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适儿化

编制:xxx

单位:xxx

日期:xxx

第1页共11页

目录

一、托育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要点 ............................................... 3

二、幼儿园适儿化改造要点 ........................................................... 5

三、中小学适儿化改造要点 ........................................................... 7

四、学校门前适儿化改造要点 ....................................................... 8

五、游乐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分龄设计要点 ............................ 10

第2页共11页

一、托育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要点

(1)托育服务设施的选址应满足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具备良

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宜设置在社区相

对中心区域,可独立设置或与公共服务设施联合设置,宜设置独立

出入口。

(2)独立托育服务设施的抗震、消防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相关

标准进行设计。合建托育服务设施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符合抗

震、防火、环保等方面的规定。

(3)室外活动场地面积每托位不应小于2平方米,宜具有良好

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并应设置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设施。

(4)独立托育服务设施宜为低层或多层建筑,婴幼儿活动用房

不应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

(5)托育服务用房室内房间高度和走廊宽度应符合婴幼儿活动

和照护的要求,楼梯扶手、栏杆应满足婴幼儿使用、保护婴幼儿安

第3页共11页

全的要求。

(6)托育服务用房中婴幼儿活动区域宜采用柔性、易清洁的楼

地面材料;有水房间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墙面宜选用环保、耐久、

易清洁和美观的材料;宜选用吸声降噪材料和适合婴幼儿心理特点

的色彩。

(7)婴幼儿活动用房窗台、阳台、落地窗等重点部位,应采取

防护措施保护婴幼儿安全。

(8)婴幼儿卫生间宜临近活动区或睡眠区设置,宜分间或分隔

设置;卫生间不宜设置台阶,宜设置婴儿护理台和婴儿冲洗设施;

托小班和托大班宜设置适合婴幼儿使用的卫生器具,便器之间宜设

置隔断。可结合使用需求设置成人厕位,成人厕位应与幼儿卫生间

隔离。

(9)母婴室宜临近婴幼儿生活空间,宜设置储奶设备、尿布台、

洗手池、婴儿床、座椅等设施和家具。

第4页共11页

(10)托育服务用房中的保健室应与班级活动单元相对远离,有

放置一张幼儿床的空间,应设置洗手池,并宜设置独立卫生间。

二、幼儿园适儿化改造要点

(1)通过适儿化改造为儿童创造安全的环境,当出入口台阶高

度超过0.3米,并侧面临空时,应增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度

不应低于1.05米。出入口平开门距离楼地面1.2米以下部分应增设

防止夹手设施。楼梯栏杆等适儿化改造要求详见3.8通则要求。

(2)可结合适儿化改造增补晨检室。晨检室可结合门厅设置,

宜设置供幼儿和成年人使用的洗手池,并设置消毒设施。门厅宜通

过适儿化改造补充童车存储等空间。

(3)宜通过适儿化改造增强幼儿园空间界面的开放性和趣味

性,通过灵活多样的功能空间组合设计,满足适龄儿童游戏活动的

需要。

第5页共11页

(4)幼儿园宜为适龄儿童提供充足的游戏活动空间,满足其身

心发展需求。全园共用活动场地人均面积应不小于2平方米,可设

置游戏器具、沙坑、30米跑道等,游戏器具下地面及周围应设软质

铺装;每班专用室外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各班活

动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室外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

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5)可通过适儿化改造减少硬质铺装地面,增加草坪、沙地、

泥地、坡地等多质地的地面,为适龄儿童提供更多自然和环保的活

动场地。

(6)户外活动场地可通过适儿化改造增加植物或设施遮阴,保

护适龄儿童免受阳光长时间直晒的伤害。

(7)室内环境及设备设施应满足《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

范》JGJ39的规定。

第6页共11页

三、中小学适儿化改造要点

(1)中小学室外活动空间、建筑内部环境、附属设施等不符合

标准规范要求的应优先进行适儿化改造。

(2)室外活动空间不足的学校可因地制宜利用屋顶空间、绿地

广场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儿童活动空间。鼓励提升室内

外空间设计的开放性,以促进儿童提升自发探索、钻研学习等能力。

室外活动空间应合理减少硬质铺装地面,增加低成本、体现当地性

的自然元素。中小学校内附属绿地适儿化改造参照本导则第5章相

关要求。

(3)运动场地材料使用应符合《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36246的要求;易积水操场应通过适儿化改造实施防积水措施,

操场周边宜增设遮阳避雨的临时休憩设施和直饮水装置。

(4)廊道适儿化改造可增设劳动教育空间,应保障安全,增加

趣味性,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7页共11页

(5)可在常规教室之外,通过适儿化改造增加戏剧综合教室、

学生剧场等特色化功能教室,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和科学

教育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6)教学建筑宜结合需求每层增设饮水处,并设置等候空间,

但等候空间不得挤占疏散空间;还可增设男女分设的洗手间,并配

置高低手盆。楼梯栏杆等适儿化改造要求详见3.8通则要求。课桌

椅应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GB/T3976的规定。

(7)围墙等附属设施适儿化设计可充分调动儿童参与积极性,

鼓励儿童参与创意设计。

(8)室内环境及设备设施应满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

的规定。

四、学校门前适儿化改造要点

(1)应在邻近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道路设置“学校区域”警

第8页共11页

示标识,学校门前应施划黄色网格禁停标线,保障学校门前交通秩

序和儿童进出安全。有条件的,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幼儿园、中小学

校周边开展分时交通管制,采用机动车单行或限时禁行交通组织。

(2)应结合各类学校周边区域交通条件,综合采取空间挖潜、

资源共享、价格调控、临时停车等措施,适度满足接送私家车临时、

短时停车的需求。

(3)城市新区、新建校区及具有改造潜力的地区,可根据需要

设置一定规模的“停车港湾”,避免接送学生车辆与道路通行车辆

的相互干扰,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4)老旧城区内中小学校门前接送停车需求迫切、交通拥堵严

重、安全秩序问题突出的地区,应挖潜既有空间,适当增加“停车

港湾”等停车设施;用地资源紧张的中小学校,应从更大区域统筹

既有停车资源,可积极利用学校周边公共设施和既有住区停车场,

推进停车泊位的分时共享;或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实施停车费价格调

第9页共11页

控等措施,释放学校周边道路的路内停车资源,满足接送学生的短

时停车需求。

五、游乐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分龄设计要点

依据儿童年龄层次,婴幼儿活动区(0-3岁)、学龄前儿童活动区

(3-6岁)、小学生活动区(6-12岁)和中学生活动区(12-18岁)的游乐设

施和体育运动设施设计要求如下:

(1)婴幼儿活动区(0-3岁)宜设置沙池、秋千、跷跷板、滑梯等

简单、安全的游乐设施。

(2)学龄前儿童活动区(3-6岁)宜设置沙池、浅水池、秋千、跷

跷板、滑梯、转马和其他游乐设施。

(3)小学生活动区(6-12岁)宜设置滑板、溜冰、羽毛球、乒乓球、

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攀爬探索类游乐设施和其他可发

展儿童组织能力、增强体力的游乐设施。

第10页共11页

(4)中学生活动区(12-18岁)可设置更为复杂的体育运动设施,

大型攀爬类游乐设施,有条件的可设置自然探索类游乐设施。

第11页共11页


更多推荐

设施,设置,改造,儿化,空间,活动,婴幼儿,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