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风2019年11月理论研究
DOE10.ki.1671-7341.201933159丝路视域下法国室内中国风家具装饰研究
王荻胡铭
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步伐的现如今,中国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势力发展创新道路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研究丝绸之路本身的地位与价值推进着东西方间不断的文化交流,增进东西方的相互认识与理解,有利于以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全球化经济。本文将藉由在丝路视域下17-18世纪法国建筑艺术风格的变迁来理析出家具装饰的特征,力求揭开17-18世纪法国室內中国风家具装饰从发展到高潮最后消亡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建筑艺术风格;法国室內中国风;中国风家具装饰
如设计大师老沙里宁所说:设计家具一定要从建筑的角度考虑,设计建筑一定要从城市的角度考虑。这种总体设计观念正是西方设计的精华。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建筑和以家具为代表的日用设计门类总是被看成一个整体,从而为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总体的设计观念。⑴在这种总体设计观念上的东西方不谋而合的相互认同着。研究17-18世纪法国室内中国风家具就随着那个时期的西方建筑艺术
风格来展开,不同艺术风格时期家具的种类大致有:橱柜、写字台、椅子、带华盖的床、床架、扶手椅、沙发、壁炉屏风、桌子、镜子等等。经由洛可可艺术风格所展示的中国视界:是奇异的中国、是魅惑的中国、是西方眼见的中国,然而却不具有中国的本质与真实。中国风作品在西方艺术脉络中,从来都不是重要的艺术流派,但却在奇妙的混杂与交融之中,揭示岀西方艺术的真实本质与西方知识的建构基石随着古典主义传统的回归,与洛可可 水乳交融的中国风设计也进入了尾声,新古典主义在驱逐中国风的同时,也出现了将两者融合起来的设计风格对某些人来说依然是魅力无穷#%3&
1巴洛克艺术风格时期的中国主题(Chinese motifs),在家具而言只是时兴的装饰挪用风格之一
17世纪的西方由于地理知识的缺失,西方人分不清楚中国与日本、印度的区别,在懵懂中就展开了异国情调的东方想象。英国学者赫德逊(G.F.Hudson,1903-1974)在《欧洲与中国》一书中,研究洛可可风格发展脉络并认为:
中国工艺品在欧洲的流通只是洛可可风格形成的条件之一,法国是十七世纪欧洲优雅风尚的主要鉴定者,没有一场许多事件的运动造成了法国鉴赏传统的动摇,这种风格就不可能兴起,直到十八世纪左右的欧洲或者至少是天主教的欧洲美术,一直是被巴洛克风格所统治」4%
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于视觉上所表现的绚丽、动态,以鼓舞世俗民众的狂热信仰为用,佐以庄严的旧教仪式为人震慑而崇敬,并将此时代的艺术审美转向传统的美善崇高与宗教精神为依归。在十七
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ins XIV,1638-1715)也采用巴洛克艺术的宏伟与华丽,以此来增加宫廷生活的趣味,并藉此以达到宣扬其作为君王伟大的目的。法国国家档案馆中的一份材料记载了1667年某次宫廷活动的盛况,%5&有文献史料可获悉法国宫廷早就开始以中国人的形象为类似的节庆活动助兴。法国发展岀贵族专有的巴洛可式样,此式样以宫廷家具设计师布勒(Andre-Chares Boull e,1642-1732)为路易十四所制作的镀铜五斗柜等家具作品与宫廷画家里各(Hyacinthe Rigaud,1659-1743)所绘的路易十四肖像画为代表。这个时期法国宫廷或贵族官邸中出现的巴洛可式样家具上出现了一种时兴的中国主题'Chinese motifs)的装饰风格,比较常规的做法是:(1)细木工家具用装饰遮没家具构架,将家具上的玳瑁或镀铜装饰做成中国主题的装饰风格,如:中国建筑、中国人物、植物、花卉、鸟类等主题;(2)在家具装饰上使用玳瑁、金属、黑檀、紫檀、花梨木、黄檀和桃花心木等材料的镶嵌细工岀现中国主题的几何图案,如:菱形、窗棂格等;(3)在家具上使用 中国油漆,红色或黑色的底漆搭配金色漆画或是拆解来自中国的时髦品作为家具上的镶板,题材大多中国人物风俗故事、中国园林或山水植物等;(4)在家具装饰上通过镶嵌中国瓷片、丝绸、宝石、象牙等东方材料来表达中国主题,题材很丰富华丽异 常。除此外,在法国社会上中国主题的装饰风格的中国家具也被通过戏剧这一公开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所推崇着。女0:1692年在法国上演的舞台剧《中国人》,两踏着由小提琴演奏的所谓东方音乐,一个重要人物角色“中国博士”的岀场,就被设计成从一个中国橱柜中走出来,同时吹嘘着自己的身份与才能。随着法国宫廷影响至整个法国风尚对中国主题审美意识的逐渐养成,巴洛克沉重壮大、内敛庄重的风格这般的隆重逐渐转折成轻逸,风格也渐转为淡雅与欢快,并以活泼的气息来消解
沉壮的结构,展示洛可可的精巧与细腻。这种审美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中国工艺品在欧洲贵族间的收藏热潮的影响。此风格作品真正在欧洲各地流传是始于十七世纪后半期,与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风格正好重叠。其研究进一步说明巴洛克时期的中国印象因此,巴洛克艺术的中国主题风格的家具设计特征除了展现厚重辉煌的豪华气派与光亮耀眼的装饰效果之外,最显著的便是脱离现世,充满飘渺神秘幻想的异国情调。然而,巴洛克的辉煌壮丽风格,于路易十四去世(1715年)后渐转消弥,皇室的豪奢品味渐转削弱,洛可可艺术作为巴 洛克艺术之延续与变异,巧妙地表达了十八世纪欧洲新兴阶级的审美意识。
2洛可可艺术风格时期逐渐形成为中国风(Chinoiserin),在家具装饰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巴洛克中国主题)Chinese motifs)在气质上有相当区别
在这个时期关于中国的地理概念也变得清晰起来,人们虽然不太分得清中国与日本,但人们是被穿着漂亮丝绸绣袍的离奇有趣的人物所吸引的,被东方那奢侈逸乐的生活所激动。十八世纪初宗教怀疑主义逐渐深入扩大,启蒙时代开始动摇信仰的基础,法国君主政体在剥夺贵族的政治力量后一蹶不振,致使法国的王权统治以悲惨的结局以告终。古典的巴洛克传统随着王权的消殒而衰弱,浑厚庄严的风格在十八世纪的宗教主
185
更多推荐
中国,法国,家具,风格,装饰,主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