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
楼面地板砖拱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文结合目前室内装修大量使用地板出现的起拱现象,从结构刚度不足、原
材料不合格、温度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标签:地板砖 拱起 温度
在现代居室设计当中,地板砖的流行风格,是以一种大面积铺设的地面材料,
利用其自身的颜色、质地营造出风格迥异的居室环境。室内地面较多铺设釉面砖、
抛光砖、大理石、花岗岩等,随之而来的地板砖出现空鼓、裂缝、拱起等质量问
题较为普遍。尤其在夏季更為突出,影响正常使用和美观性,更为严重的是,产
生粉尘、噪声、水灰等污染对用户造成困扰。因此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
要作好防治措施。
1、起拱个案
其房地产开发小区的地板砖在交房二年,共有十多户地板砖开始起拱。地板
砖为600×600的玻化砖,30~40厚,1:3水泥沙浆铺底,5厚水泥浆粘贴。起
拱特点为沿房间长向,位置不确定。起拱最高达10mm,有的只是小面积的空鼓。
换砖时会引起别的砖全空,最后只有将所有地板砖换掉。所有的砖取掉的底部几
乎没有水泥浆粘在上边,粘接层与楼板之间无空鼓,粘接层无开裂。
某酒楼的餐厅与客厅铺800×800的抛光砖,现在很多都“浮起”。地板砖拿起
发现下面水泥浆本无空鼓,原本不会空响地板砖很多继续浮起。
综合近几年来对工程楼面地板砖起拱现象观察,多数拱起处的砂浆层没有变
化,地板砖背面没有粘结砂浆,在框架结构的砖混结构建筑的楼面以及在预制楼
板和现浇楼板楼面都有过这种现象发生。
2、起拱原因分析
2.1 结构层质量差,抗弯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如预制空心板,板底座浆
不实,板缝灌注质量差。在荷载作用下,各板可以协同工作。粗糙低劣的嵌缝将
大大降低甚至丧失板缝协同工作的效果;此外,跨度较大的现浇楼板,在混凝土
凝固期间,过早大量堆放材料,走手推车以及底板拆除过时、养护不到位等,造
成混凝土内部结构受损。当地板砖铺贴交付使用后,这些不利因素在外力作用下,
将使楼板变形过大,地板砖之间产生水平挤压力,形成了局部起拱现象。
2.2 沉降缝处处理不当。地板砖铺贴在沉降缝处,面上只作找平层铺砖,
沉降缝并没有作相应的处理,因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地板砖在挤压力作用下,
出现起拱,甚至爆裂。
2.3 原材料不合格。使用不合格、过期、受潮水泥,砂浆强度不稳定;砂
子含泥量大或砂子过细,砂浆强度下降;地板砖厚度低于1公分,匀质性差。
2.4 水泥砂浆配合比不准确。当水灰比过大时,水分进行蒸发,砂浆渐渐
留下气泡,使地板砖浆强度降低。同时由于面层地板覆盖在上面,形成了一个难
以让底部砂浆水分蒸发的盖,造成膨胀引起起拱。
2.5 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不浇水或浇水不足,浮灰、浆膜或其它污物。
特别是室内粉刷的白灰砂浆沾污在楼板上,严重影响基层与面层的结合。
2.6 水泥砂浆垫层及混凝土楼板硬化收缩作用。水泥砂浆及混凝土在硬化
过程中会发生随时间而增长的收缩变形。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硬化收缩与地板砖产
生相对变形,在地板砖与砂浆层界面产生剪切应变,使地板砖在水平方向产生压
应力。
2.7 地板砖没有提前一天浸水并晾干,地板砖背面浮灰清理不干净,造成
与基层粘结不稳。
2.8 地板砖铺贴后,未等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载物,使地板砖楼
面容易造成空鼓的隐患。
3、防控措施
3.1 铺贴地板砖的结构层,必须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3.2 尽量将地板砖镶贴放在工程最后,让钢筋混凝土结构干缩变形趋于稳
定再镶贴,加大钢筋混凝土板对水泥砂浆干缩变形的约束作用。
3.3 严格对进场材料质量检查,对配制水泥砂浆应选用硅酸盐、普通硅酸
盐或粉煤灰水泥等干缩性小的水泥品种,而不选用干缩性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且禁止采用过期水泥。
不允许不同品种、不同品牌、不同强度等级混用;砂子应为中粗砂,含泥量不应
大于3%,砂浆配比控制在1:2范围内,粘结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砂浆以
手握成团,抛起即散为好。砂浆随铺随拌,使时间应控制在2h以内,如气温高
于25℃应在1.5h内使用完毕。
3.4 基层表面必须用清水清理,湿润时间一般需要24h,在湿润的基层上涂
刷一层素水泥浆,还应随铺砖随刷浆,避免因干燥而影响与给合层粘贴力。
3.5 采用水灰比小、干缩率小的干硬性水泥砂浆镶贴,调查中发现,发生
地板砖拱起的地面大都是采用湿浆法工艺镶贴的。湿浆法工艺水泥砂浆水灰比
大,砂浆干缩变形大;并且采用湿浆法镶贴时,砂浆层易产生泌水,而全瓷地板
砖吸水率很低(0.2%)造成地板砖与砂堤层界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地板砖与砂浆层
之间粘结力差,大大降低了地板砖拱起的极限压力。
3.6 地板砖使用前,应用清水浸泡,地板砖要吸收充足的水分并不冒气为
止,刷干净砖背面灰尘及杂物。待表面晾干后方可使用,以确保地板砖与砂浆有
足够的粘结力。
3.7 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应控制在15~25mm之间,因此要求现浇板混
凝土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标高,随打随抹面,木抹搓平,一次成活。如结合层厚
度超过30mm,应加一道钢丝网,以防止结合层过厚或过薄不匀时,增大地板砖
与楼板之间的剪切应力,造成空鼓、裂缝,甚至拱起。
3.8 加强混凝土楼板及地板砖楼面的保湿养护。在潮湿环境养护的混凝土
及砂浆其收缩变形会大大降低,地板砖在养护期间,可铺3cm~6cm厚锯末,以
保持水分。地板砖铺贴5d内禁止在地面行走或堆放物品。洒水养护时操作人员
站在木板上。
更多推荐
地板砖,砂浆,水泥砂浆,混凝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