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9日发(作者:)
关于齐齐哈尔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全市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齐齐哈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
决策部署,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粮食
喜获大丰收,预计今年粮食总产达到195.6亿斤,比上年增长18.1%;比“十五”
期末增长66.8%。粮食产量创出了历史新高。预计实现5331元,比上年增长11.6%,
比“十五”期末增长117.1%。
(一)科学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质量。根据齐齐哈尔市农村生产力发展实
际情况,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采取从易到难、分层次推进、
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一是对市区及城乡结合部进行
重点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益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助周边乡村率先
建成新农村。如富拉尔基区抓住省“千村试点”工程机遇,在长青乡实行整乡推
进,2009年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使全乡6个村实现了道路全硬化、亮化、绿
化,消灭了泥草房,建起了农村别墅和扶贫公寓,基本上达到了城市普通居民生
活标准。通过对另一个乡实行整乡推进,有望今明两年在全区建成新农村。二是
选择规模较大、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小城镇。龙江县景星镇是
省级重点小城镇之一,全镇总人口7、2万人,城镇人口1、8万人,占到25、
3%。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安置农村人口3000多人。三是结合并村撤屯规划
建设中心村。如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有240户,只有7户砖瓦房。2009年他们
抓住省级示范村的机会,多方筹集资金3370万元,建成四栋农民公寓20413平
方米,使240户农民全部搬进新居,并建成1、2万平方米文化广场。在其带动
下,二期、三期再建18700平方米农民公寓,将相邻的自强、奋斗两个村迁入丰
林村,真正建成小城镇式的中心村。仅此一项即可以为两个村节省基础建设配套
资金2000万元,又腾挪土地32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的融姿渠道。全
市按照“一个县抓一个小城镇,一个乡抓一个中心村”的思路,积极探索了自然
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和并村建设小城镇,并大
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模式,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标准和水
1
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建设中心村65个,撤并自然屯41个,腾出土地
2.23万亩。建成农民公寓楼79栋,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吸纳农民1.2万
人。
(二)打造亮点,建成多条省级新农村示范带。注重试点,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
累经验。从2006年起,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齐齐哈尔市第一批选择127个示范
村进行试点,2008年已全部通过验收。2009年齐齐哈尔市保留和新增示范村、
试点村总数达到120个。通过一年努力,120个试点村实现粮食总产14.65亿斤,
同比增长11%,高于全市3.38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收入5680元,增长18.9%;。
共完成公路硬化148.17公里,村内街路硬化94.71公里,自来水入户9813户,
有线电视入户8280户,四旁绿化91.4万平方米,新建砖瓦房面积33.67万平方
米,新建节能房1736户;新建村卫生院所8个;新建农村村级文体活动场所55
处,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在我们还打造出5条示范带,一是以铁
锋区查哈诺村、昂昂溪区俄式风情园、碾子山区漂流为主的生态旅游示范带;二
是以甘南县兴十四为主的科技园区示范带;三是富拉尔基区、建华区为主的城乡
一体化示范带;四是以依安县丰林村、拜泉县自治村、整洁村为主的整村推进示
范带;五是以依安县依安镇、富裕县富路镇、泰来县江桥镇为主的小城镇示范带。
(三)发展生产,为新农村建设积攒后劲。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
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一是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全市上下坚持“依
法、自愿、有偿、互惠”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培植典型、扩大宣传等措施,
推广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经营、场
县共建7种经营模式,并制定《齐齐哈尔市土地规模经营标准》,在经营规模、
载体、模式、机制、方式、效益六个方面进行规范,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
使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配置,给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
可喜的变化。今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
比上年增加137万亩,比上年增长15.6%。。二是加大“四个换位”推进力度。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1户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投资65.9
亿元,新建了一批玉米、乳业、生物能源、拖拉机制造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
2
代化加工企业。其中中国一拖兴建的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
23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安置就业3000
人;中粮集团投资兴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总投资17亿元,达产后年可实
现销售收入17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带动农户12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
现在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78户,到年末可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上缴
税金5.6亿,同比增长12%和4%,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2.6%和93.1%。我
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第一经济”来培育,推动劳务产业的发展。预计到年末
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占资源的53%,实现劳务收入76亿元。三是加
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同比增长33%,
比“十五”期末增长88%。全市绿色畜禽饲养量达到690万头(只)。无公害农
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0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
“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1大系列、1400个产品。克山马铃薯、大豆、拜泉芸豆、
梅里斯油豆角、洋葱、泰来大米、讷河马铃薯、龙江小米和甘南葵花籽等9个产
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品”年加工量发展到142万吨,实现销售
