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

文 化纵横 

浅析攀枝花市农房式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口左福光兰玉英蔡斌 

f 

的特点, ; 

【内容摘要】本文简略介绍攀枝花市农村农民住房概况,分析民居建筑式样 

物质文; 

;阐释四合院式民居折射出的民俗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评述四合院民居式样的{ 

;化遗产价值。 

{ 【关键词】攀枝花农村 民居 建筑式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攀枝花农村民居建筑概述 

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群落。这些四合院群落向人们 

展示攀枝花农村建筑的独特魅力。 

攀枝花农村居民的住房,普遍地大面积地相对集 

中地修建为四合院,既保存了传统民居的特点,又富 

二、攀枝花农村民居建筑的特点 

攀枝花农村民居建筑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四合院式的结构布局。攀枝花的四合院, 

有的是两正两横(厢),即上下两排正房,两边是横 

房,亦称厢房;有的是一正两横,前面修同墙。院内 

有一块很大的坝子.俗称院坝。墙体以土墙为主,砖 

墙不多。房面略呈凹形,俗称成“人”字形。这样的 

有现代意识,既有很高的非物质遗产价值,又符合世 

界人居范例的模式.具有很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攀枝花农村民居普遍为小青瓦土(砖)木结构的 

四合院,这在全省农村住房式样方面是很典型的,具 

有特殊的地方性。攀枝花农村四合院是在继承传统民 

居建筑式样的基础上结合攀枝花自身的地理环境、气 

候特点、风俗习惯和人文思想而发展起来的。四合院 

造型既可以保证即使下大雨,房面的水不会倒灌;又 

有飘逸感,显得有灵气。小青瓦屋面,板瓦做沟瓦, 

是攀枝花农村民居建筑的传统式样,目前保存比较完 

好的古四合院建筑有: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官房清代古 

盖瓦为筒瓦.有的盖瓦、沟瓦都用板瓦。脊檩下两匹 

盖瓦和檐口上三匹盖瓦的瓦口下用白灰粘贴,远看上 

下形成五条白线,非常醒目。脊干两头出鳌山,成飞 

扬状。外墙刚白灰抹墙,雪白晶莹,有的有彩绘,美 

观大方。大门很少开在正中,多数开在围墙的两角或 

建筑群,全是精美的四合院;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 

理璞彝族清代古建筑民居堪称四合院的典范,曾受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赞许和肯定(1986年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专家到理濮考察民俗文化、民族JxL情, 

“认为该村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民族和 

地方特色”。)Ⅲ;仁和区大田镇旧街和盐边县永兴老 

街,是攀枝花农村旧式街道四合院的缩影:解放前陆 

者开在两边厢房的中间。上房多为五问,正中是堂 

屋,两侧一般为卧室。厢房、下房多为厨房、库房和 

猪、牛、羊圈或者机械坊、手工作坊等。 

雅斋的四合院是地主豪宅的佼佼者.虽然已经朽败. 

