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从小时候起就应进行美育,那么在幼儿园小班进行美育活动更显得迫切了。小班所进行的美育的重要途径即是: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小班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会出现孩子“不敢”动手,“懒得”动手,“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那么怎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小班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快乐地学画呢?我觉得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渗透游戏因素,在游戏中“玩”绘画,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应从视觉角度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 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和材料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应从视觉角度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 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和材料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知识
经验缺乏想象力弱。在绘画活动中一般不愿拿笔,有的甚至有思想负担一看见笔和纸就哭,直叫“我不会”,真叫人头痛。他们对美术活动越缺乏目的性,不会做意志上的努力,而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教学中提供的各种感兴趣的刺激,才能激起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创设游戏情境,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再说小班幼儿刚刚接触到美术活动时还没有经验,兴趣尚未稳定,随着环境和各种刺激他们就会逐渐对美术活动感到饶有趣味,带着喜好的积极情绪,热心愉快的参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游戏法”让美术活动过程是游戏的过程。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作、玩玩中进行,这可以使幼儿自然、轻松而愉快中获得绘画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游戏的导入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游戏的导入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
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毛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毛线”,学习画圆圈线。我们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绘画融入游戏中,在绘画时幼儿感到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害怕了,创造自己的绘画方法、特点,这样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的尊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简单的事物。
二、贯穿整体思想,优化教学方法
我首先注重的是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画。 当幼儿拿着画笔乱涂乱画初出效果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惊讶、喜悦。伴随着这种愉快的经验,他们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有了兴趣,就可以传授幼儿简单的绘画技能。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是提高幼儿绘画自信心的首要条件,孩子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能,就不会在胆怯和不自信。
与此同时我们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画”不断给幼儿创造机会,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选择游戏性的教材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对于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来说,选材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教师只是盲目地根据目标或者活动进度来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这样很多内容较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在选择幼儿的绘画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必须具有游戏性,但我们在选材时,也并不是不考虑目标了,我们应该在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做到以下三点: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应从幼儿的喜好角度选择题材。小班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活动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得是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由于小班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
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并具有游戏性的题材。
2.抓住教育契机,在游戏中找教材
游戏是小班幼儿主要的活动,我们在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玩了许许多多的游戏,殊不知在这游戏活动中暗藏着许多绘画教学内容。如,我们在跟小班孩子玩音乐游戏“网鱼”,我们就可以让幼儿学画斜线—“鱼网”;在玩体育游戏“老鼠笼”中,让幼儿画横线、竖线当作“画栅栏”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教学内容。
3.注重绘画材料的丰富性,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小班时期的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支配能力差,因此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绘画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为幼儿提供各种“蔬菜、瓶盖”等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棉签让幼儿点画;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这些丰富有
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活动,提高绘画创造能力
有了好的题材,还必需进行合理指导,这样才能实现选材的价值,达到学习的目标。游戏是小班幼儿的主导活动,他们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作—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的,因此我们在指导上应让游戏贯穿幼儿绘画全程中:
1.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在活动的开始,应以游戏的口吻导入,应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各种游戏、故事表演等形式引入,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利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而绘画活动中有些技能练习是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利用幼儿喜欢游戏、喜欢模仿、爱表现的心理,巧妙地把美
术活动融合在游戏中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各种技能。如绘画活动“小鱼吹泡泡”,活动一开始,我吹出了很多泡泡,让幼儿追泡泡、抓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并用儿歌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许多五彩泡,有大有小真漂亮,飘来飘去飘上天”。幼儿由此对泡泡充满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幼儿帮助小鱼吹泡泡,幼儿饶有兴趣地在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高高低低的彩色泡泡。第一次作画,幼儿就显得比较大胆,画面色彩鲜艳,画完后我还让幼儿互相说说谁吹得泡泡最多,谁的泡泡颜色最漂亮,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更激发了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在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感到是在游戏,没有压力,没有任务,自始至终都很轻松、快乐,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绘画基本技能,而且对绘画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绘画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如在手指点画《小蝌蚪》中,我
先引入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观察挂图,并示范手指点画,并配上儿歌“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幼儿在儿歌的提醒下表现得很投入,在不知不觉中,就在画有荷叶的纸张上画满小蝌蚪,并注意画面整洁,然后小朋友戴上头饰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又如小班幼儿绘画时经常会一支彩笔用到底,不知道调换颜色进行绘画,我就对孩子们说:“黄色笔宝宝表演累了,要回家休息了,现在该轮到红色笔宝宝上台表演节目了”等等。游戏化的指导语言让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美术技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三、引导幼儿在游戏环境中发展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苹果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玻璃珠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苹果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玻璃珠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
四、正确评价幼儿作品,促进健康发展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 客观、公正、公平、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宜采用横向比较等评价方式。我认为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都会努力地去准备一些与绘画内容及其相关的物体形象,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每一次的作品讲评,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我想:游戏化的评价可以避免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 客观、公正、公平、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宜采用横向比较等评价方式。我认为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都会努力地去准备一些与绘画内容及其相关的物体形象,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每一次的作品讲评,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我想:游戏化的评价可以避免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更多推荐
幼儿,绘画,游戏,活动,小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