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油漆是几线品牌-客厅铺木地板后悔了

2023年4月10日发(作者:墙布十大名牌有哪些)
上海市简称沪,市区面积3925平方公里,人口1674万。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和贸易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
信息中心,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
之滨,向东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与美国的西海岸隔海相望,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
江苏、浙江两省,北靠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
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
三大岛。
上海东西宽100公里,南北长120多公里,全市陆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其中外
环线以内主城区面积610平方公里。现有18个区(黄浦区、徐汇区、卢湾区、静安区、
长宁区、闸北区、普陀区、杨浦区、虹口区、宝山区、青浦区、闵行区、浦东新区、嘉定区、
金山区、松江区、南汇区、奉贤区)、1个县(崇明县)。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
较短,冬夏较长。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
个雨期。一年四季变化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天约有126天,夏天约有110天,
春、秋两季相加约130天。全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约28℃;
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可旅游,其中春、夏两季是
最佳旅游季节。
上海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宋代有了“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1271年)置
上海县,建城已有710年的历史。1843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与租界。
当然,上海还是一座具有优秀文化传统与人文历史的城市。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历史
名人的活动足迹,现在的市区内,还保留有徐光启、黄道婆、孙中山、宋庆龄、鲁迅等人的
故居或纪念地。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均与上海有关,如小刀会起义、上海三次工
人武装起义、五卅惨案、八一三淞沪抗战等等。外滩长堤,沿江而筑的那一幢幢被称作“万
国建筑博览”、具有浓郁欧洲风格的古老建筑,名闻遐迩!她们诉说着上海的过去,也为都
市增添了一份浪漫神秘秘的韵致。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
党的诞生地,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光彩。上海的现代历史不是很长,但是自1843
年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上海的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
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
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
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
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
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已俨然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
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
路,西至旧校场路。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历
史上的城隍庙屡毁屡建,现在的城隍庙是1926年修建的。抗战时期,中国商人在租界内另
建一座新城隍庙(位于连云路金陵西路口,今已改建为多层住宅),老城隍庙与其后面的豫
园不仅是游览的名胜,而且是购物的好去处,这儿不仅有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
而且有大型综合商场和名点小吃。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
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
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
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
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
“石库门”。石库门建筑的门楣部分是最为精彩的部分。这里装饰最为丰富。在早期石库门
中,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后期受到西方
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成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
山花楣饰。石库门建筑由其“门”而得名。石库门也逐步成了上海传统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一
种标志。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秋节正式开
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
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采纳当时西北奇才于右任先生的建议,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
中《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
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一百多年来,复旦大学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然而“复旦”二
字却深深地镌刻进了一代又一代复旦人的心中。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
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到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20多
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
1950年高校初步进行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的文、法、
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了
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即沈阳农业大学);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
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
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
理科有关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以及“七五”、“八
五”和“九五”的重点建设,复旦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
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2005年是复旦大学的百年校庆。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
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词。
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我国第二次为一所大
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
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2007年,“复旦”商标(包括“复旦”二字和图形标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
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教育类),复旦因此成为继清华之后,中国第二所获此殊荣的高
校。东京大学只接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并由该大学校
长推荐的学生到本校就读大学院硕士课程及专业学位课程,给予ADK中国育英基金奖学金,
其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培养中国各个领域的下一代领导人材。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
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
博物馆创建于1952
年,原址在南京西
路325号跑马总会,
由此开始了它的发
展之路。1959年10
月迁入河南中路16
号旧中汇大楼,在
此期间,上海博物
馆由小到大,在各
方面都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1992年上
海市政府作出了决
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段,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上海博物馆是与北京、
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
