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

科勒关系转化说实验

苛勒(1887——1967)Khler,Wolfgang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

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912年,他和K.科夫卡一起参加M.韦特

海默的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共同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在

1917年出版的《人猿的智慧》一书中,他描述了关于动物解决问题

的实验,提出了顿悟的学习理论。在知觉方面,他提出图形知觉的规

律,有力地支持了格式塔的知觉理论。著作还有《价值在事实世界中

的地位》、《心理学的动力学》、《格式塔心理学》等。

(一)完型——顿悟说

苛勒的经典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苛

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

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

顿悟说。

经典实验(黑猩猩摘香蕉):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

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识别箱子与香蕉

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

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

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

能审视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把一件

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如箱子)“看”作达到目标的手段,即看出两个箱

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

题。而旦,一旦发现了这一方法,在遇到类似情境时也就能够运用这

一“悟”了的经验。

(二)关系转化迁移理论

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苛勒在

1919年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小鸡啄米):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用小鸡、黑猩猩和一

个3岁女孩做实验,实验任务是在两张纸中的一张上找到食物,这两

张纸一张是深灰,一张是浅灰,食物总放在颜色较深的一张上。在第

一次实验任务中出示浅灰(A)和深灰(B)两张图片,食物总在深灰色的

一张纸上,当被试学会了这一任务后(小鸡需要400——600次,儿童

需要45次),用比原来两张纸颜色都要深的图片(C)来代替浅灰色的

图片(A),即原来颜色较深的图片(A)现在是颜色较浅的图片。结果对

小鸡的实验表明,它对图片(C)的反应为70%,而对原来有食物的图

片(B)的反应仅为30%,而且,儿童始终是对颜色较深的图片即图片

(C)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图片(B)(这是两个情景中的共同要索)做出反

应。

他认为这结果证明是情景中的关系对迁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

的相同要素,被试选择的不是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比较其相对关系。

苛勒认为对关系的顿悟是获得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因此,苛勒的关

于迁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系理论。

1.关于学习迁移的关系转化说是( )提出的。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贝尔 D.苛勒

1.【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早期迁移理论。

A选项,桑代克提出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

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B选项,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提出经验类化理论,认为两种学

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

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C选项,奥苏贝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将迁移放在

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之下进行研究,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

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

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

知识学习的迁移。

D选项,苛勒通过小鸡啄米实验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说。

该理论认为,迁移并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的成分、原理而自

动产生的,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在两种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

果。学习者所迁移的是顿悟,是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更多推荐

迁移,实验,学习,理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