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中,新增了“健康”模块,致力于打造健康管理社交平台,涵盖运动、睡眠、血压等多项健康领域。用户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上,查询自己所有健康数据,不用再在不同设备间来回的社交能力,同好友一起PK运动数据,关心家人的健康指标;还可以利用数据
一、为什么要做健康中心
为什么要做健康中心?思科对物联网的商业价值做了一个预估,预计未来十年,物联网经济产值将高达19万亿美元。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和车联网为核心的物联网经济成为新一轮热点,全智能设备时代孕育了更庞大的机会。当然我们不能说这19万亿全部是某一个领域,但这个数据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QQ做健康,是为了给未来买单,未来有着巨大的经济体量。
其实不止腾讯,包括Google、Facebook、Apple在内的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看中了可穿戴设备领域。2014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经济规模预估还在42亿美元,到5年后的2019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500亿美元。Google花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居设备公司Nest,Facebook花20亿美元收购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厂商Oculus VR,Apple用30亿美元收购了耳机厂商Beats Electronics。
健康领域,或者叫移动医疗领域,也有着很大的可增长空间。BCC Research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
会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医疗健康产业,在发达国家的GDP中占比是15%,但在中国却仅为5%,且绝大部分属于后置治疗而非前置预防和管理。与此同时,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个调查称,中国人的健康意识很强,预测2020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
中国市场也进入一个风生水起的阶段,甚至2014被大家定义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元年。政策上,“
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 D-LT E)产业化”的专项通知里,提出“重点支持可穿戴设备”;企业上,包括华为、中兴、联想、盛大、酷派、海尔、奇虎360、小米、大唐在内的多家公司开始投入这个领域;资本上,IDG、经纬创投等投资机构从前年就开始关注该领域,截至去年9月,国内可穿戴技术领域创业投资案例已超30起;市场上,Geakwatch、inwatch、咕咚手环、计步器、胎心仪等智能硬件相继投入市场,除智能手表外,手环等健康类设备卖的最好;趋势上,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2013至2015年,出货量预超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115亿元。
做到现在,一些平台级的产品已经开始展露。如苹果的Health Kit,依托于苹果大平台的系统级优势来实现数据的汇总沉淀;谷歌的Google Fit,与Health Kit类似,目前两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都是分别为iOS和安卓两个平台的用户服务的,无法打通。国内有Dulife、咕咚、妙More等。百度
的Dulife是从云数据、大数据这样一个角度去切入,但我们可能会从社交切入。
就在前几天,苹果在发布iPhone6时,也一起发布了它的Apple Watch。你可以用这个手表去监测你的心率、你的运动量、你的卡路里消耗,这些数据可以直接被Apple Watch 中的运动相关应用
引入,从而为你量身打造健身方案;也可以被导入到iOS 8 设备中的Health Kit健康平台,并进一步分享给任意第三方健康应用。
所以现在整个行业的现状就一个字,火。不管从用户角度来讲,还是从资本市场来讲,或者从企业投入上来讲,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已经变得非常非常火了。
首先,大众对健康、运动领域的关注度提升,市场潜力巨大;其次,硬件技术逐步成熟,已可以满足运动、健康管理的需求;最后,行业本身非常火爆,钱多人多想法多,创业热情高涨,巨头也在保持关注。
二、撬动虚火的可穿戴领域
但行业看似火爆,其实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第一是出货量上,有些大品牌出的产品,大家都感觉只要一上市,随便就能有几百万甚至更高的出货量,但其实市场启动并没有这么快。
第二设计水平上,我试用过很多产品,从设计上来讲,就是一个字,丑。很多手环都很厚,男同事肯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冬天的时候会穿长袖衬衣,这个东西是放在袖子里面还是放在外面呢?怎样都会觉得都不舒服。对女生来说她们更不愿意佩戴,太大了,简直就是为男生设计的。然后有些手环需要充电,有些手环基本上几天就要充一次,这样就要频繁地把它取下来,非常麻烦。
第三需求把握上,这个市场很火,除手环、手表外,还涌现出更多不同的设备。比如有一个产品叫性能测试仪,之前在点名时间上众筹的产品,一个贴片,可以贴到男生的后腰,然后去测你爱爱的消耗。这样的产品真的抓住用户真的需求了吗?难道我测完了之后,我跟我的朋友去比说,我今天打败了多少人?
第四用户粘性上,用户的新鲜感能维持多久?活跃周期能有多长?我们跟一个做计步器的合作伙伴聊过,他们发现个人用户的新鲜感就一阵,三四个月过后就没人戴了。但卖给一个企业的话,活跃度会更持久。所以单个人佩戴是孤独的,社交才能留住人。很多可穿戴产品都在做社交,但你发现他其实做不起来的,那些好友我都不认识,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跟我一样有共同兴趣。
所以行业看似火爆,不一定是真火,遇到不少问题,需要大家去撬动。那我们要怎样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怎样去撬动用户呢?
第一,引领行业的爆款。可能大家都在期盼,能有一个引领行业的爆款,把整个市场引爆。如Apple
Watch,万众期待的明星,能否指引方向?但Apple Watch发布之后没有更多的信息出来,所以大家对这个产品到底能不能引爆市场,现在来看是有点存疑的。
第二,广泛普及的大众款。如果有一个东西大家都有,都在用,那肯定会火。于是我们看到小米
手环,小米手环出来的时候,它79块钱,简直是颠覆了整个业界,把好多小公司的梦想就全部给破灭了。这个有好有坏,它确实能有助于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但整个行业也被你搞掉了,因为一些小的公司就没法去把这个行业做得更百花齐放、更茂盛了。
第三,社交结合的新玩法。就腾讯来讲,别人玩社交可能玩不起来,但我们相信我们在这个领域里肯定是专业的,我们一定能把这个事情玩起来。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应该专注的、坚定的去做这一个方向,去做运动健康这样的应用,我们是非常有机会的。
三、手Q健康中心怎么做
腾讯选择做垂直领域,做一个开放平台就好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一个思路,那么从这个思维去做的话,需要怎么去做呢?
第一,社交需要打破壁垒。比如你用这个产品,我用那个产品,我们两个永远都搭不到一块去。但如果你用这个产品的QQ帐号,我用那个产品也有QQ帐号,我们两个就联通了。设备与设备
之间,IP与IP之间,把这些壁垒打破,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数据聚合的平台,消除设备、app间的壁垒,让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查询到多个不同来源的健康数据。
第二,专注垂直,娱乐切入,让用户有逼格。手机QQ会坚持把这个垂直领域做得更透一点,为用户提供一个运动健康垂直,可以与好友一起PK运动数据,相互鼓励;可以关心家人、密友的健康数据,形成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打通联运。
第三,平台带动、聚合资源,打造链条。从数据监测(可穿戴设备,运动记录app),到数据分析(在线问诊、在线诊断等),再到后面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美体方案、在线挂号等),我们会把全公司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围绕用户去把整个链条打通。健康数据的管理是提供健康服务的基石,在数据打通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整合各健康服务的资源,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服务。
这里面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不多。数据监测我们自己不做,我们也做不了,我们有合作伙伴。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做,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数据拿来跟合作伙伴去聊,比如腾讯刚刚投资的丁香园。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美柚、薄荷这类网站,包括一些诊所,一些在线体检机构,都可以有这样的解决方案提供给我们。所以我们把这些全部整合到一个链条里面去,对用户来说,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更多推荐

数据,设备,领域,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