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明清家具馆等。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包括青铜
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21个门类,
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上海博物馆所有展品分为12个专馆,即青铜器馆、陶瓷馆、绘画馆、书法馆、雕塑馆、
钱币馆、玉器、家具馆、玺印馆、少数民族工艺馆、胡惠春先生捐赠瓷器陈列室、西方艺术
馆。
苏州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
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
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
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
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
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
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留园和拙政园)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
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
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
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使得陈运和的《寒山寺》诗
“似乎也有些烫”。姑苏城外自
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
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
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
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
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
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
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
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
堂”。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拥有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四分
之三的水域面积。苏州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
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镇江-历史重要军事重镇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临江近海,东接常州,西邻南京,北与扬州、
泰州隔江相望;地理座标为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长江和大运河
在这里交汇,自古襟吴带楚,控南拒北,历为长江下游水陆交通枢纽、军事重镇。长江流经
镇江辖区103.7公里,古运河从京口闸到谏壁闸贯穿新老市区。市区滨长江南岸,地势南高
北低、西高东低,宁镇山脉伸向市区的余脉断续其间。市内诸多山丘林立,遥相呼应,气象
非凡。
镇江历史悠久,商代是土著居民荆蛮族聚集之地,是吴文化发源地,六朝重镇(三
国东吴创业地之一、南朝宋齐梁三朝帝王之乡),从隋唐至清朝中期千年漕运的江南枢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商埠,民国时期的江苏省会,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新四
军茅山抗日根据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奋发激越的千古绝唱,“丹阳北固是
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的李白诗句,是镇江风光的最好写照,曾使多少人为之神往。宽阔
的大江江面,繁华的城市,黛绿的诸山群峰,组成不同空间层次,形成镇江丰富的城市自然
景观。金、焦、北固三山临江屹立,风姿各异,犹似一幅壮丽的山水长卷;城市南山群峰绿
树葱茏,层叠连绵,古木幽深,有鹤林、竹林、招隐等古寺掩映在绿树丛中,环境幽雅静秀,
被北宋大书画家米芾誉为“城市山林”;东翼五峰山、圌山矗立江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端的茅山胜境,峰峦叠翠,气势雄伟,古称“第一福地、第
八洞天”,集道教圣地、革命根据地、旅游胜地于一体;西北端的宝华山,历来是全国佛教
传戒的地方,历称“律宗第一山”,自然风景峻秀,故以“林麓之秀、峰岳之奇、烟霞之胜、洞
壑之深”称为四大奇秀而引人入胜。镇江独特的“江河交汇”、“城市山林”的自然风貌、城市构
图,历来为世人所称颂,梁武帝萧衍赞为“天下第一江山”。
南京
南京简称“宁”,别名“金陵”,也曾称建业、建康、石头城等,现为江苏省省会,是长江
下游西部的中心城市。它位于江苏省西部,东依宁镇山脉,地势险固,风景秀丽。诸葛亮曾
对南京一带的山川形势评价说:“钟阜龙
蟠,石城虎踞”。
南京是历经苍桑的十代都会。三国
鼎立,她目睹群雄角逐争战;六代兴替,
她阅尽王朝的曲终幕落;明初,她以举
世无双的巍巍城垣显示了泱泱大国之
风;晚清,她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被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受辱;太平
天国,历史在这里风雷激荡;辛亥革命,
潮流在这里奔突迂回;抗日战争,日军
在这里留下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血腥
的一页。今天,当你漫步于石头城下、秦淮河边、明故宫里、天王府中、中山陵旁、雨花台
前,面对斑斑史迹,自会思绪万千,恍若进入了遥远的历史海洋。弯弯秦淮河、繁华的夫子
庙、巍巍的中山陵,自然开朗的南京城仍是一派十代都会尊严深厚的历史文化气象。“江南
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
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
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西塘古镇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上海西南
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
海市中心80公里,处于长江
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交通极其
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
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
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
接线,亭枫高速连接线,320
国道,都穿境而过。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
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
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
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
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
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
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
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
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遗产能延续下去。
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
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
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古镇区内有保
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
所瞩目。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
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
还是画在心中移。这是一座千年古镇。
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
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
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
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
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苏州古诗
吴越怀古【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枫桥夜泊
朝代:【唐】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青玉案【宋】作者:【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正月三日闲行【唐】【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桃花庵歌【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忆旧游【唐】作者:【白居易】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乌栖曲李白唐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镇江古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更多推荐
上海古都装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