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7%,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98%和143%。
今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届绿博会,总交易额达127亿元,比上届增长16%。
(四)突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截
止目前,为全市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做到应检必检;为农村居
民建立健康档案118.65万份,达到农业人口的37.88%(未含试点县甘南),甘
南做为试点县完成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6万份,建档率100%。2010年,全市
参加新农合农民达256万人,比2009年增加9.6万人,参合率平均达到99.8%。
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齐齐哈尔市共建设农村公路
15709.9公里,总投资58.8亿元,超过规划目标9374.5公里67.5%。农村公路
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民群众收入的增加,拉动了
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10月,齐泰、
齐嫩、大齐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齐甘高速公路主体通车。在全省公路建设三
年决战中,齐齐哈尔市境内建设4条高速公路,建设里程446公里。三是着力解
决农村饮水问题。全市共争取资金1.36亿元,打井配套安装自来水431处,解决
3
了20.86万人的饮水困难。“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
3.45亿元,其中国投资金为1.9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5亿元,共建1274处
饮水工程,使66.93万人饮水不安全得到解决并吃上了自来水。
(五)动员力量,率先对省级试点村进行帮建。从2006年起,我们组织市直
48个单位对省级试点村进行对口帮建,并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住村帮建。仅
据2009年统计,省、市帮建单位落实资金、物资3950、4万元,其中已落实省
级帮建资金物资3730、4万元,市级帮建资金物资220万元。
(六)强化管理,提高村集体自我建设能力。结合抓基层组织建设,各地都把
新农村建设纳入村干部目标管理,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并与年度工资、奖励、
公务员考录挂钩,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建设热情。铁锋区查哈诺村党总支书记王国
祥,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已达到3000万元,群众全部住上了砖房,村
民普遍享受“七补贴”和“八免费”,农户户均银行存款已达13万元,完全具
备了自我建设的能力。
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几个共性问题:一是重基础建
设,轻生产发展。凡是生产发展较好,群众生活较富裕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效果
就特别明显;凡是生产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民主体投入能力就不强,新农村
建设就缺乏后劲。据对2009年12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情况统计,全年共投入资
金3015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4500万元,占48、1%;部门帮建3950万
元,占13、1 %;村级集体投入7100万元,占23、5%;农民个人投入4200万
元,仅占13、9%;其它投入400万元。二是有近期建设规划,无长远规划布局。
据有关部门统计,齐齐哈尔市农村目前有11646个村民小组,7877个自然屯,
其中不足50户自然屯有近2600个,约占30%。按每个自然屯路、水、电、房最
基础建设投入500万元计算,共计需要投入75亿元,按现有投入水平,要全面
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至少需要50年。三是等靠政府投资建设,缺乏群众热情参
与。四是试点村变化大,面上新农村建设相对滞后。从面上看,有相当一部分村
4
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目前还有近900个村屯内主街没有修建,4215个屯没有
吃上自来水,38.4万户农户没有解决泥草房。需要我们给以高度关注,采取切
实可行措施进行全面推进。五是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脱节。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
不配套、重建轻管问题也普遍存在。提示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城市公益事业的管
理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管理机制。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将城里的管护体
制逐步向下延伸,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从齐齐哈尔市实践看,抓好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必须处理好生产发展与改善生活条件的关系。按照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
的20字方针,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从齐齐哈尔市实践看,凡是
生产发展较好,群众生活较富裕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效果就特别明显;凡是生产
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民主体投入能力就不强,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后劲。据对
2009年12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情况统计,全年共投入资金30150万元,其中:
各级财政投入14500万元,占48、1%;部门帮建3950万元,占13、1 %;村级
集体投入7100万元,占23、5%;农民个人投入4200万元,仅占13、9%;其它
投入400万元。
(二)必须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规划布局的关系。尤其是在撤乡并村减少自
然屯规划方面,要与新农村长远规划有效对接,发挥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体效益,
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齐齐哈尔市农村目前有
11646个村民小组,7877个自然屯,其中不足50户自然屯有近2600个,约占
30%。按每个自然屯路、水、电、房最基础建设投入500万元计算,共计需要投
入75亿元,按现有投入水平,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至少需要50年。
(三)必须处理好政府倡导与群众自我建设的关系。各级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倡
导者,农民群众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更新观念,自觉克
服等靠要、盲目攀比和消极畏难等思想倾向。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依安县丰林
村农民依靠自己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先进典型。使农民自觉认识到,新农村等不
5
来,靠不来,更要不来。必须树立勤劳、自立、互助精神,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
农村建设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全面提升齐齐哈尔市新农村建设的挡次水平。
(四)必须处理好试点与面上整体推进的关系。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大部
