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共7篇)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
1、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卷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盐田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中心小学到大益广场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金海路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周围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公路边的里程碑、摩拖车的速度表、限速标志、指路标志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实践与运用:
1.完成59页的第1题。
2.完成59页的第2题。
四.反馈与小结: 能告诉老师,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1千米=1000米1km=1000m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米的实际意义。
2.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在观察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难点
明确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更多推荐
长度,学生,单位,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