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石中有害物质限量》协会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石中有害物质限量》协会标准编制组
2019年1月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石中有害物质限量》协会标准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中建材联标函【2017】61号文,下达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关于印发2017年第三批协会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由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石中有害物质限量》(计划号:2017-49-xbjh)协会标准。
1.2主要工作过程
编制组接到任务后,联系了国内有代表性的生产单位,详细了解企业对产品工艺以及有害物质控制的情况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收集相关标准资料,并起草了标准初稿。
2018年3月,编制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各参编单位及专家共1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对标准的工作内容以及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分类,并根据调研以及各生产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确定了产品中涉及的有害物种类,并确认了相关测试项目的测试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2018年4月,收集相关标准资料,对国内外情况进行调研,与编制组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收集了大量验证试验样品,在各生产单位的支持下,此次共收集到36批次的样品。
2018年6月-10月,通过前期调研以及与相关专家的不断讨论沟通,逐步修改验证试验方案,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收集样品开展验证试验。
2018年11月-12月,对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次召开了标准编制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调研情况、验证试验情况,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全面讨论,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在此过程中,编制组充分了解了各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在国内外的控制情况,收集了国
内外相关标准。并与相关企业人员就有关人造石可能涉及到的有害物质进行了探讨,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交流,了解了产品的生产工艺及使用环境。同时,生产企业还提供了企业自身用于国内生产、出口所采用的技术指标要求以及国外相关信息和检测标准等大量宝贵的参考信息,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1.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自接到任务以来,工作组成员共同参与了前期调研、资料及样品收集、标准讨论、验证试验等工作,不但提供了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验证试验,同时也为工作组提供了大量人造石产品有害物质控制有关的资料信息。
1.4项目背景
人造石主要包括人造石实体面材、人造石石英石、人造石岗石等,通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饱和树脂等为粘结剂,以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等无机矿物为填充料,加入颜料及其他辅助剂,经搅拌混合、固化而成。与天然石材相比,人造石在克服天然石材诸多缺陷(如毛细孔多、耐污染性差、裂纹、色差等)的基础上充分保留了天然石材的质感,并以耐污染性好、易清洁、花纹色彩丰富等优势大量应用于建筑工程装饰装修中。
我国是人造石生产和市场应用的大国,一方面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大批出口欧美等世界各地,一方面国内的应用市场也越来越大,需求量明显增加。据树脂协会不完全统计,仅用于人造石行业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每年就达70万吨左右,全国大大小小人造石生产企业近千家。人造石已成为橱柜台面的首选材料,并广泛应用于卫生间洗面台、窗台、餐台、商业台以及墙地面等各种室内场所。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市面上提供的人造石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行为极为不规范,为质量低劣,低价倾销的人造石材产品打开了方便之门,影响人造石材的市场形象,危及行业的正常发展。有研究表明:采用劣质原料的产品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存在引入可溶性重金属的可能,从而造成食物污染。同时在人造石业内,尚有一些石材制造厂家,生产设备落后,仍在沿用已淘汰的常温固化工艺。这些企业生产的人造石产品效率低、质量差。为了生存,他们没有在生产设备上进行改造、没有对落后的生产工艺进行调整,而是使用低劣的甚至是添加了有毒有害溶剂的树脂,以牺牲产品性能来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价格、低质量的石材产品投放市场,造成恶性竞争,而残留在产品的有害有机稀释剂会极大伤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因此,其安全性的评价变得日益迫切。
我国目前也只有行业标准JG/T463-2014《建筑装饰用人造石英石板材》中规定了台面用人造石英石的可溶性重金属限量,暂无其他针对其有害物质限量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加之各检测机构间有害物质限量的测试方法有差异,可比性较差。因此,希望通过《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石材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规定合理适宜的项目、参数要求并统一试验方法,为人造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可靠依
据。
1.5行业调研情况
见调研报告。
1.6资料收集情况
见调研报告。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的说明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
在本标准的编写过程中注意贯彻协调一致的原则,与已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相协调。既考虑相关规范标准,更注重产品的实际生产应用情况和质量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强调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试验方法尽量采用已有的国际或国家标准。
2.2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
1)范围
本标准用于台面、地面及墙面等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石材中有害物质的控制,主要包括人造石实体面材、人造石石英石、人造石岗石等。编制组考虑到,人造石材在近几年室内装修中用途较为广泛,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并未进行详细分类,同一款产品可用于地面也可用台面或墙面,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的环境对人造石材有害物释放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标准并未对不同使用部位的产品进行分类控制,而是对人造石在不同使用环境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了限量要求。
2)有害物质的确定
TVOC、苯乙烯:
2017年质检总局开展的人造石产品风险监测活动中,各质监机构提出了各种监测项目,如挥发物总含量、苯乙烯类挥发物、重金属、放射性、烟毒等。抽查50批次的样品中,100%检测出VOC,范围在0.178~0.586mg/m2h。也考虑到在人造石以及树脂原料生产中会添加一定量的苯乙烯,因此,
本协会标准也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以及苯乙烯作为主要关注的有害物质。
可溶性重金属:
2016年我中心也进行了人造石有害物排查,十组样品中,检出铅溶出量在24~35.6mg/kg。而劣质颜料的使用也会造成大量可溶性重金属的引入,人造石材产品无论国内外均被大量用于厨房台面,与食品长期接触,重金属的溶出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可溶性重金属含量也应作为主要关注的有害物质。
卤代烃:
通过与各生产企业讨论沟通中发现,某些树脂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牟取非法利润,在生产销售的不饱和树脂中加入诸如:二氯乙烷、三氯甲烷等不参加交联化学反应的溶剂。这些溶剂,不参与树脂的交联化学反应,作为溶剂单体,在人造石生产制造过程中大部分挥发至操作环境和大气中,一部分残留在人造石制品中长期缓慢释放,危害极大。
根据2017年5月5日关于《中国不饱和树脂行业禁止添加不能发生交联反应的有毒有害溶剂自律公约》中提到,禁止添加不能发生交联化学反应的有毒溶剂,部分代替苯乙烯交联剂。因此,根据不饱和树脂协会的行业公约要求以及生产企业提供的现可涉及到的不参加交联化学反应的溶剂,将卤代烃(包括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的限量也纳入到此次标准中,从原料上把控产品安全。
放射性核素:
材料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铀、钍、镭、钾等,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会放出α、β和γ等各种射线,以外部辐射方式对人体造成伤害。而镭、钍衰变后会成为氡,可随空气中尘埃等悬浮物进入人体,对人体内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微量的放射核素照射,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但若达到一定的计量,就会破坏人体的细胞结构,影响造血系统、破坏免疫功能,使受伤的细胞发生变异而导致各种癌变的可能。由于人造石生产过程中会添加一定量的矿物或废矿废渣作为填充料,其中就会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可能,我国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也有专门的强制标准要求,因此将放射性核素限量也纳入到此次标准中是十分必要的。
3)测试方法的确定
a)可溶性重金属的测定
目前人造石英石可溶性重金属是按照GB18584-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中引用的方法GB 9758-1988测定的,即采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处理试样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液中的重金属元素。但由于AAS是单元素测定,操作较为
更多推荐
人造石,标准,产品,生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