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岭-阿卡迈技术股价

2023年9月29日发(作者:时逸人)
Nature!厚积薄发⼗⼆载,奋⽃⾃然见回报——带你揭秘这位博⼠的南⼤⽣活
近⽇,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然》正刊以《利⽤对称性指标进⾏拓扑材料全⾯搜索》为题,发表了⼀项重要研究——南
京⼤学物理学院万贤纲教授的科研团队及其哈佛⼤学合作者,系统地⼤规模搜索了整个材料数据库,获得⼤量拓扑材料
线索,并以此为基础设⽴了拓扑材料基因库。
论⽂发表于nature
这篇⽂章的第⼀作者,是南京⼤学物理学院的博⼠研究⽣唐峰。我们近⽇有幸与唐峰学长聊了聊他的科研经历与校园⽣
活。
⼀、⼏经彷徨坎坷厚积薄发终逆袭
唐峰2007年⾼分考⼊南京⼤学,今年即将博⼠毕业,辗转浦⼝、仙林、⿎楼校区“两岸三地”的他已经对学校每⼀处风景
熟稔于⼼,接下来可能也还会继续在南⼤从事科研⼯作。这⼀路⾛来并不容易,⼏次跌倒⼜爬起,终于在南⼤的第12年
迎来⼈⽣⾼光时刻。
唐峰接受南⼤青年采访
⾼⼀他的⽗亲因病不幸去世,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贫困申请表⾥写道“⼀定会通过⾃⼰的努⼒⽤⾃⼰的双⼿创造美好的
未来!” 最后⾼考674分,全校第⼀,其中化学成绩满分。
填报志愿时,唐峰了解到物理学院师资实⼒雄厚,是南⼤的招牌院系之⼀,于是直奔物理学院。可能是没有找准⾃⼰的
兴趣,再加上⾼考之后整个⼈极为放松懈怠,唐峰⼤⼀上学期过得有些颓废,喜欢去浦⼝校区门⼝的九⾷堂和附近的多
脑河⽹吧。
幸运的是后来遇到⼀些有意思的课程,⽐如鞠国兴⽼师的《理论⼒学》、邱华⽼师的《⾼等数学》和《近代应⽤数
学》,⽼师把理论讲的清晰透彻,唐峰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便⽇益⾼涨,学习状态在稳步提升,逐渐有了继续读研的想
法。
⼤四时,参加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实验班的推免⾯试⼗分顺利,他还记得有⼀个问题是问科⾥奥利⼒的物理意义是什
么?恰巧之前看过并思考过这个问题,良好的知识储备终于派上⽤场,很快被⼼仪的导师邢定钰院⼠相中,直博进⼊他
的课题组。
初进⼊课题组的唐峰⾃信⼼爆棚,在研究⽅法上⾛了弯路。当时唐峰想着要多看教材,掌握教材理论,把⾃⼰曾经学习
薄弱的内容都补⼀补,⽽⽼师建议是围绕课题研究⽅向,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补充知识,固执的唐峰没有接受⽼师的建
议。后来⼜开始困惑对⾃⼰物理研究的兴趣⽅向,究竟是实验还是理论?得益于南⼤⾃由包容的学术氛围和院⾥较为宽
松的导师选择制度,换了两位导师后,兜兜转转终于在2013下半年选定了万贤纲教授。
万贤纲教授(右)和唐峰讨论问题
这是他直博的第三年,唐峰并没有放松对学习的懈怠。他重视⽇常积累,关注学科前沿,喜欢重复⼀些跟前沿课题有关
