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 08  保育与教育  P 8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
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
祖国的情感。
我们的家乡——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
丰厚的文化底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阔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我们在充分了解、调查的基础上,将家乡的本
土资源与幼儿的学习、探索有机整合,筛选和归纳出适合
中大班幼儿开展的活动内容,生成有价值的主题线索,并
与区域活动有机整合,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秦淮文化的渊源
和发展,从小培养热爱秦淮文化、热爱家乡的纯真情感和
浓厚的探索兴趣。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秦淮文化”植根于博大精
深的祖国文化之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
南京明城墙、秦淮河、夫子庙、老门东等都是南京地域杰
出的代表景点,它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明城墙,
依紫金山和秦淮河而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的
城墙,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具备了丰厚的历史、
文化、美学等价值;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两岸尽显古
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
灯影,都是别具特色的古代文明;而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
老门东,更是南京秦淮风光带的核心景点,集名胜、建筑、
风味小吃、民间工艺等为一体,秦淮灯会更被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
整体性的特点,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区域活动是实
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要根据教育目标、教
育内容、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规划和开展,让幼儿成为
区域的主人。
中大班幼儿好学、好问,喜爱发现、探索有一定挑战
性的事物;同时,活动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更加明确,
愿意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
作表现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经验的积累。将主题、区域与
秦淮文化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南京历史背景、
文化渊源,丰富关于家乡的认知经验,引导幼儿产生爱家乡、
保护家乡资源、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意愿。
一、挖掘地域资源,建构主题框架
围绕南京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我园“十五”国家
教育部重点课题——“民间文化”课程及“十一五”“十二五”
课程的理念,根据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整体性、
和谐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挖掘有价值的、与秦
淮文化相关的内容作为主题线索,在探讨、研究的基础上
衍生、展开链接,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
活动。这几年我在中大班分别开展《我爱南京明城墙》《走
近秦淮河》《热热闹闹夫子庙》《老门东里的故事》等主
题活动,将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历史背景、人文典故、文
化渊源等进行挖掘、筛选,整合成适合相关的主题线索。如:
南京著名的明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美学等价值,
在大班开展《我爱南京明城墙》主题,将南京的城门城墙
线索“串”起来——串景点、串文化、串体验,通过幼儿
与家长的参观、寻访、调查等,了解南京各处古老的城门
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对古建筑产生浓厚的探索欲
望;主题活动《走近秦淮河》中,我们综合考虑中班幼儿
的年龄特点和孩子的需求,把其他涉及秦淮河的活动中相
关有价值的内容提取出来,如实践活动“畅游古城秦淮河”、
交流活动“我的秦淮河之旅”“秦淮河上的桥”“印象秦淮”
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建构出主题框架。
以下以《走近秦淮河》主题为例,围绕“秦淮河知识知
探究与
践“秦淮文化”背景下
幼儿园中大班主题与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文/江苏省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  冯国平

更多推荐

幼儿,活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