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洗手间更应注重个性化设计(三)
 
对于餐厅卫生间设计来说,人性化应该重于个性化,实用性应该重于美感和设计感。任何建筑设计都应该围绕“人”这个主体来进行,要充分考虑人的诉求和心理活动,同时空间设计要合理,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都要满足人在完成排泄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私
密性探索和设计创新。在卫生间人性化方面,日本、美国可以说为中国起到了表率作用。
人性化的日本卫生间
日本向来是个注重礼仪、追求细节的国家,抛开日本民族某些极端文化不谈,日本人在卫生和人性化方面确实值得中国餐饮企业借鉴。在游览日本时,可深感其卫生间的方便和洁净。根据木桶原理,可以引申出一个道理:看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不应该看其高尚之处有多伟大,而看其卑鄙之处有多卑微。我国厕所文化的缺失,可以在公用厕所里面窥得一斑。相比之下,日本卫生间的卫生程度是非常高的,除了日本人在使用中自律性强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设计上所秉承的人性化理念。在日本的办公场所,卫生间已经演变成休息、化妆及谈话的场所,设计师在其中赋予了丰富多样的理念,因而卫生间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一种生活文化。日本卫生间主要侧重以下几点要素:气味、令人心情愉快、支持维护、女性关怀、设置人文关怀、节水和方便老年人。
马桶旁的多功能扶手
中国公共场所卫生间的排污设备一般都是座便器旁边有个按压式或踩式冲水按钮,旁边安
一个扶手供行动不便者站立时使用,而日本卫生间的每个马桶旁边都有一个扶手,上面有四五个电子按钮。图标大概包括以下功能:坐板盖预热功能,寒冬时避免让人承受1-2秒的冷刺激;喷水冲射臀部功能,温度适宜的温水集中冲击到如厕人士的私处,帮助清洁;照顾女性生理特点的冲洗功能,还可前后调节喷水角度照顾不同人士需要;暖风烘干功能;量血压功能以及播放音乐的功能。由此可见,日本人对马桶的要求近乎达到了苛求的地步。
卫生纸配两卷
一般中国人都习惯自己随身携带卫生纸,以免临时想如厕却发现厕所并没有纸,尴尬至极。中国餐厅卫生间普遍配有卫生纸,并且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监督客用品不出现断档现象,然而在日本,所有的卫生间里的卫生卷纸都并排装了两卷,这是为了保证第一卷纸刚用完,马上有第二卷纸可以接用,从而避免顾客出现没纸可用的尴尬情况。
“老弱病残孕”都照顾
日本餐厅卫生间里,马桶前方墙角柱子上还装嵌着婴儿椅,婴儿椅与柱子形成一体。婴儿
椅内有扣带可以把婴儿固定,使用起来与汽车的婴儿座椅差不多。这样一来,如厕人士可以把婴儿“挂”在墙上,腾出双手去方便,而婴儿又不会离开视线了。在墙上,贴着教家长如何操作的图标,还有警示牌告知父母不要轻易离开。这为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提供了无限便利,不致于“手足无措”。
日本有些卫生间,考虑到孕妇和刚做母亲的女性的需要,还设有喂奶间、亲子卫生间等等。为了照顾残疾人的需求,男性卫生间的小便器上还设有全方位扶手,能够保证残疾人在没人搀扶的情况下也能轻松如厕。
日本人都讲求尊严,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残障人士,不希望外人看到自己如厕时的窘态。针对于此,日本卫生间不仅设置专用厕位,而且还设置专用厕所,这样就可以让残障人士、老人更有尊严地、更私密地使用这些公共空间。无障碍专用厕所采用自动门系统,按下按钮后,门慢慢开启的同时,内部照明设备也同时开启,室内照度标准比中国要高很多,而且还设有报警求助装置。
卫生纸、纸巾随意取
日本是个自律性很强的民族,而且正如日料一样,日本在任何方面都提倡节约、环保。在东京、横滨、大阪等地的化妆间(即卫生间)里,都有让游客随意可取的卫生纸及干净的纸巾,非常方便。而且化妆间内没有任何异味和杂物,还有淡淡的香气,让人用起纸来也觉得安心、舒心。
洗面盆边安置物架
考虑到顾客随身物品无处放置,洗手化妆时极不方便,日本很多卫生间都在洗面盆旁边安置了储物架,并安装挂钩,方便如厕人士“慢条斯理”地整理自己。
隔断里还有更衣台
考虑到女性爱美却有时候羞于在众人面前换装、化妆的需求,日本很多卫生间在每个隔断内都设有更衣台和一面大镜子,让女性轻松换装、化妆,真是体贴入微。
音乐掩盖如厕声
大部分日本卫生间的每个隔断内的墙上都有一个按钮,专门播放一些美妙的音乐,有些女性比较害羞,怕别人听到自己如厕的声音,这样的设计可以掩饰女性如厕时的簌簌之声,将水声加以弱化或消除,这真是绝妙的构思。

更多推荐

卫生间,日本,功能,如厕,女性,人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