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发(作者:农村自建别墅图纸大全效果图)

2023年《断舍离》读后感15篇

《断舍离》读后感1

读了《断舍离》,让人感怀万千,在生活中要做到断舍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迷恋物质,舍掉目前看来是废物的东西,我们会想万一哪天用到了怎么办?断

开自己不需要的不适合的,而人的本能是只要我喜欢的就要,至于适不适合自己

目前是不是需要,则很少考虑,比如抢购潮。所以,在实践中,要打破传统思维,

做到断舍离也是件痛苦的事情,往往需要外部的力量去推动。

实质上断舍离的推广也是一种外部力量,在教育人们改变自我,唤醒人们的

主动意识。尤其在新农村的环境整治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农村柴草乱堆乱放,

散养的鸡鸭鹅粪便院内院外到处是,这一点砖头那一点石头等等。要期待农民主

动去做好,做到断舍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是政府宣传教育,出资出力,多少

都有点强制的力量去改造,把农村建设的面貌焕然一新,向城镇化发展。

表现在我们快递行业上也是如此,徐州中通快递总部对此强调要求,承包区

门面要建设好,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把环境建设好,要井然有序要安全等

等,多次开会宣传教育,加强承包区的主动意识。政府要检查,不合格就罚款甚

至取缔,我们徐州中通快递总部也是积极配合政府,审查督促承包区做到断舍离,

把门面建设好,为此还奖励了建设的比较好的承包区。

因此外部力量加上我们的主动意识,就会做到断舍离,提高我们的门面档次、

改善工作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轻松愉快地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们的

中通快递事业。

《断舍离》读后感2

作为上班族的我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已经很少有机会逛一逛菜市场,

也对收拾自己的家这种琐事失去了耐心,并且,也更少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内

心。

这也是我们很少关注当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现在”,我们越来越没有

了清晰的概念。脑袋里充斥着各项工作任务的deadline,眼光永远放在不远的

将来。

平时工作压力太大,周末或假期就无节制地疯玩。然而,看上去是放松地

“嗨”,却并没有解决掉内心的压力,反而让自己精疲力尽。

因为精力有限,而想要的太多。也想要事业有成,也想有一技之长;也想要

漂亮的容颜,也想有完美的身材;也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也想多交朋友扩大圈

子......

然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做的又是什么呢?中国画中有一个概念叫

“留白”。山水画中的留白可以表现空阔的水面,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动物画中

的留白不仅突出了主体,也让主体有了自在活动的空间。不妨且静下心来,认真

审视一下自己的房间,扔掉闲置的破烂儿的同时,以整洁、舒适、美观为标准,

打造自己的自在空间。

同时,也扔掉凌乱的思绪,认清自己当下需要的是什么,理清自己的人生目

标,更专注而坚定地过好每一天。

不妨就试着用断舍离,为繁重事务所累的我们整理居住的空间,整理思维的

空间,为自己的生活“留白”,从而过上写意、自在的生活。

《断舍离》读后感3

最近在国图发现了《简叔的70个断舍离》略有相似之处吧,我不知道是什

么关系!中国版的断舍离?!我还百度了下简叔创建了自己的断舍离文化公司!

读此书,感受颇多,从生活中改变自己吧!简叔说要每天抛弃一样物品,一

年四季20件衣服,两年之内不买新衣服!

做到精简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相比他们的文字,我的太过于逊色!但是生

活中我们确实需要断舍离,不只是物品上的断舍离,情感上也需要!空间上的断

舍离,内在的断舍离!发自真心的接受,做到本质上的改变!

我决定,每天扔一件东西,昨天看过后,收拾了下柜子,丢掉了几个许久用

不到的小物品!结束后,我给简叔后台留念,没想到竟然回复了我,有些小开心!

简叔讲到了一个理念,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封存,如果半年还没有用到,那

就不需要了,可以扔掉,可以送人!想想自己,对一些自己不穿的衣服,之前就

装起来放在箱子里,但是依然没有弃掉,每次收拾都还在!读完断舍离,获得了

领悟,今早直接把封存的衣服,投到了爱心衣服箱子里,也许有人更需要她,[调

皮]算是一份爱心。他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谁会用到他!但断舍离后我获

得的是开心吧!

上半年过去了,曾经的flag只是说说,但下半年匆匆来了,告别上半年,

也算是断舍离吧

打算每天丢弃一件物品。每月完成两本书。

感谢山下英子,感谢简叔,好好斩断过去,舍去过去烦恼,远离曾经忧伤,

重新上路!