⼜更容易解决的⼩题⽬。这个过程中积累到的作图和编程等能⼒对接下来的⼏年⼤有帮助。
进⼊万⽼师课题组后也并不顺利,多篇论⽂⽯沉⼤海,毕业也⼀再延期。2017年10⽉初因为家⾥母亲⽣病,在等待医
院检查结果,⼜恰逢个⼈感情受挫,科研进度、家⼈⾝体、感情⽣活各⽅⾯的压⼒相继袭来,唐峰只想蒙头睡觉来躲避
现实。“我当时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天,我的舅舅握着我的⼿跟我说,你有什么⼼事跟我们多沟通,我们⽀持你。”
⼏天后,重整旗⿎的唐峰把所有亲戚拉到⼀个群⾥,对⼤家说:“我现在可能跌倒了,但是只要站起来,⼀定变得更
强。”后来母亲经过检查并⽆⼤碍,导师访问哈佛⼤学后带回新的研究思路,唐峰⾃⼰也在尽⼒调整状态,强迫⾃⼰⾛
出困境。
多年的努⼒与坚持终有回报,论⽂在《⾃然》发稿后,掌声和恭贺纷⾄沓来,唐峰终于长舒⼀⼝⽓,延毕四年的他以国
际顶尖刊物的论⽂向曾经质疑过他的⼈证明了⾃⼰的实⼒。
今年在波⼠顿的三⽉会议期间⼯作
总是⾃嘲“⼜⽼⼜丑”的唐峰,却始终坚信世界上美多于丑,因为⼀路坎坷成长中他有幸得到过很多⼈的帮助,使他对⽣
总是⾃嘲“⼜⽼⼜丑”的唐峰,却始终坚信世界上美多于丑,因为⼀路坎坷成长中他有幸得到过很多⼈的帮助,使他对⽣
活充满热爱和信⼼。
回顾南⼤的12年学习⽣活,唐峰说“绝望到极点就会被打通任督⼆脉”。他感慨⾃⼰就像周星驰电影⾥那些⼩⼈物逆袭,
⼀个⽆名⼩辈开始备受奚落鄙夷,后来通过奋⽃反败为胜⼀举成名,⾛上⼈⽣巅峰。漫长的等待需要勇⽓,⽽嚼得菜根
做得⼤事的南⼤精神始终激励他,在枯燥的科研之路上⾃信坚定、昂⾸向前。
⼆、导师好友相助 抓住机遇奋勇追
加⼊万⽼师课题组后,万⽼师在⽣活和科研上给予唐峰很⼤的帮助和⿎励,万⽼师经常说:“唐峰是⼀个战⼠”,这让唐
峰⼼怀感激。
关于《⾃然》这篇⽂章⼀系列⼯作始于2017年8⽉万⽼师去哈佛⼤学访问交流,得到新的思路,便开始计划组织学⽣去
找寻当时⾮常新颖的⾼阶拓扑绝缘体。根据这⼀⾼效寻找拓扑材料的理论⽅法,万贤纲教授团队对所有⾮磁材料是否拓
扑进⾏分类,发现近50%的材料都是拓扑材料。
关于拓扑材料的搜索⼯作,在2018年上半年,中科院物理所⼀个研究团队和普林斯顿⼤学⼀个研究团队与南⼤万教授团
队同时在做,⾏业内互相保持⼀定的关注。
唐峰⾄今对2018年7⽉20⽇那个凌晨记忆犹新:万⽼师紧急来电说中科⼤团队好像有成果了,你这边必须得抓紧! “哎
呦我当时还在上海玩呢,车票住宿早就定好了,⽼师忽然叫我回去我肯定不愿意啊!”强忍内⼼的情绪,深知科研重要
性的唐峰还是⽴马改签,20号下午坐在了物理学院的实验室⾥,开启接下来熬夜奋战的两周。
那段时间万⽼师虽⾝在国外,依然⼼系学⽣,每天电话微信再三关照,始终保持对唐峰论⽂最新进度的指导。
唐峰和万⽼师在写稿期间的交流截图
⾯对万⽼师在关键时刻的严格督促,唐峰也顾不上时差,⼀有问题就联系沟通,遇到信号⽋佳时段,⼀个字卡着不断重
复,两头都只能⼲着急。就这样你改⼀遍发给我,我改⼀遍发给你……直到两个⼈都满意。
