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主题植物:⼈有品质,花有品格,景有品牌,⼈有品位。
景区离不开花卉,民宿也离不开花卉点缀。花卉不⽌欣赏,还有花语、花镜,乃⾄药⾹功能,更重要的是花卉的“⽐德”这⼀⾃然美学观。⼈有品质,花有品格,景有品牌,⼈有品位。
植物审美中的“⽐徳”观
孔⼦的⾃然美学是“⽐德”,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附到⾃然景物之上,在⾃然⼭⽔中体验道德观。儒家⽂化思想要求⼈们在欣赏园林景观植物之美时注重发掘、领悟植物所体现的⼈类美德,把欣赏植物美当作修⾝养性的⼿段,借以培养⾼尚的道德情操。
儒家思想认为对⾃然要采取顺应、尊崇的态度,⼈要与⾃然建⽴起⼀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推崇天地⾃然之美。这种儒家⽂化思想,反映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应⽤上就是,崇尚⾃然、追求天趣的本⾊美。儒家“⽐德”与“⽐兴”之美的⽂化思想,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提供了⼀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决定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的基本理念和设计风格⾛向。
01
兰花
兰花是单⼦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通称。附⽣或地⽣草本,叶数枚⾄多枚,通常⽣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狭椭圆形,基部⼀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有⽩、纯⽩、⽩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古往今来,兰花的欣赏和评价的审美观点以儒家的审美观点为主流。孔夫⼦曾说:“芝兰⽣幽⾕,不以⽆⼈⽽不芳,君⼦修道⽴德,不为穷困⽽改节”。兰花因⽽被称为“⽂⼈之花”和“⼈格之花”,儒家思想植根深种。儒家思想的⽬的是通过道德教诲来达到使⼈格、品德不断完善的⽬的。如果脱离儒家思想的依托,那么就会失去根本点和着眼点,变为⽆⽔之鱼。当然,社会在进步,⼈们的审美观点在不断的进步,在完善品德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们更加追求⼈和⾃然的统⼀,在思想上追求个性的解放。
02
菊花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的菊花⼜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古代时⼈们会以⼀些植物来代表儒家⽂化中的美德,同时也作为君⼦的象征。菊花有袄霜挺⽴的风⾻;凌寒不凋的⽓节;义让群芳的品德。古代多有描写菊花的诗句,将其⽐喻成花中隐⼠。
03
蓍草
蓍草,开⽩⾊⼩花,笔直的茎是菊科,蓍属植物多年⽣草本,茎直⽴,叶⽆柄,⼆回⽻状全裂,⼀回裂⽚多数,托⽚披针形,⾈状,边花最多可达16朵;⾆⽚⽩⾊,花果期7-9⽉。
分布于中国云南、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肃东部等。⽣于⼭坡草地或灌丛中。耐寒,喜温暖、湿润;阳光充⾜及半阴处皆可正常⽣长。不择⼟壤,但在排⽔良好、富含有机质及⽯灰质的砂壤⼟上⽣长良好。全草具有解毒消肿,⽌⾎,⽌痛的功能。
关于蓍草有⼀种传说,蓍草稀贵,全国仅有三处⽣长此草。⼀是⼭东曲⾩的孔林;⼆是⼭西纪念周武王次⼦的晋祠;三是与太昊伏羲⽒相关的地⽅。毫⽆疑问,这三处都是“圣神之域”。
⽤六经⾥的易经算命时就要⽤蓍草,过去有个讲究:有蓍草的算命先⽣,算的最灵,许多远地的算命先⽣,都千⽅百计托⼈弄到孔林的蓍草。据说哪个算命先⽣⾯前放着⼀把蓍草,就表⽰他是真⼼懂得算命的,顾客也就⽐较多。
04
⽵⼦
⽵⼦品种繁多,有⽑⽵、⿇⽵、箭⽵等。多年⽣⽲本科⽵亚科植物,茎多为⽊质,也有草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