但仅凭现存的三问老屋、六扇雕花大门、一堵照壁和 

第二,房屋成村落型。单家独院的很少。一般是 

少则几家、多则十几家甚至几十家房子挨在一起,因 

截围墙,仍可依稀显示当年陆氏豪华四合院的气派 

。 

地制宜地建成小村落。 

第三.大面积的房屋建筑式样的同一性。全市农 

【2J

与这些旧式四合院媲美的就是全市农村星岁棋布 

巴蜀史志・201j・J・ 

村住房除极少数被称为“火柴盒”式的砖体平房和漂 

文化 横 

法。四合院以滴水为界.一般只有 

道门进出 外人未经允许不得进 

入,要是擅自进入.就是私闯民宅, 

也是违法。闭合的住房就把家里人 

的活动限制在家庭内,外人是不得 

而知的,这就做到了内外有别。 

2.国有国门,家有家门。四合 

院的门指的是进出院子的外大门, 

不是指正房的堂屋门。一个四合院 

只有一道外大门(有的有后门可以 

进出)。这是“门户”观念的体现。 

门户门户,就是一门一户。而外大 

门不仅是供人进出的关卡.也是气 

亮的小洋房外,几乎都是四合院农家住房。这些四合 

院大小各异、豪问有别,于统一中寓有个性。 

第四,功能的多样性。过去,在自给自足自然经 

流、气息进入的通道.更是财源进入的门道,所以叫 

“财门”。中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农村民房建筑都非常 

重视外大门的修造。 《阳宅三要》等风水理论书籍着 

重讲究房屋的门(财门)、主(主房)、灶(灶房和灶 

头)的布局的相互关系。攀枝花农村四合院的外大门 

多不开在正前方.更不能正刘正房大门。据说外大门 

济条件下的农村住房除了供人居住、休息之外,还用 

作手工业作坊,用作猪圈、牛圈、羊圈、马厩以及 

鸡、鸭、鹅等家禽的房舍等。同时,还需有储备粮食 

的仓房或地窖,以及堆放柴禾和农作物附属物的房 

的开法有很多讲究。笔者在米易县普威镇西街口看到 

舍。虽然现在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房屋的有些功能 

萎缩或消失了,但又增加了新的功能,比如打米坊、 

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汽车、摩托车等现代化机具的库 

房等。总之,农村住房功能的多样性将会保留相当长 

的时间。 

幢民房,它的围墙与房屋是斜对着的,门跟围墙又 

是斜开的,显得很“别扭”。其他还有很多特例,此 

不赘述。 

3.国有首都,屋有主房。主房在一座单重四合院 

是指正房,多重四合院是指最高的房屋。主房是整个 

三、四合院式建筑风格折射出的民俗文化 

心理和民族精神 

(一)这种四合院式建筑,体现了我们祖先遗传 

下来的“家国”思想 

建筑的主要构件,一定要高于厢房,绝不允许厢房高 

于、等于主房。整个四合院的吉凶就是由主房、财门 

和灶三个建筑实体的生克制化来决定的。 

(二)四合院式住房是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 

家是一个小“国”,国是一个“大家”。要治国,必 

先齐家。国有君臣宦吏,家有父子兄弟。一个人要想获 

汉民族文化是农耕文化。中国的农耕文化是文化 

发展很早而且是在很广大的地域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得治国的本领,首先就得从治家开始接受锻炼,先“齐 

家”,然后“治国”。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要 

不与外国接触的独立文化。 “独有中国文化.产生在 

特别大的地面上。” “在有史以前,更渺茫的时代里. 

中国是否与两方文化有所接触,以及相互问影响何 

有敬畏心,有孝心,要敬老,首先也要从管家开始,只 

有“老吾老”,才能“及人之老”。同样,要培养爱幼 

心,也得先从管家做起,只有“幼无幼”才能“及人之 

如,现在尚无从深论。但就大体言,中国文化开始, 

较之埃及、巴比伦、印度诸国。特别见为一种孤立 

的,这已成为一种明显的事实。”【3_中国文化由于是 

幼”。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国有国界,家有围墙。四合院的核心是“合”, 

是闭合的,不是敞开的,这就如同一个国家一样有国 

界。超越国界就违法,外人未经允许进入国界就违 

不依赖于其他国家而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对完整 

的先进的文化,有极强的独立性和辐射力,所以当周 

边民族或国家与汉民族文化一接触.总是被汉民族文 

巴蜀灾志・2011・J・ 

化纵横 

化所同化。理濮和官房彝族清代古建筑就是彝族同胞 

学习汉族建筑技艺而修建的。这种孤立的文化反映在 

花农村建房很讲究风水。宅基地的选择、房屋的坐 

向、大门的开法、房内的布局,都要请风水先生定 

民居建筑上,理所当然地选择四合院房子。因为四合 

院正是“孤立文化”的象征。一个院子是一个不依赖 

夺,修建房屋的几道工序的开始时间,要请风水先生 

择定。风水术是最有争议的术数,然而又是最有群众 

基础、最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术数,虽然目前有人力 

挺为其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1,但有非议、 

或者内心虔诚口头否定者不在少数。我们无意评论这 

于外部其他建筑的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的独立体。 

(三)四合院式住房是由传统的家庭观念决定的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追求人丁必旺,崇尚多子多 

