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质量通病
1. 1.1 室内生活给水管材选择不全理
(1) 室内生活给水管使用镀锌钢管、铸铁给水管或无缝钢管;
(2) 屋顶、外墙等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选用塑料管,且未采取防晒、保温措施。
1. 1.  2 阀门安装前未试压
(1) 阀门安装前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或抽检数量不够。
1. 1.  3 用水点水量水压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
(1) 给水管道系统通水后,部分用水点水量水压达不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1. 1. 4 给水管道渗漏
(1) 管道连接处或管道与设备(卫生器具)连接处滴水渗漏。
1. 1. 5 给水管道或水箱结露
(1) 管道通水后,夏季管道(或水箱)周围积结露水,并往下滴水。
1. 1. 6 给水管穿室内楼板或墙体施工不规范
(1) 未按规范设置防水套管;
(2) 未按规范设置防水套管;(或预留孔洞),在管道安装时,穿越楼板或墙体处随意开洞、割筋。
(3) 套管的尺寸、位置及高出装饰面高度不符合要求;
(4) 保温管道穿墙处结露;
(5) 管道与套管之间渗水;
(6) 套管与楼板接触处渗水。
1. 1.  7 给水管支(吊架)及支墩安装不合格
(1) 支吊架选型不合理,如:有防晃要求的未设置防晃支架、有热伸长的管道未按设计(或规范)设置滑动支架等;
(2) 支吊架根部选型不合理,固定不牢靠;
(3) 制作支吊架的型材过小,与所固定的管道不相称,制作粗糙,切口不平整,有毛刺;支吊架不预先进行除锈刷一道防锈漆,直接固定安装后才刷防锈漆;
(4) 塑料管与金属支吊架间未设置非金属垫或套管、铜管与金属支吊架间未设置橡胶垫。
1. 1.  8 给水立管及多用水点配水支管未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或阀门
(1) 给水立管及多用水点配水支管未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或阀门。
1. 1.  9 室内暗设给水管道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
(1) 暗设给水管道直埋于建筑结构层中;
(2) 敷设在找平层或非承重墙上的管槽内给水支管管径过大;
(3) 直埋金属给水管道未做防腐处理;
(4) 暗埋管道未做管道位置标识。
1. 1.  10 水表安装不符合要求
(1) 水表安装于潮湿阴暗处,阀门配件生锈,不便于维修和抄表;
(2) 水表外壳距墙内表面过近或过远;
(3) 水表与表前阀门的直线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
(4) 水表组接口处有渗漏;
(5) 水表组安装水平度不符合要求。
1. 1.  11 立管距墙过远或半明半暗
(1) 立管距墙过远;
(2) 立管部分嵌于抹灰层中,半明半暗。
1. 1.  12 给水系统未按要求进行冲洗和消毒
(1) 以系统试压后的泄水代替管路的系统冲洗;
(2) 消毒时浸泡时间不足,加药量不够;
(3) 冲洗、消毒不彻底,用水点出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
(4) 不认真填写冲洗、消毒记录,无据可查。
1. 给水设备安装质量通病
1.2.1 水池无水位计
(1) 水池无水位计。
1.2.2 人孔、通气管、溢流管无防虫网、人孔盖无锁
(1) 人孔、通气管、溢流管无防止昆虫等爬入水池(箱)的措施;
(2) 人孔盖无锁。
1.2.3 水池溢流管或放空管直接排入雨、污水井
(1) 溢流管、泄水管的出口与排水构筑物或排水管道相连接;
(2) 溢流管、泄水管口标高低,淹没在集水坑内。
1.2.4 水池防水套管与池壁之间渗水
(1) 水池防水套管与池壁之间渗水;
(2) 防水套管与管道之间渗水。
1.2.5 水泵减振及防噪声措施不好
(1) 水泵运转时振动较大;
(2) 水泵运转时噪声较大;
(3) 水泵运转时管道有振动。
1.2.6 水泵停泵时产生水锤
(1) 水泵出水管上无水锤消除装置;
(2) 水泵出水管上有缓闭式止回阀或消声止回阀,但停泵时仍有水锤现象。
1.2.7 水泵软接头安装后产生静态变形
(1) 软接头的两法兰盘不平行成喇叭状或不同心;
(2) 软接头处于静态被拉、压状态。
1.2.8 水泵吸水管上异径安装错误
(1) 水泵吸水管上未安装偏心异径管;
(2) 偏心异径管安装时斜边不是朝下。
1.2.9 泵房管道支吊架偏小或间距偏大
(1) 泵房管道支吊架规格偏小;
(2) 泵房管道支吊架间距偏大。
1.2.10 地沟排水入集水池处无侧向箅子
(1) 泵房内未设置排水地沟;
(2) 泵房内地沟排水入集水池处无挡垃圾的侧向箅子。
1.2.11 集水池无盖或设置固定盖板,池内潜水泵未自控
(1) 地下室集水池无盖;
(2) 清理集水池时,集水池盖开启不方便;
(3) 集水池内潜水泵不能随水位升高自动控制排水。
1.2.12 减压阀前后无压力表、阀门、过滤器

更多推荐

安装,管道,水池,吊架,给水管,设置,水泵,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