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716双梁气烧石灰窑基本知识
第一篇:110716双梁气烧石灰窑基本知识
双梁气烧石灰窑基本知识
电石生产对所用石灰的要求是CaO含量尽可能高、杂质尽可能少、生过烧≤10%、活性度≥320。新疆中泰做过试验,石灰生烧在3~12%时,对电石炉生产没有影响,到13%时即开始产生影响。
从设计上说,要求气烧石灰窑做好“九定”、“十四指标”。
一、“九定”:
负荷一额定,原料两稳定(石灰石稳定,燃料气稳定),操作六确定(确定出灰速率,确定石头料位,确定火焰品质,确定窑顶负压,确定温度趋势,确定开停窑次)。
(一)负荷一额定:
设计负荷:170t/d。负荷波动范围:70~110%,即120~190t/d。负荷不能低,低了分布不均匀,易产生大的生过烧。因此应达到5t/h的最低负荷。
设计负荷依据:15~35t/d.m2,最好20~30t/d.m2。内蒙宜化、青海宜化窑截面积为13 m2。
(二)原料两稳定:石灰石稳定,燃料气稳定。
1、石灰石稳定:
(1)粒度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要窄。
用于电石炉的石灰粒径要求在5~40mm,一般采用30~70mm或40~80mm的石灰石做原料。过大则不易烧透,生烧高;过小则阻力大,透气性差,易烧瘤。
内蒙宜化、青海宜化设计石灰石粒度:30~70mm。要严格控制。(2)内在品质均匀,产地、质量不大幅波动。
CaO、MgO、SiO2等指标稳定,并满足要求。CaO≥53%、MgO≤1%、SiO2≤1%。
乌海及周边地区普遍认为君正用的石灰石最好,英力特反映用其石灰石能将生过烧控制在3%,内蒙宜化与其处于同一矿脉。
(3)方解石脉纹少,不超过10mm宽。脉纹宽和多,易造成煅烧时迸裂,粉化严重。
2、燃料气稳定:(1)热值稳定。
煅烧石灰理论耗热值860 kcal/kg(含热损失),不同的窑实际耗热值900~1300kcal/kg。
从设计上说,气烧窑用燃气最佳热值为2200kcal/Nm3,这时热平衡状况最好。实际中,低的有用热值为750 kcal/Nm3炼钢高炉气的,高的有用热值为8500 kcal/Nm3天然气的。不同的热值燃烧梁和烧嘴的尺寸配置不一样,低热值燃气配置的燃烧梁和烧嘴尺寸大、燃气喷出流速慢,高热值燃气配置的燃烧梁和烧嘴尺寸小、燃气喷出流速高。如果燃气热值超过设计范围太大,则产生的火焰不能满足要求,烧出的石灰质量差。
内蒙宜化、青海宜化设计燃气热值范围2200~2800kcal/Nm3(技术协议提的指标为2400~2700kcal/Nm3)。当燃气热值为2200cal/Nm3时,设计喷出流速为40Nm3/s.m2。内蒙宜化、青海宜化设计燃气喷出流速为68 Nm3/s.m2。
(2)气量稳定。
气量稳定,才能保证负荷稳定,也才能保证火焰稳定,烧出好的石灰。
内蒙宜化、青海宜化设计吨石灰耗热值120万kcal,2500kcal/Nm3热值的燃气消耗480Nm3/t,达到最低负荷时,燃气量必须不低于2400 Nm3/h。
(3)压力稳定。
设计燃气窑前压力12~17kPa,是为了使燃气喷出流速达到设计值。不可低于最低值。
(三)操作六确定:确定出灰速率,确定石头料位,确定火焰品质,确定窑顶负压,确定温度趋势,确定开停窑次。
1、确定出灰速率。
依据:石灰质量、燃气流量、停留时间。
设计石头在煅烧带停留6.5小时,以确保100mm石灰石能烧透。煅烧带为上梁以上1.5m到下梁以下1m,内蒙宜化共5.1m,这样最高负荷8.6t/h、206t/d。
2、确定石头料位。
要确保石头料位在吸气梁以上至少500mm。这是为了保证气体在窑内分布均匀。
3、确定火焰品质。
气烧石灰窑要求最好是柔软的长火焰,颜色发白、发亮。火焰主要靠配风来调。设计空气过剩系数为1.05~1.1,其中冷却风的配置是0.6~0.7Nm3/kg石灰,其2/3参与二次燃烧,余下燃烧空气由助燃风提供。配风好坏可由窑顶废气分析进行检验,要求CO<1%但能检出、O2含量6~10%最好偏低限。
设计燃烧强度:上梁55%、下梁45%。最好靠窑壁气量比中心气量稍大,以减少窑壁效应。
4、确定窑顶负压。
设计窑顶负压为-3kPa。负压太低则出灰温度高,且烧正压烧坏窑壁和窑底;负压太高则说明出灰筛堵或是烧瘤了阻力大。
5、确定温度趋势。
(1)控制出灰温度≤150℃。
(2)控制吸气梁出气温度≤280℃,换热后废气温度≤200℃。以减少废气热损失。(3)控制导热油温度180~200℃,对燃烧梁进行保护。导热油温度太低则热损失大,太高则超过209℃闪点易燃。导热油设计标准是4~5kW/m2换热面积。
(4)参考上梁和下梁温度趋势。因砌窑质量造成漏风的不一样,上梁和下梁温度没有统一值,但可依据窑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对值进行监控。