福,喜欢热闹,合族而居,以“三世同堂”、“四世同 

堂”为荣,主张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人多力量大, 

种信念和做法的是与非,只想说这是一种风俗,是中 

国几千年文明史在中国人头脑里深深扎根的风俗。既 

势力也大,这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时代,在抵御自然 

灾害方面是有好处的,在抵抗人为侵扰的斗争中也是 

必要的。这么一大家人住在一起,需要很多的房间。 

其他用途的房问不说,寝室的数量就不少。而寝室需 

要有私密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女子们的闺房更加讲究 

私密和安全。所以,四合院无疑是最恰当不过的。 

(四)四合院式住房最符合中国建筑风水理论 

中国人历来重视风水,中国风水术历来重视阳宅 

的选址、阳宅内部构造的布局以及阳宅建设施工的安 

排。 

1.阳宅风水重视选址。大到都城、城市,小到集 

镇、村落直至民房,风水术都把选址放在第一位。 

《阳宅十书・卷之一》论宅外形第一说: “人之居处, 

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 

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纵内形得法,终不全吉,故 

论外形第一。”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古人选择地址 

的记载。《尚书・盘庚下》记载盘庚由奄地迁到殷地 

后,亲自选择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建立都城,果然 

“殷道复兴”,使商朝再度复兴,创立了灿烂的青铜文 

化。 《诗经》有关于公刘选址的记载,这里摘录一段 

风水师的解说: “《诗经・大雅》有《公刘》诗一篇 

……

诗的第二章叙述公刘迁邻时察看地形道: ‘陟则 

在嗽,复降在原。’笺云: ‘公刘之相此原地也,由 

原而升蟓,复下而在原,言反复之,重居民也。’为 

了使居民在迁徙后的民邑住得安适.公刘不辞辛劳爬 

上山冈,走下平原上上下下地反复察看地形。”【 】人 

们总是希望选择风水宝地建住房,深信住房建在风水 

宝地就会子孙福祚绵延。 “历史上的名人之宅.都选 

在风水宝地。如百里溪、范蠡、郑玄、陶潜、谢玄、 

嵇康等人的宅地都被人传颂千年。”151 

同我国大多数农村建房的习惯一样,掘介绍攀枝 

44巴蜀灾志.2011.J. 

然是信念的存在,就没有必要隐瞒。相反,避开建筑 

风水来谈中国古建筑或农村建筑,那才是不符合实际 

的。攀枝花农村民房多选择在山脚,背山面水而建, 

符合风水术选址的要求。 

2.风水术有纳气一说, “纳气说包括两方面,一 

为地气,一为门气。地气与门气都旺,方可得到富 

贵。如果地气衰而门气旺,地气旺而门气衰,则不 

吉。”“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凡气从克方来,则 

宅受克,宅内之人亦染凶气。凡气从生方来,则宅受 

生,宅内之人亦有吉气……阳宅若得天之旺气,地之 

贵气,必然富贵。”阁这里讲的门气,就是指从外大 

门进来之气。只有四合院,外大门只有一道,才能选 

择大门纳的是什么气。如果一所住宅有多道门朝外, 

所纳之气杂,所受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吉凶抵消, 

不吉。只有四合院,风水师才能依据吉的方位开门, 

接纳吉气,家庭才能获得吉利。 

风水术还讲究聚气。一座建筑,选择接纳吉气, 

并不难,接纳了吉气,但房屋不是合围的,气会跑 

掉。吉气进了屋,就要将气围住,方不散失。所以, 

四合院是理想的民居结构。 

四、四合院式建筑所表现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价值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下的定义: “非 

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 

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 

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 

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遗产代代相传,在各社区和 

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 

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 

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本公 

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国际人权文件,各社区、群体 

文化 横 

和个人之问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 

热,攀枝花农村民房就是在顺应自然。在同自然环境 

的互动中,充分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因为攀 

枝花日照强,气温高,土墙隔热性能好,热天不那么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攀枝花民居四合院 

