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

关于“确山铁花”的调研与思考

“确山铁花”是流传于确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焰火,1993年作为地方特色文化

被收入《河南文化艺术年鉴》,2007年入选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4~2006年元宵节期间,“确山铁花”应邀在郑州进行表演;2008年春节应“中国民间

文化遗产进京展演展示活动组委会”邀请,赴首都北京,在中央电视台北普陀影视基地连续

表演10余场,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数十家省内外新闻媒体和全国各大

网站都予以报道,不少报刊还在头版配发了巨幅照片、醒目标题,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

京展演展示活动组委会”评为民间艺术表演金奖第一名并授予“中华第一铁花”称号。

一 “确山铁花”的表演形式

“确山铁花”的表演形式和大体操作过程是:在一大广场中间,搭起一座6米多高的四方八

角大棚,称为“花棚”,棚顶堆设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柳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起火

等。“花棚”顶上正中竖起5米多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长挂鞭炮、

大炮、大型烟花、大起火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化铁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废

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时,把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棒的一头掏有圆坑,用以盛

铁汁。由打花者一手执盛有铁汁的花棒(上棒),一手执未盛铁汁的花棒(下棒),赤裸着

上身,头上反扣着葫芦瓢(中国最原始的防护帽),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使

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来,犹如火树银花,绚丽多彩,光彩夺

目。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起火等,五彩缤纷,蔚为壮观。如有技高一筹的打花

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长鞭,则奖励钱物,十分荣耀。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进进出出,各呈绝

技,称为“龙穿花”。“龙穿花”是显示每个龙灯队阵容、意志、精神风貌和技术技巧的最

佳场合,因各个龙灯队都代表了一方群众,往往争先恐后,暗自较量,让观众当裁判。每年

穿花穿得最好的龙灯队,将会名声大振,受到同行和观众的敬慕和好评,也受到打铁花组织

者的奖励。

打铁花开始后,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一棒铁花冲天而

起,另一棒接踵而来,棒棒相连,络绎不绝。一时间:铁花飞溅,如火山喷发;鞭炮齐鸣,

似两军激战;起火腾空,若万鸟飞鸣;烟花喷涌,赛百花吐艳。但见:壮士健步如飞,出没

于火海金涛之中;巨龙昂首长啸,翻腾于火光彩霞内外。铁瀑倒悬,流光溢彩,赏心悦目;

雾岚氤氲,霓飞虹摇,惊心动魄。锣鼓喧天,群情激动,欢声震地,数里可闻。这是探险者

的情趣,这是勇敢者的欢乐,这是胆魄和意志的检验,这是拼搏与进取的象征,充分体现了

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二 “确山铁花”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确山铁花源远流长,它形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的起源与道

教炼丹术和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的生产与商贸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确

山打铁花活动是道士们祈福禳灾、驱邪除妖的法事手段和民间五门工匠每年年初举行开业庆

典时与道士们共同祭奠神灵的仪式活动,曾在中原地区流传很广。确山铁花花棚的搭设十分

讲究,是按“一元、二仪、四象、五行、八卦”搭设,棚顶按金、木、水、火、土挂太极图

和红、黄、兰、白、黑五色彩旗,充满道教的神秘色彩和冶炼行业的明显特征。

北宋灭亡后,中原地区的人民纷纷逃往南方各省或被迫迁往北方各地。于是,“打铁花”也

随着工匠们和道士们游动而流传全国,并形成各种不同式样。唯确山铁花在本土流传中,由

于社会广泛的参与,使“打铁花”活动吸收了“鞭炮会”、“铜器会”、“龙灯会”参加,

增添了打铁花的喜庆气氛和“龙穿花”这一艺术表演形式,使之逐渐成为“打铁花”中的一

项重要内容,这就大大丰富了“确山铁花”的内容,使之更为壮观,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