《断舍离》读后感4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说中说:断舍离是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

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并以当下为时间轴。

其实,仔细品读此书,我们不难发现日本作者的观点跟我国传统文化里的舍得观

点非常接近,中国有句老话叫舍得,舍得,不舍便不得。我们想得到一些东西,

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譬如我们想获得银行业务上的不断提升,那么我们就要舍

去内心安逸的想法,去努力的耕耘,我们的服务技能和业务技能才能真正的提高。

这本书的作者所指的断舍离,是指个人行为和思想方面的综合舍弃,其中也

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物品,或者充盈在内心的贪欲。作为一名银行职员,

在深度此书之后,我最深的感受是,适当的断舍离,可以清空我们脑海中的杂念,

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专注,从而可以提升我们个人的办事效率。

断舍离,断、舍、离里的三个字,首先是要我们断除,然后舍弃,最后我们

才能从中解脱离开,这三个字为什么为什么要放断在第一位,其实是颇具深意的,

读后感·作者认为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我们要不断的减去生活中和思想中

过多负累的部分,我们前行的步伐才会轻松。

其实,不管是银行职员还是普通人,我们的内心都有需要断舍离的部分,那

部分可能是对贪欲或者物质的一种执念,也有可能是对昨日记忆舍不得的留恋,

如果我们的内心时刻被各种念头所占据,那么我们在工作当中便很难做到专注和

认真,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追忆昨日业绩而不看重今天的努力,我们必定会被昨

天困住,找不到通往明天的路。

适当的断舍离,清空思维中的废物和垃圾,轻装上路的我们会有更轻松的心

态面对未来工作当中的一切挑战,羁绊少了,人生自然海阔天空。

《断舍离》读后感5

昨天拿到一本好书《断舍离》,可是太忙,只看了五页。张德芬老师作的推

荐序,引发了我好多的思考,所以读的慢,虽然读的少,但是收获很多,下面与

诸位分享一下:

推荐序名为《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读到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

"越想得到的东西越难得到,比如说阿鹏就特别想挣钱,但总是挣不到"。佛学中

提到人有七苦,求不得就是之一,先放下求的,才是脱离苦难的开始吧!

这个题目同样让我想起了我最近特推崇的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最有效的做法是扩大影响圈。而"放下"这个词,应该

指就是"关注圈",只有放下关注,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影响圈的事,才

有机会得到。

序中说:"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让我又想到了思维的重要性,正如黄

征宇在《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中所说"思维影响情绪。想要做自己

情绪的主人,就要改造自己的思维方式,让思维来决定情绪的发生。"《关键对

话》中也提到了"是你制造了自己的情绪,让你自己感觉到害怕,恼怒和气愤。

请记住,让你产生情绪的只能是,而且永远是你自己"。所以阿鹏总结,断了负

面的思考模式,你就断了坏情绪,自在和幸福自然而然就来了!作者:阿鹏

《断舍离》读后感6

最近在看《断舍离》这本书,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无能为力的事,当断;

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欲执念,当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中所想,

皆是过往;放下执念,心才能回归安宁。

喜欢归喜欢,但断舍离这三字,知易行难。

无能为力的事,当断;不,这不是当断,是你必须接受你的无能为力。

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错,这不是当舍,是你只能接受双方的无缘无份。

在这里,你没有任何的选择权,不是你有断舍离的初心,是你被迫接受了断

舍离的结果。

继而,求而不得,执念悬心。

可哪怕结果已经摆到你面前,哪怕只需要你接受这个结果,但你依旧做不到

“当离”。你没有办法在任何环境下想进就进,想退就退,你不具备游刃有余这

个本领。

这时作家冯唐会告诉你:实在放不下的时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

易明白,你已经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贪婪,时间太少,好玩儿的事儿太多,从尊

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纠缠。

但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你没有经历生死边缘,你

会觉得活着是大事,但你放不下来的那些也并非小事。

没有必要让自己断舍离,因为你放不下的那些事中有你曾经的期待与努力。

那些无能为力,那些无缘无份,那些烦欲执念,交给时间。

或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突然间你就释怀了。无能为力的事,你依旧

努力;无缘无份的人,你依旧欣赏。只是,心之所向,多了一丝地狱,少了一念

天堂。

《断舍离》读后感7

家里杂物总是很多,桌子上、橱柜里到处都堆积些无用之物,总是觉得有些

东西以后会用得上,但实际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占用着家里的位置。朋友推荐

我一本书——《断舍离》,当我真正的读过之后才发现,断舍离不仅仅是扔掉废

弃的“东西”,真正的断舍离还应该做到:甩掉自身惰性,采取有效行动,促进

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从而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当代大多数人存在的普遍现状:喜欢囤货,还舍不得扔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就拿我自身来说,在看到购物广告时总会忍不住买一些非必需品。在面对物品的