6、确定开停窑次。
减负荷最好的办法是,其它窑满负荷,停下一台窑闷窑一个小时,然后满负荷开这台停下的窑,再停另外的窑闷窑。这样避免窑温降低,或是低负荷造成偏流至石灰质量波动。
二、“十四指标”
(一)负荷:
1、石灰产量:120~190t/d(5~8t/h),额定170t/d(7t/h)。
2、燃气流量:2400~3800Nm3/h,额定3400Nm3/h。
3、助燃风流量:依配风公式Q助=2.6*Q燃(yCO+yH2)+10*Q燃yCH4-Q冷*2/3计算,据窑尾气成分调节。额定约5700 Nm3/h。
4、冷却风流量:3000~5600,额定4550 Nm3/h。
5、出灰速率:5t/h~8t/h。
6、石头料位:高于吸气梁以上500mm。
(二)原料:
1、石灰石:
(1)粒度:30~70mm,>95%。
(2)成分:CaO≥53%、MgO≤1%、SiO2≤1%。
2、燃气:
热值:2200~2800kcal/Nm3。
(三)温度:
1、出灰温度≤150℃。
2、吸气梁出气温度≤280℃,换热后废气温度≤200℃。
3、导热油温度180~200℃。
4、上梁和下梁温度:据具体情况制定。
(四)压力:
1、燃气总管压力:12~17kPa。
2、窑顶压力:-3kPa。
2011年7月16日
第二篇:气烧石灰窑
亿利4*300t/d石灰窑培训资料
一、生产基本知识介绍及注意事项
1. 原料系统,主要设备依次为原料地坑振动给料机,倾角皮带,高效振动筛,过渡皮带,可逆皮带,分料小车。主要注意事项:a,逆向启动,顺向停止。b,拉绳开关和跑偏开关,拉绳开关在停止位皮带不能启动。c,各设备转换开关需在自动。d,原料启动前要打开除尘。e,石灰石的成分要求:CaCO3≥95%,MgCO3≤1%,Fe2O3≤1%,Al2O3≤1%,SiO2≤1%,S≤0.1%,P≤0.008%。粒度要求30-60mm。
2. 上料系统注意事项:a,主控要时刻关注小车上料情况,避免小车撒料、冲顶。b,主控要观察每次上料周期料钟,翻版的动作情况,以防料偏。c,保证小车轨道、钢丝绳、卷扬机齿轮、车轮轴承、窑顶绳轮轴承的润滑。均为普通黄油。
3. 出灰系统注意事项 :a,中间储灰仓灰温度高于100度时尽量不出灰,避免烧毁成品皮带。b,出灰时可采用勤放少放的原则。
4. 煤气系统注意事项:a,送气时阀门开关顺序为:电动盲板阀,蝶阀,调节阀,快切阀。原则上送气时先开盲板阀,停气时最后关盲板阀,也可不关。b,快切阀切断时主控要及时通知司窑关闭旋塞阀。
5. 导热油系统注意事项:a,刚开窑时油温上升较快主控要注意膨胀罐油位。b,油温超过100度时司窑要及时在排气阀处排气。c,主控要观察每根燃烧梁导热油温度,是否基本平衡。导热油型号HD-320 6. 窑体尺寸
a,窑壳是由18段窑壳组成,截面积为椭圆形,外围最大尺寸为7044*5444mm,段高为1500 mm,窑壳总高25500 mm,窑壳截面积约为23 ㎡,窑底到下燃烧梁为8300mm,上下梁间距为2600mm,上燃烧梁到上吸气梁间距为12100 mm,上吸气梁到窑顶距离为2500mm。由此可计算出灰周期:23*11*1.1(石灰堆比重)÷产量=时间。b,保温材料,65%高铝砖(煅烧带75%高铝砖)——粘土砖——硅藻土保温砖——硅钙板——保温石棉。(高镁砖-高铝砖-轻质保温砖-保温石棉)7. 窑体共分为四个带,分别为:储料带、预热带、煅烧带、冷却带。冷却带作用:使煅烧未完全反应的石灰可以继续利用脱碳后的石灰热量,完全煅烧成cao。预热带的作用:使石灰石提前预热并初步分解,未煅烧带做好准备。煅烧带为上梁以上1.5m±0.5m到下梁1m±0.5m。
二、生产操作部分
1. 点窑操作步骤:a,各岗位工到位,巡检检查设备,如冷却水、引风机风门,导热油系统是否正常。电磁振动给料机出灰5—10分钟,产量6t/h左右,以活动窑内料面(由于停窑期间,高温区石灰可能有轻微粘接,影响透气性。出灰使窑内料层松散,提高透气性)b,启动引风机,风门打开20%左右,5Hz启动助燃风机,根据窑内压力调整引风机开口度及助燃风。c,煤气备妥后,打开调节阀10%,打开蝶阀,然后打开快切阀,同时司窑打开放散阀。d,置换20分钟后司窑开始点火,先点上梁,再点下梁,最后点周边烧嘴。主控要注意煤气压力和窑内负压,及时调整引风和助燃风。e,火全部点着后主控要将快切阀、助燃风机投入连锁,上料系统大自动,注意导热油膨胀罐的液位。f,刚点火时火不能太大,待燃烧稳定后(约20—30分钟),再将火调整均匀,同时主控配合司窑调整引凤和助燃风,保证下梁为微负压,并调整产量。冷窑时要注意导热油的排气。
更多推荐
确定,石灰,设计,燃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