫石浮木始
得放出大江。然木至小溪,以泛涨为利;木在山陆,又以泛涨为病。此拽运之难也。
据此,何源请求清廷停办此项差事。又新任四川巡抚姚缔虞熟悉蜀中情形,陛辞之日
面陈采木困难,康熙帝命其赴川后再行亲查。姚查实后仍报采木之不可。恰好四川松茂道王
陟升口北道,入觐之日亦为停止采木之事面奏康熙帝。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康熙帝终
于决定停止四川采木。(见《耆献类征•卿贰王陟国史馆本传》及嘉庆《宜宾县志•木政》的
记载)。
但雍正、乾隆时期,又开始在金沙江下游地区采伐“皇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
令四川巡抚宪德等遴员采办大楠木。据《四川通志•木政》记载,自雍正六年至十一年,共
采楠木1738件半,“实用银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两五钱六分零”。又据《四川通志》卷七十
一引清《王德元疏略》:“自八年起至十四年止,共办圆方楠木二千零二十八件”,“三十
年四川总督鄂尔泰进正楠木二十根,余木两根,富顺县宰、屏山巡检运送进京,送至圆明园
交收”。“乾隆三十年又于屏山县、雷波县等处采办大楠木三十六根„„运进京,送至圆明
园佥收”。此外,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四川总督委托叙州知府、巴县知县在屏山县
高竹坪等处采办大楠木36根运送圆明园。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朝廷以廷寄令采办天坛
望灯杆3根、戗木9根,由泸州通判到云南永善县洗马溪采办多根。乾嘉时还有几次采办,
天地坛望灯杆等所用楠木,均采自永善、雷波一带,每次数根而已,其规模已大不如前。
道光朝建造慕陵各殿,虽纯用楠木,但史料和档案中少见令地方官采办的记载。从此
大规模的宫殿营建停止,工程用木自然减少。咸丰以降逐渐改由招募社会上的厂商承接,采
木转由厂商到市场采购,并开始大量采用东北松木。于是,进行了数百年的明清“木政”活
动终于废止。
【关于桢楠的文章还有】
更多推荐
金丝楠木价格多少钱一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