时候,想的不是“这个东西需不需要”,而是“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总是相

信这个东西还会派上用场,但最后导致橱柜里、桌子上、沙发上甚至地板上都是

些根本不需要的物品。这种思想,致使我们进入到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断舍离

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将生活用品锁定到最适量,才是生活原有的理想状态。

书中说道:“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而我就是属于执着过往型。我总是珍藏了

以前上学时传过的小纸条、从小到大戴过的手表、同学送的已经硬掉的棉花

糖……要做到断舍离,首先要不轻易地入手物品,然后就是要对杂物说拜拜。打

开自己所有收纳盒的盖子、拉开抽屉、打开衣柜门,让眼睛看见房间的所有东西,

以杂物的量来判断生活的质。当杂物最适化之后可以进行收纳,总而言之断舍离

就是“出”之美学。但断舍离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才能不做收纳”。舍弃生活杂

物才能进行观念上的断舍离,舍得便是获得,断舍离给我们带来极简生活,而最

重要的是“出,则进”,“进,则出”的良性循环,都能提升我们人生的新陈代

谢机制,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断舍离》读后感8

今天开始读《断舍离》,印象最深的是:以当下作为时间轴。东西是否要留

下,看对于当下的自己是否“需要、适合、舒服”。

有些东西是对过去的回忆。我见过有的人保留着很久以前的工资条;有的人

保留着出游的机票和景点的门票;有的人保留着女友手织的毛衣。很多人认为这

些东西带有感情色彩,虽然现在几乎不会再翻出来看,但是他们觉得到了老年后,

可以晒着太阳翻翻这些东西,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还有些东西是将来可能用到的。我见过有的人买了无数的抽纸,卫生间放不

下,就堆在床底下;有的人把买菜送的塑料袋塞在柜子里,即使和垃圾桶不配套

也舍不得扔;有的人保留着好几年都没穿过的衣服,总觉得明年穿得着。他们需

要自己的东西永远处于充足的状态。

其实,以过去和未来作为时间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真正美好的回忆始终留在你的内心深处,根本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提醒,因为

你从未曾忘记过它们。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下。

认为东西将来有用舍不得扔,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体现。与其整天担忧未来,

不如节省心力磨练自己的技能,我们要让自己越来越好,做一个理性的乐观派。

不要沉溺于过去,不要担忧未来,永远都要认真地筛选消费,判断的标准就

是对当下的自己是否“需要、适合、舒服”。

《断舍离》读后感9

1.没有多少人能够自主认识到整理生活空间能给人生可能带来的巨大改变,

这也正是这样一本系统性介绍“断舍离”(浅层次理解为居家空间清理、整理)

的书籍的重大意义。

2.断舍离是什么呢?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舍不需要之物,断不必

要之欲,离不需要之人,让自己的生活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积累正能量,排出

负能量。

3.7.5.1的整理术非常受用,按照这个原则,确实更容易得到令人赏心悦目

的空间。

4.断舍离充满了物极必反、水满则溢的哲学思想,我们把物品堆得太慢,就

会浪费地球资源,使我们居住的空间变得狭小而杂乱,进而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生

活体验,我们把欲望堆得太满,会不择手段去追求,透支生命的能量,最后也不

会得到幸福和快乐。

5.断舍离的第一步就是要仔细思考哪些物品是我所不需要或者不喜欢的,要

勇于舍弃这些东西,并避免购入这些东西。第二步就是要按照751的原则对于各

个空间进行布置,使空间简洁化和艺术化。第三步就是要通过日日的断舍离训练

形成断舍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断的创造良好有序的人际关系,不断提升升华

自己看待事物人物洒脱的性格特征,从而真正改变原来混沌杂乱不堪的生活状

态。

6.最重要的,当我们通过筛选真正留下我们所合适的喜欢的东西,我们才能

不被其他东西干扰视线、牺牲时间与精力,我们才能真正专心于我们所爱之物之

人,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充盈的、幸福的、有意义的。

《断舍离》读后感10

对整理各步骤的定义不一样:

把沙发上的洗好的衣服叠起来,把散乱的玩具收进玩具箱,把拿出来的书放

回书架……在断舍离里,这些全部属于整理,而不是收拾。我在前面也说过,在

断舍离里,所谓收拾是“筛选出必需的物品”。

可以看出作者指的整理,是大众观念里的整理,也就是将整理和收纳混为一

谈,而不是整理术中的整理。

我并不是吹毛求疵,一定要把这些所谓概念分得清清楚楚,其实只要领悟了

断舍离的精髓,概念神马都是浮云。但是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整理术,混乱的概

念体系会影响你的实践。忽略中日文汉字和翻译水平的差异,再怎么说,我们从

小听到大的“收拾”,也不能是扔东西的意思吧。

不过,通过对比我们反而更明白,所谓整理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用哪一

个词来定义,整理的步骤都是这三步:①减少并控制物品数量,②合理收藏和摆

放物品,③日常保洁。

实践目的不一样断舍离读:

断舍离是借助外在实践的内在修行,整理术是附赠内在修行的外在实践。断

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

为艺术。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

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作者开篇就明确表达了断舍离的目的是整理内心,整理物品只是它的手段。

对于初学者来说,修心无从下手,于是先从整理自己的衣柜开始。此外,断舍离

认为收纳是可有可无的,一旦断舍离成功,东西变少了,就没有学习收纳的必要

了。

而整理术则是完全外向的,通过外在行动改变外在环境。这一行动从物品减

量开始,这与“断+舍”完全吻合,然而是否会达到“离”的境界,不是整理术

强求的,也不是整理术的终点。

《断舍离》读后感11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是禅修。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

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离”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如何断?

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对我有用。

如何舍?

丢掉与当下的自己无关的物品。使用高于形象的物品,廉价的物品,会使自

我贬低。

离是一种什么状态?

处于自在、放松的状态。

舍的过程中,整理收纳的技巧:

七五一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

五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

三分法:分三类,大类中再分三小类。

物品尽量立起来放置。使用物品时,步骤要少。

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我的行动:

颜色不艳丽的旧衣物,多年前的短袖短裤,不能外穿,总想的是在家做为居

家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果断全部丢掉。

一直在寻找ipad的用处,丢掉舍不得,用起来不方便,决定卖掉。

加强对物品的理解,提高欣赏水平,提高挑好物的能力,下载app,关注男

士物品。

断舍离的技巧不仅仅应用于物品整理。可举一反三,比如人际交往等。

断舍离期间很痛苦,刚开始过分强迫自己,很焦虑。调整为将断舍离多循环

几遍,先丢掉一部分,再思考再观察自己的生活,过段时间再舍一部分,不断重

复。

要成为活在当下,能够立刻付诸行动的人。

《断舍离》读后感12

大约是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已经看过了《断舍离》。当时就已经简单去

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房间,把部分东西丢弃掉,并整理了自己的房间。

然而此次再看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有些工具书,有些理念需要时时刻刻

复习,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

上一辈的人也许是因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苦痛,因而具有强烈的囤积欲望。

而我们这一辈的人,却处在物质相当丰盈的时代,不知不觉就买了许多物品堆积

在家中。于是家越来越拥挤,储物空间永远不够用。

而我虽然想慢慢收拾家里的物品,一方面不曾时刻叮嘱自己断舍离,另一方

面扔弃物品总要与父母做一次斗争。卖个冰箱50元,老爸觉得这个东西卖的太

便宜了,还能用呢!完全无视这个冰箱杵在客厅入口处有多难看。卖个电脑也要

念念叨叨,还能用的电脑啊,当初三四千买的,卖出去三四百多不划算啊。

更何况还要制止母亲源源不断带来的廉价小物品,比如多余的杯子,多余的

筷子。买回来能用,但却极不舒适的桌子。偷偷摸摸卖了不少,扔了不少,但家

里仍然乱糟糟的。

现在重新再看《断舍离》,复习一遍。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们买来物品,

是为了让物品使用从而让自己方便与开心的。然而事实是我们成了物品的奴隶,

物品花了钱,还占据了我生活的空间,却并不被我们使用,还让我们有事没事收

拾一下,规范它所处的位置。

也许父母那边的东西我无法好好规划,至少自己房间一定要慢慢做到断舍

离,今晚从衣柜开始,明日若有空,从书柜开始。

《断舍离》读后感13

《断舍离》是由日本的山下英子所著,这是一本不到两小时就可以翻完,却

足以改变人生的书。当你为某一物品是否需要扔掉而纠结困扰时,就是应该进行

内在自我分析的时候。“断舍离”是你与崭新自己相遇的过程。

我想大多数人在整理家务的时候都会在内心吐槽:东西太多了!整理起来太

累了!可是这许多东西不正是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吗,想扔不舍得扔,

整理又懒得整理,有的时候咬咬牙收拾一下,下次再整理的时候发现又多了一堆

莫名其妙的东西,而原来的东西一直在某个地方生灰发霉,长此以往,自我感觉

空间越来越小,直到压得你透不过气来。

物品如此,人的内心也是如此,常常陷于一段挫折的经历,一次失败的感情,

一段逝去的光阴中难以自拔,一方面让自己痛苦,不仅有可能忽略当下生活中的

风景,还有可能失去更为重要的东西,另一方面让身边的人痛苦,自己的消极情

绪慢慢地将那些爱着我们的人推离我们身边。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所谓断舍

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

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做精神上的强者!

《断舍离》读后感14

通过图片,会看到物品的空间利用是多么“奢侈”,却又让人觉得是这么的

舒服,便对断舍离产生了好感。后来为了引导自己合理消费(因为总是有买了的

东西,最后是利用率极低的)自己缓解压力(在我看来清洁房间能解压),就给

自己定了每一个季度进行一次“断舍离”活动(也就是大清洁),感觉像上方图

片那样摆放东西也不错。实践之后的结果:每次还是总会发现买了之后用得比较

少的东西(后来渐渐减少了),同时把一年至半年内的未曾用到的大部分东西清

理之后,最后不仅居住的环境宽敞明亮了许多,内心也会莫名觉得很开心。

再读第二次,我也就更认同了作者所说的:“断舍离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

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说起来,它就像是不必去深山老林也能进行的修炼。通过

反复扔掉破烂儿的行动,头脑和心情也能变得清爽起来。与此同时,还能改变客

观环境的气场。等到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中恢复清爽后,才算是完成了“场的进

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一来,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形象。”

在断舍离里,对物品的收拾是重要的。在谈到筛选物品时,作者提到需要考

虑两个维度:与物品的“关系”及“当下”这条时间轴。比方说,有人送给你一

套名牌杯子,但你一直舍不得用反普通不过的东西,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你

可能会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如此一来,潜意识里会认

为“自己配不上那套名贵的杯子”,自然和物品的关系也不是对等的。认识到了

这点,在以后的物品使用或收拾当中,就可以减少诸如物品该不该留或该不该用

了这样的犹豫了

《断舍离》读后感15

《断舍离》网易蜗牛电子书,因为注册的之后免费送3天的会员,所以用3

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前所未有的快,而且发现了读电子书要比纸质的快很多,

当然很多的是喜欢这本书。

以前的认为断舍离就是扔扔扔,读完书才发现,断舍离最难的是断舍离自己

的.执念,“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这才是真正的断舍离,一提到

断舍离就想到我的那一堆衣服和一堆在抽屉中有着记忆的杂物,每次整理都会想

这其中有一段回忆,擦拭一番又放回到原位继续静静呆着,或者一些久久未穿过

却很干净的衣服,总抱着将来会有机会再穿的想法,让他们占据的本来就不宽阔

的空间。

我是一个恋旧的人,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对物品的情感联结,每件物品都有

一段故事,和老公曾经恋爱时一起时留下来的并不实用的小纪念品,还有自己曾

经用过的但自然能用的包包,也包括现在孩子在幼儿园里拿回来的手工,统统的

被我收藏起来,这些物品的累积足矣让空间被压缩的让人喘不过来气。

听一个好友分享过打扫家务的相关注意的事项,最好蹲着去打扫,因为身体

累了,身心就会愉悦,没错,确实这样,每当自己把整个屋子上下打扫很亮堂的

时候,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心情会跟着清亮很多。

断舍离所传递的“必要,合适,愉快”的理念,不管从进来的物品,还是要

处理的物品,都要考虑的因素,通过整理物品,来调整一个人的心态。

人的正常生活需要有进有出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同样需要

有进有出才能有健康的居住环境。不迷恋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有进有出,

生活和心灵才会流动。


更多推荐

物品,东西,断舍,整理,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