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2.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
B.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C.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一定是金属
3.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硒被誉为“抗癌元素”。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B.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5.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 CaCl2溶液(HCl) 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NaNO3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7.下列实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称量NaOH固体
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
8.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错误的是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9.氧化钙和碳酸钙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体的质量为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0% B.50% C.68% D.71%
10.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 Ca2+ NO3- CO32-
B.NH4+ Cu2+ C1- SO42-
C.Ba2+ K+ OH- NO3-
D.Na+ K+ NO3- Cl-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天然气燃烧: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填写“放热”或“吸热”)。
(2)稀硫酸除铁锈:_____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
(3)少量硫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可用__________试纸。
(4)将光亮的铁丝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5)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生成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CaCO3)的含量,现称取24.0g 石灰石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实验数据如下:操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21.6g 19.2g 15.2g 15.2g
试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已知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氢气和另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取饱和食盐水16g充分
电解,若反应前后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之和为_____。
14.除去NaCl 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
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__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NaOH_____(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并可以产生SO2气体,BaSO4不溶于稀盐酸。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_____。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_____。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评价)①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②若证明部分变质乙组方案是否合理?_____(回答“是”或“否”)
亚硫酸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应该如何保存亚硫酸钠?_____。
16.“白铁皮”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镀锌层犹如铁皮的保护层,这层膜的厚度是判断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镀锌铁皮镀锌层的厚度,查阅了资料,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A.锌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溶液反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NaOH+2H2O=Na2[Zn(OH)4]+H2↑
B.ZnCl2、FeCl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Zn(OH)2和Fe(OH)2。
C.Zn(OH)2既可以溶于酸也可以溶于碱,Fe(OH)2则只能溶于酸。在铁皮表面镀锌是为了。(填字母)a.锌没有铁活泼,镀在铁的表面可防止生锈
b.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
图1 图2甲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将镀锌铁皮浸泡在盐酸中,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测量因产生气体而形成差量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如图1)。但是乙同学回顾起上课时老师演示的“用足量盐酸除铁锈”的实验现象,马上对甲同学的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异议,乙同学的理由是。该实验中锌镀层已完全反应的标志是。乙同学拟通过称量镀锌铁皮和氧化铁的质量,计算锌皮的厚度。方案如下图所示:
步骤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丙同学拟通过测量镀锌铁皮与某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计算锌层的厚度,装置如
图2所示。
Ⅰ.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仪器A中盛放的是镀锌铁皮,仪器B中最好盛放。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硫酸C.浓盐酸D.稀硫酸
Ⅱ.检查量气装置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从量气管注水,若观察到,说明该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Ⅲ.检查气密性后,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量气管中的液面位置;②待A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③由B向A中滴加足量某溶液;④上下移动量气管,使干燥管和量气管中液面相平。上述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
Ⅳ.若分液漏斗上方不连接导管a,则测出气体体积会(选填“偏小”、“偏大”或“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
更多推荐
溶液,反应,质量,气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