在万⽼师“⾼强度”的push下,延毕压⼒巨⼤的唐峰深知⾃⼰要抓住这次机会全⼒以赴拼⼀把,⼀⽅⾯⽇以继夜攻克难
关,遇到⼀个问题解决⼀个问题;⼀⽅⾯请师弟帮忙画图输⼊材料,尽可能提⾼效率。从实验室回宿舍时往往已经天
亮,却感觉兴奋⽽踏实,因为知道⾃⼰做的每⼀步⼯作都是朝着既定⽬标努⼒。
万⽼师的⼝头禅是“进展怎么样”,唐峰说这句⼝头禅⼀直暗地⾥促使⾃⼰往前⾛。
2018年8⽉2号完成了所有的⼯作,投稿《⾃然》,顺利过审,今年2⽉底发表。
唐峰和万⽼师(左)讨论问题
科研之路困难重重,庆幸的是不仅有恩师引领,还有好友相伴,有⼀群和你⼀起直⾯困难的同⾏者,互相⿎励,携⼿前
⾏。
⽐唐峰早毕业两年,现在任职于郑州⼤学的李凯,便是他的最好朋友之⼀。他们常常进⾏纯粹的学术交流,给唐峰带来
很多积极的正⾯影响。
李凯⾮常爱好物理研究,微信签名⾥写着“Moving Physics Forward”,⼜待⼈真诚,别⼈有什么专业上的问题,他毫⽆
保留地分享,如果觉得可能刚才没讲好,会主动再解释⼀遍。科研道路上能遇到这样治学严谨⼜为⼈纯粹的同⾏者是⼀
件幸事,唐峰表⽰有这样的⼈⼀起做物理研究,⼀起进⾏学术交流讨论,很有意思,很过瘾。
“我在A501办公室,他在A503,我们是隔壁,每次我经过办公室时都会看⼀眼他在不在,只要他在那⾥,我们⼀定要聊
⼀聊。当然有时他也会神不知⿁不觉地出现在我⾝后。”有时候⽇常聊天会因为学术观点的分歧⽽闹得不愉快,拍桌对
喊是常有的事,两个⼈情绪激动时曾经当场拉⿊微信好友,后来重新加回好友,竟也是因为要讨论问题。
唐峰和李凯(右)合照
除了⽇常纯粹的学术交流,每⼀项科研成果的产出也离不开密切的合作,最近《⾃然》发表的这篇论⽂,⼈⼯微结构科
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的姚舸⼯程师协助进⾏⼤规模计算和建设拓扑材料⽹站,⾹港学者Hoi Chun Po也为研究做出了
很⼤贡献,这些都是唐峰并肩努⼒的好兄弟、好搭档。
课题组在讨论问题
其实,拓扑量⼦态已经成为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中科院研究团队和普林斯孙研究团队的相关成果也在
《⾃然》正刊同期发表,昭⽰出在拓扑新材料理论设计⽅⾯中国科研团队的优势地位。
唐峰谦虚表⽰,⾃⼰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科技⽔平的进步、学校的⽀持、导师的指导,与良好的团队合作。他⾮常
⼼深藏着的炽热家国情怀。
在科研创新的路上⽮志不渝、勇攀⾼峰,推动学科向前发展,也是万⽼师、唐峰博⼠、李凯博⼠这样许许多多南⼤科研
师⽣的⼈⽣⽬标。
接受南京电视台采访
三、课余⽣活丰富 兴趣爱好⼴涉猎
唐峰并不是只专注学业的书呆⼦,多彩的南⼤校园活动极⼤地丰富了唐峰的课余⽣活,他也在努⼒尝试新事物、发掘新
爱好,不断挑战⾃我,全⾯提升综合素质。
唐峰参加过两届“⼗⼤“海选,不会唱歌,但喜欢唱歌。
第⼀次是⼤⼀2007年,和另⼀位好朋友搭档,唱了⽆印良品组合的歌,⼀开⼝台下的观众都笑了。
