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08·2021年第12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12-0108-02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消防工作
薛志强
(灵石县消防救援大队,山西晋中031300)
摘要: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同行,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防范化解农村火灾风险,筑牢农村消防安全屏障,探索农村消防发展路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消防工作也成为重中之重。着重分析了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并就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消防安全责任制;对策;农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DOI:10.ki.kjycx.2021.12.045
当前,中国农村消防工作虽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镇
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力量配备等消防工作仍然发展缓慢,特别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对农村火灾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的农村消防安全发展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成为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1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1农村火灾形势分析
2020年中国农村火灾比例偏大、大火概率偏高。全年中国农村地区共发生火灾12.4万起,占总起数的49.3%,比城镇高出6.1个百分点,造成损失19.2亿元,占总损失的48.1%,比城镇高出12.2个百分点,火灾基数仍然较大。特别是农村地区,共发生较大火灾39起,占总数的60%,比城镇高出近七成。从火灾亡人的节点看,农村地区在火灾现场当场身亡的人员占亡人总数的84.7%,该比例比城市高出7.3个百分点,充分说明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通过对2015—2020年农村火灾案例分析发现,农村火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①家庭电器引发火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类电器产品逐渐进入农村家庭,但是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等现象大量存在,导致农村电气火灾多发,造成严重损失。②田地焚烧秸秆引发火灾。夏秋两季农作物收割完成后,农户会就地焚烧一些拆除的杂草,一旦遇到强风天气,就会导致火势蔓延。③家
庭采暖引发火灾。农村家庭冬季取暖,大多仍以火炉、烧火炕等方式为主,缺乏用火安全意识,用火随意。加之为了生活方便,取火所用的煤炭、木料、柴火等杂物,多杂乱堆积于院内或屋檐下,极易引发火灾。
1.2农村火灾原因分析
1.2.1农村火灾隐患大量存在
随着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量较之以往不断增加,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大提升,对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加之受地域、经济、交通、历史、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火灾隐患十分突出。综合分析,农村火灾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种。
多数乡镇消防规划严重失调。大多数乡镇缺乏合理的消防规划和建筑布局,消防车道、基础消防设施等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消防设施严重缺乏。加之农村地区个体及企业大量涌现,建筑耐火等级达不到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企业内部防火基础条件差,甚至存在“三合一”现象,火灾的风险隐患不断增多。同时农村水源分散,消防用水十分缺乏,对火灾扑救工作造成严重阻碍,一旦发生火灾后难以及时、顺利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不良生活习俗形成消防安全隐患。受生活条件所限,农村家庭需要在室内用柴草、桔杆等生火做饭、取暖,在房屋附近焚烧垃圾等,极易引发火灾事故。而在村内随意堆放的柴草、秸秆等可燃物,不仅加大了火灾荷载,还占用了防火间距,造成了严重的火灾隐患。
用电方面普遍存在问题。随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大功率用电设备增多,由于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致使电线私拉乱接、过负荷用电等现象严重,加之经济条件有限,导致质量低劣的电器设备在农村大量存在,给农村消防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1.2.2农村消防管理困难重重
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管理对象和情况复杂,部分基层政府组织认识不足,工作机制不健全,消防管理水平低,致使农村消防工作停留在走过场及应付检查的表面形式。
1.2.3弱势群体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当前,农村劳务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年老体弱、妇女儿童长年留守在农村,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
2021年第12期
·109·
这些弱势群体消防安全常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是火灾发生后的主要伤亡人员。2农村消防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农村消防工作现状、火灾原因及其损失的客观分析,可以得知农村消防工作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农村消防工作基础薄弱,责任落实不到位
多年来,消防工作一直以城市建筑的防灭火工作为主,对于农村消防工作关注较少,导致农村防火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投入。而且,中国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短板,部分基层政府组织认识不足,工作机制不健全,虽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但部分乡镇、村委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停留在走过场及应付检查的表面形式,缺乏有效的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2.2消防设施落后,消防力量薄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消防设施建设近年来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建筑总体布局不合理、消防未保持畅通、消防设施装备落后,已成为影响农村消防工作发展的“三大难题”。大多数农村地区未进行消防规划,乡镇企业未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等现象屡见不鲜。从消防监管方面来看,农村的公安、消防力量有限,而农村基层干部大部分未进行过专业培训,缺乏消防专
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导致监管力度不够,难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3消防宣传不到位,农民消防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缺失,加之农村常住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消防知识的渠道有限,学习消防知识的意识不强,导致多数农村居民缺乏日常防火、初起火灾扑救、疏散逃生等消防常识。在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小作坊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利益驱使和消防安全意识匮乏,大多数小作坊违规生产经营,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现象极其普遍。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广泛使用,由于充电、停放不规范引发的电动车火灾比比皆是。3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3.1推动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责任制3.1.1
将农村消防纳入乡镇整体规划