式建筑式样是一笔很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非遗 

价值主要有三点: 

热,冷天不那么冷。所以在当今其他地方的农村建房 

以砖和钢筋混泥土为主的现代化时代,攀枝花农卡寸仍 

1.历史的传承性。四合院的宅型结构,早在先秦 

时期。就已经具备雏形并等到肯定,王玉德先生考证 

说: “《仪礼》记载,院子有院墙,门内有庭,上方 

有堂,堂左右有厢,堂后有寝,院左右有塾。”[51如 

然热衷于土墙。由于攀枝花多山,山高坡陡,山脚才 

有一点平地,可供建房的地皮非常有限,有那么一块 

地皮,大家都去建房。家家修了沼气池,既环保、卫 

生.又节约能源。 

果从那时算起,中同四合院式民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 

总而言之,攀枝花的四合院经过代代相传,获得 

历史。 

攀枝花现在的农村住房是在古式街道房屋和解放 

以前有钱人家豪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以改造发展起 

来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境内集镇旧式住宅多采用土木砖石的串架结构. 

般由正房、下房、厢房组合成四合院。画檐雕梁, 

颇为壮观。院子用方砖或石块铺地,过厅与正厅多为 

三合土地面。大门外设照壁,大门内设屏风,以增强 

院落的深度和空间感。正街铺面挨户建造,3至5户人 

家之间以板壁相隔,临街宽廊插厦,形成檐宽街窄, 

店铺置长凳于店外,方便顾客歇息。时至今日,境内 

仅仁和大田旧街、盐边永兴老街等保持原有风貌。 

解放前,富有人家多建四合大院,土木结构,上 

盖小青瓦,两厢栏杆走楼,门楼多雕刻有花纹、图 

案,有的三方皆通,俗称走马转角楼。房屋讲究门 

向,多为坐北朝南,坐东向西,有的根据山形,依山 

傍水。 

攀枝花现今的农村四合院民居保留了地主豪宅和 

古街道建筑的基本营造法式,摒弃了不必要的一些构 

件,以自己的经济势力为前提,以实用为原则,大小 

不拘,间数多少不等。内部布局同中有异,房屋功能 

不搞整齐划一,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色,建筑材料可泥 

可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四合院”的建筑式样。 

2.公众认同性。攀枝花农村民房普遍修成四合 

院,没有谁下过命令,也没有哪个设计单位为之统一 

设计,完全是老百姓的自发行为,是老百姓自觉自 

愿,互相观摩后建造起来的,说明这种式样和建筑技 

艺获得普遍的认同,为大家所采用。并不断加以改造 

和完善。 

3.与自然的适应性。攀枝花山多平地少,气候炎 

普遍的认同和得到不断创新,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 

小 结 

“院子”式民居建筑被国际建筑学会确定为人居 

范例,并授予都江堰客家院子“国际人居范例奖” 

(2010年3月18日《成都商报》记者陈松报道: “都江 

堰市灾后农房重建项目——崇义镇客家院子目前获得 

联合国人居署IACE(国际建筑学会)颁发的国际人 

居范例奖”)。攀枝花应该发挥好自身优势,以“国际 

人居范例奖”为契机.以“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批 

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为动力,加 

大调查和宣传力度,争取使攀枝花农村民居四合院的 

建筑式样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参考文献: 

【1]普光泉、迤沙拉: 《“理濮彝族”民俗文化概 

述》, [A], 《攀枝花市仁和文史资料》第五辑, 

[Z】,2005年(内部资料)。 

【2】杜弟成、冯明莉: 《中坝地主陆雅斋》, 

[A], 《攀枝花市仁和文史资料》第五辑, [Z],2005 

年(内部资料1。 

[3】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 (修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4]妙摩、慧度: 《中国风水术》, 【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 

【5]王玉德: 《神秘的风水》, 【M】,南宁:广西 

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兰玉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 

术学院;蔡斌,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巴蜀吏志.2011・1. 


更多推荐

建筑,农村,民居,文化,风水,住房,式样,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