第⼆次是⼤三2009年,这⼀年学院刚刚从浦⼝搬到仙林校区,⼜⼀次⿎⾜勇⽓报名,在崭新的敬⽂⼤学⽣活动中⼼,决
定“单飞”,唱了品冠的歌。
刚出声发现话筒好像有问题,赶紧扭头去侧边换了话筒,然后请求重来⼀次。⼤家正⼩声嘀咕着对话筒要求这么⾼,估
计是个会唱歌的⼈,结果他⼀开⼝,笑倒⼀⽚。
这些这并不妨碍唐峰做⾃⼰喜欢的事情,他还喜欢表演,选修过唐蓬⽼师的《话剧作品排练》选修课,在那个课遇到了
⼀位很喜欢的姑娘,后来听说那个姑娘选了下⼀个学期的《歌剧作品排练》,他也跟着选修了歌剧排练课,毫⽆基础的
他硬着头⽪坚持,在班⾥第⼀次亮嗓演唱的是《传奇》,这些都成为⼤学⽣活⾥⾮常难忘的⼀段回忆。
唐峰还参加过研会迎新晚会的节⽬表演,饰演《裸婚时代》⾥的刘易阳,和同伴们还原电视剧⾥的经典⽚段,感觉挺有
意思。
研⼀的时候,唐峰瞒着⽼师在⼀部以南京江宁为取景地的电影⾥跑了⼀天龙套,⼀顿盒饭加30元⼯资,最后那个电影⽆
疾⽽终未能上映,遗憾没能满⾜登上银幕的⼩⼩⼼愿。但那短短⼀天的时间⾥,见到了⼀群同样在跑龙套的⼈,有夫⼦
庙酒店的⽼板,也有多年专业跑龙套的,发现⼤家真的都挺不容易。
他偶像是周星驰,每每回顾《喜剧之王》,便仿佛看到了站在⽔边⼤喊“努⼒!奋⽃!”的那个瘦弱⽽坚强的⾃⼰,他最
喜欢电影中的⼀句经典台词“前⾯漆⿊⼀⽚,什么也看不到,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
2018年11⽉初在韩国⼤⽥开会等⽕车
和很多男⽣⼀样,唐峰会将打球作为运动减压、调节放松的主要⽅式,也还代表院系打过篮球赛。唐峰强调,⾝体健康
是⼀切⼯作的本钱,良好的⾝体素质是做好科研的前提。
最后,回⾸学⽣⽣涯,唐峰对学弟学妹还有⼀些建议:
对于还在犹豫是否读研的本科⽣,唐峰表⽰⼀定要找到⾃⼰的兴趣点,科研这条路也许会很⾟苦,感兴趣了才能坚持下
去。
对于研究⽣或者有志于科研道路的同学,唐峰建议要结合⾃⼰的科研⽅向,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知识。那么如何寻找到⽐
较好的idea?⼀⽅⾯要多与导师和师兄师姐交流,多了解实验室课题和⽅向;另⼀⽅⾯要勤读⽂献,紧跟前沿,如关注
,看看别⼈的研究成果,对即将发表的⽂章保持敏感。
唐峰参加研⼯部主办的“朋辈引领”活动
唐峰说,正是种种的跌倒和爬起、遗憾和错过、失去和得到、悲伤和快乐等等才造就了今天的⾃⼰,⽽“战⽃”远远没有
结束,他绝对不会就此停⽌,这篇Nature只是⼀座⼩⼭峰,还有更⾼的⼭峰等待他去攀登和征服。
厚积薄发⼗⼆载,终从⼩⼈物逆袭为⼤学霸,唐峰博⼠不怕吃苦、勇攀⾼峰的科研精神与⾃信勇敢、坚定⽆畏的乐观⼼
态也正激励着更多的南⼤学⼦,学好本领、专注科研,为建设“第⼀个南⼤”添砖加⽡。
采访 | ⼀只梅花雀 ⽥兴 姜⼩琪
⽂ | 姜⼩琪
图 | 唐峰
部分资料来⾃南京⼤学物理学院官⽹
责编 | 陆昕越 赵⼀燊
广州电缆沟盖板-印象深刻的人

更多推荐
博士龙学习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