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心早期淋巴瘤发出的身体信号
医生提醒:淋巴癌早期症状隐匿类似感冒需警惕
“淋巴瘤临床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很多时候患者会将误认为是感冒,确诊时已是晚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淋巴内科主任刘爱春教授说。
刘爱春表示,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其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表现比较隐匿的恶性肿瘤,在发病早期症状容易被人误认为是小感冒而延误治疗,因此常被称为“最会伪装”的癌症。
医生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偶然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时才发现异常。淋巴瘤早期往往不痛不痒。超过六成的患者首先是发现自己颈部淋巴结肿大,刚开始仅仅是单一肿大,慢慢开始数目增加、体积增大。随后,腋窝、腹股沟淋巴结也会肿大。到达一定阶段后,患者会伴有发烧和体重突减、身形不正常、消瘦等症状。如果平时体重变化不大,在饮食等不改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迅速减少原体重的20%以上,则预示着可能罹患淋巴瘤。
医生提醒,如果出现没有原因的长期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或突然出现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
等,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电子辐射、熬夜等或诱发淋巴瘤
在人身上,除极少数器官外,全身各处均有淋巴组织存在。因此,淋巴瘤虽不是最常见的肿瘤,但它的发病位置可谓是最广泛的,而且它已经成为最近10年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00000—18/100000,高于各类白血病的总和。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原本相对少见,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淋巴瘤已悄无声息地挤入了中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榜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石远凯教授介绍,这些年全球平均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淋巴瘤病人,我国每年也会新增患者约2.5万人。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中国患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多发,占8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年递增率达到3%—5%,也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专家介绍,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和以下一些因素相关:比如熬夜,
比如某些病毒感染,包括EB病毒等;比如存在免疫缺陷;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说明可能有遗传因素;而生活环境污染的加重也是重要因素,如有机溶剂染料过多接触、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环境等。有研究者分析说,李开复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在计算机行业,长时间面对着电脑敲打程序,长期处于高电子辐射环境中,很有可能因此而诱发淋巴瘤。
年轻人得的最多,和免疫力下降有关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淋巴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目前以30—45岁的中青年人为主,且以男性偏多。据中国淋巴瘤研究协作组(CLSG)2010年报告国内24家医院10002例淋巴瘤病例统计数据显示:(恶性)淋巴瘤的发病中位年龄为54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6:1。
“淋巴瘤可以说是年轻人得的最多的肿瘤之一。”石远凯教授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因此容易产生恶性改变。 当年罗京的主治医生、全军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陈虎教授同样认为,淋巴瘤“青睐”年轻人,和年轻人压力大、经常处于疲劳作战状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此外,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雄增教授也认为,现在环境污染日益加
重,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年轻人长时间处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辐射下,可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
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容易被忽视
“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病’非常类似,其实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文奇教授解释说,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烧);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就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而且恶性淋巴瘤表现比较隐秘,不易被察觉,因此检查不全面的话,就容易误诊。”
淋巴结变化。林登博士表示,不管身体哪个部位,尤其是腋窝或颈脖出现淋巴结肿大,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1个月,则很可能是乳癌或脑癌的症状。
由于淋巴瘤初期没有痛感,多数人容易误认为只是感冒或劳累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中青年人若不及时检查及早预防,会加重病情。姜文奇提醒,预防淋巴瘤的最好方法之一
就是在凌晨零点到3点务必休息,如果熬夜,免疫系统就没有办法得到休息,容易引发淋巴瘤。
专家提醒,淋巴瘤有3个主要症状要格外重视:
1.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可持续数天,然后逐渐下降,周而复始。
2.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初时不痛不痒,形如黄豆至枣般大小。早期通常出现在颈部,其次为腋下,也可见于纵膈、肠系膜等部位,这就要通过X线才可观察。
3.全身皮肤瘙痒、盗汗、消瘦等。短期内体重减轻10%以上。
出现以上症状时,要请专业医生检查一下,配合做个B超,如果淋巴结肿大在两三厘米以上,可能需要观察复诊或做活体病理检查。在医生诊断后,在适合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这才是最好的。
特别提醒
专家介绍,平时最好定期进行自查,触摸身体表层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尤其注意颈部、
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肿块,一般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淋巴结肿块,或者淋巴结迅速变大,最好及时去医院做彻底检查,尽早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淋巴瘤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污染。大量调查表明,频繁使用化学染发剂染发,可能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淋巴瘤。饼干、蛋糕等包装食品,大多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防腐剂,也值得警惕。
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做过一项调查,乙肝病毒感染者比普通人患淋巴瘤的比例高30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患淋巴瘤比例也比普通人高。
同样,装修和染发也可能诱发淋巴瘤。装饰材料中有很多化学物质的应用,和淋巴血液系统疾病是有关的。另外,白领办公族长期处在电磁辐射、手机辐射当中,容易诱发恶性淋巴瘤。同时,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排放,也都有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
更多推荐
淋巴瘤,淋巴结,可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