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发(作者:北欧e家家具怎么样)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
照间》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生活,一点俗事的凡尘都不沾染。
【出典】南宋·陆游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注:
1、 《鹧鸪天》 陆游
【译文】家住在夕阳落照下,远处的青烟间,安心的过着隐居的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
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
似等闲!
2、注释:
苍烟落照: 青烟缭绕夕阳映照。
尘事: 人间事, 意指黑暗的政治和污浊的仕途。
斟残句: 饮罢美酒而后散步穿过竹林。 玉瀣, 美酒名.
卷罢句: 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 《黄庭》, 道家经书,
内论养生之道。
贪啸傲: 喜欢歌咏自得。
任衰残: 指任凭终老田园。
不妨句: 到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 不妨随遇而安。
元知句: 原先就知道造物主无情. 元, 同原。
老却句: 就这样白白地让英雄老去无用武之地。 似, 就这样. 等闲,
平白地, 无缘无故地。
3、译文1:
家住在夕阳落照下,远处的青烟间,安心的过着隐居的生活,一
点俗事的凡尘都不沾染。一壶美酒喝完,就慢悠悠在竹林中散步;一
卷《黄庭经》看完,就静静躺着,看看山中美景。
贪恋这放旷的生活,任凭自己终老于田园,在哪里我不能随处笑
开颜?我早就知道造物者无情,任由英雄老去却等闲视之。
译文2: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
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
观赏山中美景。
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
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
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4、陆游生平见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和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陆游的这首鹧鸪天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当时
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接着
乘机进行起义活动,整首诗歌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
的形象。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
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
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
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
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
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
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
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
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
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
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
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
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
“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
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
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
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
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
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
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
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
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
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
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
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
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
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
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
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到,南宋乾道二年陆
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
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
(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
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
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
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
6、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
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别心肠,
老却英雄似等闲。”这首词是陆游的。陆游,字务观 ,号放翁。其实
他是放不开的,表面的洒脱与超然,难掩内心壮志难酬的抑郁与愤懑。
景是好景,苍烟落照,世外桃源;活得潇洒,啸傲山林;但他并不快
乐,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在他看来,社稷安危才是他存在的意义。
可是,他的领导却总是让他亲近自然而远离庙堂,更要命的是,开玩
笑也就罢了,领导还玩浪漫,让他在最浪漫的生活中慢慢变老。寄情
山水,超然物外,这是何等的惬意啊。可惜,这不是陆游想要的生活。
所以,这种生活越美好,他的痛苦越大。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你想要的生活。怎样才能快乐?找到自己的意义然后享受自己的生活。
可惜,陆游两者都没有,所以,在很多人眼中的天堂,他却觉得是地
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台”,随着时光的流逝,英雄老
却,方才明白:死去元知万事空。到了生命的最后,应该是看开了
(其实他早就看开了,只是心不甘,还抱有一丝的希望罢了)。问题
是:看开归看开,但他依旧放不下。人就是这样,道理都懂,但真正
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也正是这样,才成就了陆游。
类似的文人还有很多,范中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有时候
你不得不慨叹造化弄人。也许正是由于太多的慨叹,所以古人总结出
了人生的智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来之,则安之。一
个只有自我而没有天下的人是自私的,同样一个只有天下而没有自我
的人也是可悲的,只是,我们往往从道德的角度放大天下而缩小自己
谓之舍小我成就大我。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没有必要泯灭自
我而成就所谓的大我。生活并不是简单的你死我话的二选一,共赢才
是生命的本原使然。这个世界离了谁都行,不要被世俗的自私蒙蔽了
自己的内心而做出轻率的举动。人这一生,总是在找寻生的意义。如
果某一天,你突然找到了,你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且享受它吧。因
为,这一辈子,你没白活。
7、已经无数次向往这样的情境:年过五旬以后,携妻儿在远离市
闹看儿孙嬉戏、猫犬互逗,静观炊烟如柱、落照如绸。在这样的小屋
里待腻歪了,就呼朋唤友,把酒话桑麻,煮酒论天下。
在这样的小屋里,或许要读王世襄的《锦灰堆》,唐鲁孙的《天
下味》、《故园情》等,或是画画闲云野鹤,养闲花野草以为乐,练
小楷以养心,天地空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此的静笃,如
此的清闲优雅,人世间的一切纷扰和争逐都被屏蔽在五斗米之外。
院子里,要种一些紫苏、藿香、荆芥之类的植物,引得蜜蜂嘤嘤
井的乡村盖一座小院,要青砖建房,缮上小瓦,晨起而作,日暮而返,
嗡嗡地来。太阳升起时,鸟在屋顶上栖息,然后向夕阳深处的林子飞
去,那里是它的家。第二天或许还来,我会撒一些五谷在院子里,偷
偷看它们啄食,也给鸟一些安全感和信任感。
我把这种想法给朋友们说,朋友们皆唏嘘:房子好建,境界难觅。
仔细想来,的确如此。除却深山老林,现在再也难以找到这样的
境界了。GPS定位,雷达监控,各种通讯方式的便捷,仿佛在我们头
顶织就了一面面网,让我们插翅难逃。任凭我们有“筋斗云”的能耐,
也翻不出世俗生活的手掌心。
如果非要去找,或许可以在古诗文里找到。
遥想陆游当年,在《鹧鸪天》里写下了这样高妙的句子: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
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
似等闲!