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大型传统民间焰火。

在古代,很多官宦、乡绅、商号、大户人家或新宅奠基、或还愿祝寿、或金榜题名、或升迁

嫁娶、或新的行业开张等,都要举行打铁花活动以示祝贺。官方和民间的推崇,促进了“打

铁花”的发展和社会化。“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大造声势,

取悦于民众,扩大自己的影响,等于做广告。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

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吉祥如意、兴隆红火、事业发展兴旺。三是有着镇宅

辟邪、驱鬼怪、除妖魔、增祥瑞、保平安的迷信色彩。大量确山民谣中就有与确山铁花有关

的民间歌谣。如“金银铜铁锡,家家少不了,老君众弟子,财运步步高”,“道长、匠人是

一家,老君堂中有缘法,师兄师弟同叩首,保佑平安打铁花”,“老君炼成一炉丹,化作铁

花飞满天,福禄祯祥禧寿乐,政通人和太平年”,“铁花铁花,越打越发”,“铁花映彩

灯,年年好收成”,“看了龙穿花,百病都不发”。“铁花点起火,越过越红火。铁花点大

鞭,发财又升官”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确山铁花原始状态中的丰富内涵及悠久历史,又说

明人们对确山铁花的喜爱与崇拜,认为它能扶正压邪,可以给人们带来平安吉祥,带来百业

兴旺、五谷丰登,带来升官发财、万事顺心的好运。

“确山铁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冶铁文化、道教文化、

民间工匠文化、广告文化、祭祀文化、社会文化、节庆文化、信息传递、技艺传承、火药及

烟花等大量古代文化信息。

三 “确山铁花”适宜产业化开发

全国现存的“打铁花”,大多一是用铁汁向本地特有的古城墙上浇打;二是用木棒或木板将

铁汁向空中或树上击打;三是用烧红的铁屑向空中飞扬。但“确山铁花”却是搭设花棚,由

打花人员向布满烟花鞭炮、起火的花棚上击打铁汁,除铁汁形成的瑰丽花絮外,铁花又点燃

烟花鞭炮、起火等,使铁花五光十色。同时确山铁花可移动表演,又适宜多种艺术形式配

合,场面恢宏壮观,激动人心,既有现代礼花的绚丽多彩,又有传统焰火的神秘惊险,是一

种既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喜庆欢乐,又能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社会的极好文化载体。其主

要特征如下。

一是它伴随着宗教仪式和民间工匠的生产商贸习俗而产生,今天虽淡化了宗教色彩,但仍有

着对民间宗教习俗的传承以及与金属冶炼生产的劳动相关联的特征。

二是古老的铁花与现代的烟花相互结合,既有民间传统焰火的神秘惊险,又有现代烟花的五

光十色、千姿百态,新奇、惊险、刺激,赏心悦目,有着适合现代人欣赏习惯的特征。

三是铁花纷飞、烟花喷涌、鞭炮轰鸣、起火腾空、巨龙穿腾于火海之中,壮士奔驰于铁瀑内

外,气势磅礴、场面恢宏、惊险、刺激、惊心动魄。

四是喜庆热烈、色彩绚丽、吉祥如意、漫天飞花、遍地生金,象征着财源滚滚、百业兴旺、

五谷丰登,“确山铁花,越打越发”寓意深远,观众愉悦,极具商业宣传特征。

五是打铁花者在火海中勇敢拼搏、表演自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敢

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使观众在近距离观看时,情绪激动,能与表演者相互感染、

相互激励,能够增进团结,鼓舞斗志,振奋精神,陶冶情操。

六是打花者和舞龙者训练有素,相互配合,各司其事,纪律严明,出入有序;鞭炮烟花品种

挑选严格,悬挂摆放技术性强,加之凭着高超的绝技,使看似惊险的打铁花活动其实十分安

全。

由以上可以看出,确山铁花除有十分突出的文化特征外,还具备了不少经济特性和形成文化

产业的要素,如果运用市场机制激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充分加以开发利用,完全可能

成为一项颇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四 “确山铁花”现状

“确山铁花”目前仅存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确山县。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乱频仍,使这一民

族文化瑰宝几乎灭绝。新中国成立后举办过两次打铁花,虽然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可由于


更多推荐

铁花,文化,确山,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