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
江西南昌 - 光裕堂
“天井”一词出于 典籍 ,原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如《 孙子兵法 》中“凡地有 绝涧 、天
井、 天牢 、 天罗 、 天陷 必巫去之,勿近也。”作为一种 建筑空间形态,“天井”普遍存在于明清至今的中国传统民居中。“天井”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实迹可考。不过,因木骨泥墙的地面房屋由 穴居 而生发,屋居中的“井空间”由穴居中的“坑井”进化而来,逻辑上应是“天井”。故天井在中国古已有之,大概不会迟于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四合院。
天井是指 宅院 中房与房之间或 房 与 围墙 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在探讨古建中的天井庭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四合院、天井式住宅、围龙屋、吊脚楼、窑洞。
1.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围起来之后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
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中式四合院中式四合院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四合院(三进式)
国内目前保存比较好并且知名度比较高的四合院在北京,成为北京四合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天井式住宅
天井式住宅,在住栋内部设置天井的住宅。天井式住宅增加了住栋内部的临空面,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利用天井采光通风,可以加大栋深,减少每户面宽,做到节地和节能。
更多推荐
天井,中国,房屋,住宅,空间,传统,建筑,采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