是的,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世不相关。这是南宋时期,都是
诗人痴痴以求的一种境界,何况是在今天?闻一闻苍烟里草木的味道,
心就格外安宁;望一望寂静的落照,心怀里就格外宽广。天地旷达,
我们乘物以游心;万物归真,我们忘我以从容。
何等难寻的一种境界。寻而不见,或许我们只有在心里给自己织
一面安静祥和的壮锦了。是的,这样一针一线地绣起来,心灵如浊水
逐渐澄清,泥沙俱下,尘埃落定,心明如镜,照见万物,而不留取万
物的痕迹,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多好的美景,多妙的心怀,多
雅的意趣!
也常常在嚣嘈的市井深处,一遍又一遍,慢慢吟起自己心灵的唱
和——
万物从容,追慕而寻;寻而不见,踽踽独行;行之久远,山色清
明;返身自照,我在其中。
8、林清玄先生曾在他的散文名篇《光之四书》里写道:“熟知中
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
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
阳(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
数点,流水绕孤村),尽是落照(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
关)......阳光的无所不在,无所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
能勾起艺术家诗人的灵感,想起来真是奇怪的事。”进而,他又想到
了月光与烛光,说:“一朝唐诗,一代宋词,大部分是在月下、灯烛
下进行,你说奇怪不奇怪,如果是日正当午,仿佛都与情思、离愁、
国仇、家恨无缘,思念故人自然是在月夜空山才有气氛,怀忧边地也
只有在清风明月里才能服人,即使饮酒作乐,不在有月的晚上,难道
是在白天吗?”
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
9、有人说我很浪漫,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抬举,我压根不知道浪漫
是啥东西,我只是很自由很乐意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书里,无限惬
意地老天荒地享用古人们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佳肴。我真
的很自信,自信自己是一个闲云野鹤似的人,是朱敦儒向往并践行的
那种我是清都山水郎和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的闲者。
10、街上神色匆匆的人们,带着或喜或悲、或忧或愁的表情来往
穿梭。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的循环往复呢?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陆游这两句诗写得好洒
脱、好超然!但陆游真如他诗中那般潇洒么?大概不是的吧,如果他能
放下爱情,又如何会写下那凄婉哀怨流传至今的《钗头凤》?!如果他
能放下国仇,又如何会在病危时仍嘱咐儿女:王师北定中原时,千万不
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有好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也有好多事情是我们无可
奈何的。对于这些,我们是该积极回应呢,亦或是消极的避让呢?
世事缤纷如梦,人生几度秋凉!
一番风雨,几圈涟漪。
在时空之门前,一生也只小立而已!
万事转头成空,世间的所有烦扰,终有一天,会随风而逝,
不再困扰着我们。就让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吧!
11、微风轻拂着我,站在散发野花幽香的长堤上,背后是绿柳林
落照间,丝毫尘世不相关”,我多想在这苍烟落照之处,有座幽静、
古朴的居所啊,让那俗世与我丝毫的不相关,不再侵袭我纯净的心,
重回到千年的我。可这一切,应当只能算是梦想吧。
想到此处,不觉莞尔,于是仍带着一颗欣欣然的心,牵着孩儿暖
暖的小手,在落日的余晖中,踏上回家的归程,走向繁华的世界,融
入到滚滚的红尘里。
旧木船,眼前是落日深处的古街道,忽然想起陆游那两句:“家住苍烟
12、夕阳返照下,一条虹在河边薄雾间。这一瞬的美丽,定格成
了永恒,纵使岁月老去,伊人不再。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
关。可惜太多的天真都掩埋在了这万千红尘,哪个又能在千丝万缕的
尘事里坚守最初的自己呢?
青春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寂寂流年,浅浅擦肩,一夕流芳,
满纸遗憾。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世界已经如此苍茫,该来的让它慢慢
来,以一种花的姿态静默成兰,淡然红尘,浅笑安然。如此,我们才
不致空负了华年。
13、晋江八仙山上林间树木已经长大,粗壮笔直的树干,浓密苍
翠的树冠,尤其是那一排落叶松更是苍翠欲滴,每一根枝丫都显示着
旺盛的生命力!
曾经看着这片小树栽下,曾经看着它们中间有的被风雨摧折,生
命不再;有的主干断了,根部却又发出嫩芽,不长时间就又是一棵亭亭
小树。
经过几年的春夏秋冬,经过无数次的风风雨雨,它们终于长成了
一片不怕风雨、颇具规模的树林。
走入林间,心中竟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觉,树犹如此,何
况人乎?
心淡如烟,想起陆游的《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
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
似等闲!
也希望自己避开是是非非,一杯清茶,一卷在握,便“闲看天边
云舒卷,心如止水不起波。”
更多推荐
陆游,落照,苍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