要使农村消防工作走上持续、有序发展轨道,就必须制定完善农村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根据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把消防工作纳入乡规民约具体内容。同时,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规定和有关技术标准,把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落实专项经费,明确各方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把农村消防工作和经济建设作为同等重要工作谋划部署,做到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
3.1.2构筑农村消防领导组织责任体系
以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对消防工作的责任主体意识,明确乡(镇)两级政府、村委会和综治、发改、公安、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消防工作责任,建立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使基层消防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责任明确,不留死角。乡镇政府综治工作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站等基层组织,应建立专门的消防安全机构,定期对农村消防工作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创建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平台。行政村成立由村“两委”成员牵头的消防管理组织,制定村民防火公约,开展经常性防火安全巡查,组织村居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宣传、自我监督等群防群治工作。同时,强化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3.1.3
强化针对性的农村防火措施
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抓住冬春季节火灾高发时段,制定农村火灾专项检查整治方案,开展火灾隐患拉网式检查,进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开展消防宣传培训。3.2加强农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3.2.1
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在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农村分布面积广、区域跨度大的实际情况,合理做好农村消防整
体规划,完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结合城乡安居工程建设,提高民宅耐火等级,保证足够的防火间距;结合农村电网改造,合理规划电气线路架设和用电负荷,减少电气火灾隐患;结合农村水资源状况,完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等消防供水设施的设置,配以小型消防车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3.2.2
加强农村消防力量建设
依托派出所以及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网格力量,组建专兼职、志愿消防队,配备消防车辆装备器材,加快推进多种形势消防队伍建设,填补农村消防力量空白。同时要加大对农村消防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避免农村消防建设成为一纸空文。同时,结合应急管理站建设工作,将提升应急管理队伍火灾防控能力作为一项常规性任务来抓,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管理全覆盖、责任无缝隙”的原则,部署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单位整改火灾隐患。根据工作需要,消防机构对应急站消防工作进行指导,强化对应急管理站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全覆盖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的消防专业水平,推进教育培训常态化。3.3加强消防知识宣传3.3.1
扩大消防宣传途径
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播放消防安全提示,通过在村民活
动中心等公众
(下转第112页)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12·2021年第12期
图4传感器激荡信号变化图
在本次实验中,以倾角传感器是否还有正常工作能力作为判别标准,损伤初期倾角传感器仍有信号输出。根据本次实验可得:损伤标志可定义为传感器采集数据输出正弦波幅值或相位发生改变,半导体结构易受到辐照损伤;辐照累积剂量达到一定值则会使传感器丧失原有设定功能,致使传感器失效。3总结
对HCA726S和SDA126T两种倾角传感器进行了耐辐照实验,进而可以得出以下几点:①倾角传感器的耐辐射性能属于固有属性,但因制造工艺参数的异同而使得个体存在差异;②通过辐照实验测量并计算得到HCA726S和SDA126T倾角传感器的平均耐辐射总剂量分别为429Gy、565Gy;③HCA726S和SDA126T倾角传感器的辐照损伤均以总剂量效应为主,剂量率对传感器的耐辐射总剂量基本没
有影响,因而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可忽略剂量率带来的差异及影响;④当剂量率较低时,因辐照时间相对较长,传感器自身存在退火现象,从而耐辐照性呈现增强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桂珍,陈雨生,林东生,等.GJB5422—2005军用电子元器件γ射线累积剂量效应测量方法[S].出版社不
详,2005.
[2]NICHOLS D K.A review of dose rate dependent effects of total ionizing dose(TID)irradiations[J].Nuclear
science,1980,27(2):1016-1024.
[3]徐守龙,邹树梁,黄有骏,等.CCD与CMOS像素传感器γ射线电离辐射响应特性对比研究[J].发光学报,
2018,39(6):815-822.
[4]汪波,李豫东,郭旗,等.0.5μm工艺CMOS有源像素传感器的总剂量辐射效应[J].发光学报,2015,36(2):242-248.
[5]朱瑞雪.“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6]王群,耿云玲.日本福岛核事故分析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2,33(6):11-19.
————————
作者简介:边狄武(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核安全与核应急。邹树梁(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核安全与核应急设备。
〔编辑:严丽琴〕
—————————————————————————————————————————————————————(上接第109页)
场所制作墙画,出黑板报,悬挂消防宣传标语,张贴消防宣传海报或通告,发放消防宣传册或物品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向广大村民宣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有效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3.3.2发挥阵地作用
充分发挥“学校”的消防宣传阵地作用,将消防知识作为中小学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学第一课”、参观消
防站、参加消防宣传活动、家庭作业等方式,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推动家庭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3.3.3强化对重点人群的关注
结合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的现状,推动民政、公安等部门对老弱、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进行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底数,针对弱势群体居住的建筑进行重点关注,明确好监护人,强化消防安全引导关注,落实一对一的帮扶管理责任。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8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S].
2017-10-29.
[3]山西省政府,省政府令第267号.山西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S].2020-01-02.
[4]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2020年全国火灾及接处警情况[EB/OL].[2021-04-20].v.cn/article/ 41kpo4CAQyv.
[5]陈祖朝,康云.农村消防工作指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
作者简介:薛志强(1984—),男,山西临县人,本科,晋中市灵石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方向为火灾调查、消防监督、灭火救援。
〔编辑:王霞〕

更多推荐

农村,消防,火灾,消防工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