分是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通过近几年集中建设,尽管齐齐哈尔市涌现出象甘南兴
十四、铁锋查哈诺、依安丰林等一大批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其他试点村也确实
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齐齐哈尔市面上看,有相当一部分村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
目前还有近900个村屯内主街没有修建,4215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38.4万户
农户没有解决泥草房。需要我们给以高度关注,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行全面推进。
(五)必须处理好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的关系。从实践看,新农村建设项目多,
效果好,取得了一大批成功经验。但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不配套、重建轻管问题
也普遍存在。提示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城市公益事业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符合
农村实际的管理机制。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将城里的管护体制逐步向下延伸,让更
多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二、下步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构想
(一)科学规划,认真落实省会议精神。根据全省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
工作现场会议精神,齐齐哈尔市对城镇和农村的重新布局进行规划,在抓好省级
重点示范村的同时,每个县再抓一个整乡推进的典型,原则上每个乡镇再确定一
个整村推进的典型。具体运行体现“一并、一合、一撤、两建”上。一是并乡建
设小城镇。按照齐齐哈尔市实际,对人口3万人以下,耕地面积不足20万亩的
40个左右小型乡进行合并,重点建设小城镇。同时,要研究制定一整套优惠政
策,鼓励农民向中心乡镇、县区结合部、市区靠拢。引导农民群众到城镇居住建
房。既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又可以减轻新农村建设压力。二是重点建设
中心村。鉴于齐齐哈尔市行政村规模状况和新农村建设实际投入能力,进行科学
规划。按照方园直径不超过15公里计算,大体在3个村左右建一个中心村。全
市1255个行政村规划建设418个中心村。对于纳入规划的中心村,要在基础设
6
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其它村基础设施建设应缓批或不批,并创造条件逐
步向中心村靠拢。三是尽量裁并自然屯。据统计全市有2600个不足50户的自然
屯,约占自然屯的30%。要采取坚决措施逐步撤并,这样既可以节省建设建设成
本,又能够腾挪出土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在提高建设质量上下功夫。在
新村选址上尽量依山、傍水、近林,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态园林农庄。在户型
选择上坚持多种样式供农户自主选择,避免结构过于单一。新农村建设还要尽量
采用新型材料和清洁能源,让农民群众享受城市同等的生活水平。全市计划用
1-3年时间重点抓好16个整乡推进的示范乡镇,127个整村推进的示范村。合并
248个行政村,其中:6个村合并一起的1个,5个村合并一起的3个,4个村(场)
合并一起的12个、3个村合并一起的33个、2个村合并一起的40个;撤消467
个自然屯。同时,结合齐齐哈尔市实际情况,拟将富拉尔基区建成整区推进示范
区。
(二)结合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发展四大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一是稳步
发展优质高效粮食产业。建设以规模经营为主导的粮食产能基地。通过发展农机
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途径,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确
保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重点发展专业小区、
专业大户和专业牧场,促进牧业向养殖能人集中,农户零星养殖向专业化区域性
养殖转变,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
程。三是夯实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找准定位,明确转移方向;加大阳光培训力
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市场化程度;搭建服务平台,创造
转移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要通过
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扶持、实行定向定位招商,引导各类资本向农畜产品加工的
重点领域投入,尽快形成一批对县域经济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重点发展一
村一品、一乡一业区域性养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
产基地。竭力打造19个乳、肉、禽、米、豆、薯、糖、葵、稻等产品品牌,提
升品牌的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全市规划新上市级龙头企业10户,销售收入增长
10%以上。
7
(三)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抓好涉及民生方面的八件大事。一是农村安全
饮水问题。目前全市还有4215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今年计划新打饮水井
150眼,解决农村7.6万人吃自来水困难问题。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已基本
实现村村通,还有900个村内主街没有修建,今年计划解决200个,力争建成通
村公路4786公里。三是泥草房改造。今年完成3.7万户,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
提高5个百分点。四是农村沼气建设。今年计划建设户用沼气5000户,大中型
沼气18处。五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今年计划参合人数达到333.2万人,
参合率达到97%。六是农村教育建设。完成当年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七是农村
扶贫开发工程建设。实施好第五批140个村(其中革命老区17个村)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八是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做到村屯绿化、广场亮化、路面净化。
(四)结合贯彻省“千村试点”工程,着力打造示范亮点。继续加大对省级试
点村特别是省级重点示范村的项目建设扶持力度,集中精力打造甘南兴十四、依
安丰林等多条示范带,充分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齐齐哈尔市选择
20个市级示范村进行整村推进。各县(市)区也都要确定一批县级示范村,集
中建设沿城、沿路、沿景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示范区,逐步形成省、市、县
三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新格局。
(五)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在充分调动基层
干部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四议两公开”
制度,在建立新农村长效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
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
结果公开。通过这种规范的程序来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统
一,进而保证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8
-
更多推荐
农村20万二层别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