⽵⼦⾮常坚韧,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被称为⽵⽶。有些种类的⽵笋可以⾷⽤。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受中国⼈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从古⽂⼈墨客,爱⽵咏⽵者众多,很多⽵⼦的原产地在中国,也称之为中国的⽂物标志。
⽵⼦空⼼、⽵叶低垂象征着⼈虚怀若⾕;⽵⾝修⽴挺拔、直冲云霄象征着⼈刚正不阿、壮志凌云;⽵⼦节节拔⾼象征着⼈恪守⽓节;⽵根坚固、⽵⾝质坚象征着⼈坚贞不屈;⽵⼦历四时⽽常茂,经严寒⽽不凋象征着⼈之顽强和理想之坚定。儒家咏⽵,实际代表⾃⼰的精神理想和⼈格追求。
05
松柏
⼴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南部及华东地区,亦常⽤作园林作观赏树种。松科是裸⼦植物中最⼤的⼀科,有10属,230种,主产北半球。我国有10属113种,分布遍全国,绝⼤多数为森林树种和⽤材树种,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华南地区⾼⼭地带组成⼤⽚森林,有些种类可供采脂、提炼松节油等多种化学原料,有的种类种⼦可⾷或供药⽤,有些可作园林绿化树种。
中国⼈民⾃古以来常⽤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梅誉为“岁寒三友”。论语》中有岁寒然后知松柏只后凋也,直接反应了儒家的“⽐德”的观点。《荀⼦》中有“ 岁不寒,⽆以知松柏,事不难,⽆以知君⼦”。也很清楚的把松、柏的耐寒特性⽐德于君⼦的坚强性格。
06
梅花
梅花
⼩乔⽊,稀灌⽊,⾼4-10⽶;树⽪浅灰⾊或带绿⾊,平滑;⼩枝绿⾊,光滑⽆⽑。叶⽚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锐锯齿,灰绿⾊。花单⽣或有时2朵同⽣于1芽内,直径2-2.5厘⽶,⾹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或绿紫⾊;花瓣倒卵形,⽩⾊⾄粉红⾊。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黄⾊或绿⽩⾊,被柔⽑,味酸;果⾁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
梅原产中国南⽅,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药。果实可⾷、盐渍或⼲制,或熏制成乌梅⼊药,有⽌咳、⽌泻、⽣津、⽌渴之效。梅⼜能抗根线⾍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
梅花有⾼洁、坚强、谦虚的品格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北宋墨梅画家华光著有《梅谱》,其中详述了“格梅致知”的过程:“梅之有象,由制⽓也。花属阳⽽象天,⽊属阴⽽象地,其故各有五,所以别奇偶⽽成变化。蒂者,花之所⾃出,象以太极,故有⼀丁。房者,花之所⾃彰,象以三才,故有三点。曹者,花之所⾃出,象以五⾏,故有五叶......”。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春,具有清雅俊逸的风度美,它的冰肌⽟⾻、凌寒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所敬重。梅花的⾃然形态被转译为⾃然、社会哲理,暗喻⾃然和社会的内在秩序。儒家⽂化思想认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艺术,不仅仅是具有美丽外形的⾃然物,更成为表现哲理,启迪智慧的⼈⽂载体。
07
楷树
楷树⼜称黄连树、楷⽊、黄楝树、药树、药⽊、黄华、⽯连、黄⽊连、⽊蓼树、鸡冠⽊、洋杨、烂⼼⽊、黄连茶等,为漆树科落叶⽊本油料及⽤材树种,冬芽红⾊。各部分都有特殊⽓味。其树冠开阔,叶繁茂⽽秀丽,⼊秋变鲜红⾊或橙红⾊,⼜是“四旁”绿化树种。
落叶乔⽊,⾼达20余⽶;树⼲扭曲.树⽪暗褐⾊,呈鳞⽚状剥落,幼枝灰棕⾊,具细⼩⽪孔,疏被微
柔⽑或近⽆⽑。喜光,幼时耐荫。不耐严寒,对⼟壤要求不严,耐⼲旱瘠薄,幼树⽣长较慢,华北地区幼苗越冬需适当保护,约10龄左右才能正常越冬。
树⼲疏⽽不屈,刚直挺拔,⾃古是尊师重教的象征。相传孔⼦去世后,其弟⼦⼦贡在墓旁“结庐”守墓六年,⼜把从卫国移来的楷⽊苗植于墓前。后来⼈们常把楷⽊和模⽊合称为楷模,⽤来称那些品德⾼尚、受⼈欢迎、可谓师表的榜样⼈物。
资料来源⼁端⽊草堂
更多推荐
植物,中国,儒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