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帽椅对新中式家具设计的影响
张思聪
【摘 要】本文从明清家具的官帽椅为入手点,对它的形态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出官帽椅的组成元素,同时对现代新中式家具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思考并且比较明清家具中的官帽椅对其影响.并且结合了现代的材料,将古代结构与现代美学相结合.
【期刊名称】《工业设计》
【年(卷),期】2018(000)010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明清家具;官帽椅;新中式家具
【作 者】张思聪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B472
家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蒙昧时期还是文明时代,家具的演变和其他日用品一样,都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由实用到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道路,同时它也受到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的影响。而明清家具不但继承了宋代矮型家具所聚集的文化底蕴,且将榫卯结构演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家具的制作,论品类之全,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在全国范围内首推苏州地区。在这里由于社会经济繁华使该地区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也助长的豪华奢靡之风气。让许多文人可以在空余的时间里养成寄情山水,吟风作画的习惯,大量兴建私家园林。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一定会知道,无论是狮子园还是拙政园其内部的布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且园林建筑中的家具也是精益求精,我们会发现里面会有很多不同的家具,它们会因为使用功能的不同,其造型也会随着变化。这些家具的总体特征为结构简洁,采用以富于变化的线脚和精湛的雕刻进行装饰,风格典雅大方。这一富有文人的志趣的家具,被称为明清家具。官帽椅就是明清家具的一个代表。
图1 官帽椅
1 官帽椅的发展概况
官帽椅之得其名是根据其形态。这种椅式从侧面看,背靠高,扶手矮,给人一种后高前低的感觉,就好像古代的官帽一样。官帽椅根据其结构差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大类。四出头官帽椅是指靠背上的搭脑长度超过两靠背立柱的宽度,扶手的长度超过鹅脖与立柱之间的宽度。南官帽椅则指搭脑与扶手都不出头的椅子。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清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虽在样式上受到明式家具的影响,但是在做工和雕饰上已经呈现出典型的清式家具风格在传世家具中很有代表性。清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座面长度55.5厘米,座面宽度为43.4厘米,通高为120.4厘米。椅子的上层结构件用圆材。搭脑为牛角式曲线,但翘角已平缓。扶手、联邦棍、鹅脖、立柱及靠背板均为s型。凡是头部位加工成鳝鱼头形式,故座面以上结构圆润,视觉效果十分合适。该椅座面为硬板。座屉以下四足用方材,而非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外圆内方。在正面和两侧腿柱中,用洼堂肚券口作装饰。整体造型素洁大方,是四出头官帽椅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四出头官帽椅自古以来就十分流行,这是因为其制作上易于圈椅,交椅,使用时又比靠背椅舒适之故。就明清两代
而言,这一坐具较其他椅式更为多见。清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是南官帽椅的代表。其椅座屉前宽后窄形同扇面。搭脑外弧、靠背、扶手、联邦棍均为s形曲线,四腿侧足明显,足间设洼堂肚券口,下有管脚杖。由于腿足直径较细,腿杖与腿足的连接不能有半榫,只能用透榫,以增加其牢度。该椅通体素混面,唯有背靠板上的圆形开光内浮雕一朵似牡丹的花卉。这是一件结构圆润、造型舒展大方,选用精良紫檀料、形制又比较特殊的坐具。从现在的传世实物,出土明器以及明清时期刊出的戏曲、小说来比对,其类似的样式从未被复制。
中国古代家具向以传承性强著称,这是因为家具作为一种文化,它始终受到封建经济的制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一切跨越传统样式的家具,必然出现在封建经济受到冲击或进入变革的时代。官帽椅的线态就如同中国国画里面的线一样,它不再简单的作为一种几何学名词。想要满足“线”的这中抽象概念的物体,虽然在市面上容易见到,但是在官帽椅的各个组成构件的组合关系里面,只有座面和靠背板不是线,其余所有的构件都都呈现出“线”的状态。官帽椅中的“线”包含搭脑、椅腿、联帮棍以及鹅脖等。而且,官帽椅中的“线”及其富有变化,有长有短、有曲有直、方中带圆,园中带方。固然各个不同部件所表现的“线”的形态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它们所形成的整体,让人看起来更有次序感、条理
清晰。因此,官帽椅中各部件所体现的“线”的关系不是只有简单的对比,还是统一的。官帽椅中的“线”看起来像独立的个体实则是彼此相互作用,构成了官帽椅的整体形态。就拿素官帽椅例子,它的各个构件虽然几乎都采用的是直线,但是它的表现手法却不简单,它表达着挺拔的直线与素雅的整体样式特征。
2 官帽椅的艺术价值
