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新常态下共享经济的产业创新模式
从经济新常态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途径。结合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新机遇,共享经济通过发掘闲置资源的稀缺性,完成在不增加资源需求总量的情况下增加社会的总供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实现创新消费模式和创造就业机会等功能。通过对闲置资源经济价值进行开发、融合、节约和再造式的产业创新,共享经济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绿色性和开放性,为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标签:经济新常态;共享经济;产业融合
doi:10.ki.1672-3198.2016.29.036
1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调整
习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主要指出了我国经济步入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经济结构转向关注第三产业,经济驱动因素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长期经济发展形势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新常态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将从消费需求、投资需
求、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总量水平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源出口和低端制造业、工业的发展,粗犷的生产方式没有实现资源的全面利用,由此也形成了大量的闲置的被忽视的资源。基于这些闲置资源的稀缺性的价值,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
2 共享经济的发展和作用途径
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把个人闲置的经济资源重新投入经济活动,发挥闲置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闲置资源的开发在不增加新的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实现了供给能力的增加,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共享的方式,转移闲置资源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共享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水平并降低实际产生的交易成本。而互联网渠道为共享经济带来了更宽口径的参与方式,通过创造新的消费方式,共享经济培育了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新常态下,共享经济优化了经济结构中的所有制、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推荐
经济,资源,共享,闲置,常态,方式,发展,产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