想要了解明清官帽椅的时代特征,那就首先要确认其标准器,以此来更好的掌握该椅式在不同时期的规矩法度。虽然现在出土传世的官帽椅不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出土的模型和图形详解加以归纳和总结。经过总结,我们会发现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椅子的牙条唯见直牙条或壶门牙条,始终不见清代常见的洼堂肚牙条;二是明代的四出头官帽椅支撑扶手的鹅脖绝大多数安装在联邦棍位置。而且明清家具受到地理的影响。由于明清家具的前身是苏式家具,它是经过长期的其基础上慢慢演变的,所以我们要对其认真的研究,我们不应该忽略苏州出土的民间家具,其造型可能简单,但是无论是从其造型,附件还是纹样装饰,我们都应该注意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儒家金典《中庸》中提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美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所谓“中”的本质,是指矛盾双方都处于在自身应有的适度内发展,没有过或不及的缺陷,这样可以使矛盾处于平衡和稳定的状态之中;所谓的“和”的实质,是指艺术内容、艺术情感、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内部因素适度发展,和外部的整体结构和谐的统一。官帽椅的构成形式是以中轴线分开两侧是对称结构,搭脑、靠背板搭脑、座面搭脑、券口牙字以及踏腿档都处于一条水平线上,而且,其他各构件也都以这条中轴线而准,按水平方向对称。官帽椅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戴着官帽的文人端坐而立,它虽然坐起来恐怕不是那么舒服但是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平衡。官帽椅的木材表面采用特殊的的出来,打蜡以后表面具有如玉一样的质感。古人将玉视为“祥和”,古代文人都会佩戴玉佩,而玉具有温润的质感。明清家具在中国传统家具发展中,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感,而且也表现出高超的加工水平。令我们后人感叹,尤其是构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不用一个钉子,但是却能如此的稳固。这使明清家具不但具有方中有圆,拼接无缝、平整光滑的形态特征。而且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这一系列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也很难成就明清家具的艺术影响力。因此,明式家具也蕴含着丰富的技艺美学思想。
3 官帽椅对新中式家具的影响
由于受到明清家具尤其是官帽椅的影响,现在家具将其结构与现代的审美相结合,衍生出了新中式家具。新中式家具继承了明清家具中天人合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境界。而且它没有原版照抄传统家具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具有这种文化底蕴的新中式家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在2018年的东莞家具展上,一共9个展厅,其中含有新中式家具的占据4个,这也说明了新中式家具的在现代家具中的地位。而且之所以称为新中式家具,是因为它具有新的意义。这种创新体现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的三大层面上。在物质文化层面上,新中式家具不但传承了古一代人们的匠人精神,同时和工业化相结合。其使用的材料也不再只局限于木材,还有各种人造板材、塑料、玻璃、金属及其他类型的材料。不同材料的相互混合使用,会营造出不同的效果。而且新中式家具的结构与传统的家具不同,不单单只使用榫卯结构,会使用一些新的结合方式,例如五金连接、打钉、胶水等。而且能够节省材料,提高生产效率。
在精神层面上,我们发现其实官帽椅不单单是一个家具,它更代表着中国古人的精神风貌,站如松 坐如钟 行如风 卧如弓在官帽椅上能有很明显的体现。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现代人们不但怀念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在结合我国新时代的精神文明。所以在新中式家具的设计中更看重新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和精神追求。在艺术文化层面上,新中式家具将传统家具文化符号和家具的装饰方法进行提炼并加以简化,或夸张,或是抽象化了,同时它也会把新时代的的艺术表达的手法或是装饰手法运用到家具的表达上。或是把其他领域的艺术符号合理的运用到家具上,这些都是新中式家具的艺术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当然,随着新中式家具的发展,会产生更多的艺术创新方法。新中式风格的家具在空间的格局、整体搭配、构成感、色彩等方面,不只是简单的抄袭传统家具设计的的结构,还把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作为设计的内涵,将其作为灵魂,将现代家具的审美融合到传统文化中。为了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的精神需求和迎合大多数年轻化的消费群体,新中式家具在结构上简化了榫卯的结构,运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现传统的物体。但它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的,而是在古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还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还要控制材料的使用,不能造成浪费,并运用现代的生产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古代家具的现代化的产物。新中式家具虽然最适宜放在古典的风格的环境里,但是放在一些其他的风格的家里也未尝不可,即使放在日系或者是欧式风格的家里也是毫无违和感。正是由于它不但能适应不同的风格的居家环境,而且往往都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所以才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
更多推荐
家具,官帽,结构,中式,艺术,传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