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021.04 /
北京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典型经验
朱  隆  孙  磊  刘海莉  赵尹鸣  张  君(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北京 101160)
摘 要 2018年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和低
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本文分别对顺义区、延庆区、通州区、昌平区、房山区、密云区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危房改造;住房安全;经验
Abstract:Since 2018, Beijing has focused on the goal of "Housing Security" to promote the renovation work of dilapidated houses for four types of rural key objects and low-income peopl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novation experience of dilapidated rural houses in Shunyi District, Yanqing District, T
ongzhou District, Changping District, Fangshan District and Miyun District respectively,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ousing security work in our country.
Keywords:rural areas, renovation of dilapidated buildings, housing security, experience
履职尽责,倒排工期,切实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从2019年3月开始区住建委每月月底召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会,传达落实市级最新要求,通报全区工作进展,解决各镇工作困难,部署下个月具体工作。
(2)严格资金管理,创新补助方式,助力百姓住有所居
严格资金管理。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执行《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6〕216号)的相关规定。向各属地政府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及管理的通知》,要求拆除重建按照危房拆除新房开槽、新房主体完工、新房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加固维修按照开工、墙体房梁等主要部位加固完成、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农户手中。
创新补助方式。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是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这类人群经济实力薄弱,不敢举债建房,北石槽镇、南彩镇、李桥镇、仁和镇、南法信镇等属地政府制定镇级补贴方案,形成了中央、市、区、镇四级的资金补助政策,解决了农户举债建房的顾虑。
(3)运用“互联网+”“党建+”等多种手段,扎实做好政策解读工作
顺义区住建委多次组织监理单位讲解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标准和施工要点,并进行现场答疑。开通危房改造工作微信群,加强与镇村和监理的沟通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住房怀有美好向往,但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是鳏寡孤独,或是常年患病,或是身体、精神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居住在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危房里。这些困难群众一直是习总书记和各级政府最牵挂的人。2018年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略 “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工作。
一、顺义区: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推动
1.顺义区农村危房改造整体情况
顺义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667户,其中541户实施危房改造(4类重点对象194户 ,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家庭374户),126户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截至2020年6月30日,竣工667户,整体竣工率100% ,验收667户,验收率100%(含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
2.典型经验做法
(1)层层压实责任,组建工作专班
顺义区政府将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纳入全区督查事项,明确各单位任务目标,促使各相关单位主动上前,
流,及时布置传达工作要求。对于未开工的农户,不仅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做好政策讲解及引导工作,还调用社会关系说服其进行改造,根据各户情况,归类划分,逐一梳理,制定相应解决办法,确保早日开工,不落一户。对无改造意愿的农户,制定《顺义区农村危房改造特殊问题处理意见》,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
(4)先审方案再施工,试点之后再推广,让老百姓住得安心更舒心
方案联合审核。顺义区住建委制定并印发了《农村危房改造施工资料备案的通知》,改造项目必须出具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加固维修还需出具专项加固方案。开工前,农户和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和方案共同签字确认后交由镇政府审核,待镇政府审核后报区住建委备案,区住建委组织召开方案联审会,联审通过后方可实施改造。
样板示范推广。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推动”的思路,对于有维修加固难点的房屋,在监理
单位实地确认后,指定一间房屋先进行样板改造,改造后组织监理、属地政府、施工队伍等多方进行现场论证,在确保改造效果符合建设标准后,推广实施。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各镇工作人员也能掌握加固维修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确保了房屋维修加固的顺利实施。
3.百姓声音
以顺义区大孙各庄镇田各庄村孙广瑞为例。
孙广瑞一家2口人,居住在约70平方米的砖木房子里。经房屋安全鉴定,房屋危险性等级为D 级,属于严重危险级别。主要问题有:(1)墙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存在松动和开裂;(2)承重墙存在裂缝,梁、柱存在裂缝。
孙广瑞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但是对于危房改造这件事,他很“倔强”,担心自己没有财力和精力改造。即便房屋被鉴定为最危险的D级危房,即便区住建委、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多次轮流劝说,他也执意不肯改造。
考虑到孙广瑞长期因病卧床,又居住在有着巨大安全隐患的危房里,区、镇、村三级工作人员在多次劝说无果后,想到了动员孙广瑞亲友、家属和村民一起给他做思想工作,解除他的顾虑。最终孙广瑞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同意对房屋进行改造,新建的房屋已于2019年12月24日通过验收,孙广瑞一家人高兴地住进了抗震安全、节能保温的房子里(图1)。
当工作人员事后回访时,在问到对房子满不满意时,孙广瑞这样说:“满意!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为了我的事专门跑这么多趟,之前是我没转过弯儿。”
二、延庆区:应改尽改,全面、全力推进危改工作
1.延庆区农村危房改造整体情况
延庆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计888户,其中756户实施危房改造,132户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截至2020年6月30日,竣工756户,整体竣工率100%;验收888户,验收率100%(含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
2.典型经验做法
(1)建机制、广宣传、筑基础
自2018年工作开展以来,延庆区认真落实中央和市级相关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制定并印发了《北京市延庆区2018-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由区级各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工作任务、流程和标准;建立“一周一调度”制度,每周由主管副区长主持召开危改工作调度会;
在各乡镇成立了危房改造工作
图1 孙广瑞家改造过程中和主体完工后的照片
30/ 2021.04
专班,由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
为了让广大农户及时、详细的了解惠民政策,做到“应改尽改”,延庆区向各镇、村印发了大量宣传材料,并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危房改造相关政策和标准,做到家喻户晓,并随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改造任务。
为了精准施策,该区组织镇村干部展开深入全面的摸底调查工作,摸清全区危房底数,梳理、建立工作台账并及时更新信息系统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夯实基础。
(2)入一线、想对策、渡难关
由于农村危房改造困难群体类别多、情况复杂,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延庆区住建委工作人员不忘使命,扎根镇、村一线,全力推进各阶段工作。
在2020年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攻坚时刻,又遇到新冠肺炎这一突发疫情。由于全区采取了严密的社会防控措施,严重影响危房改造工作正常复工。但农村危房改造做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如期完成,没有任何退路。面对挑战,延庆区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把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来抓。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工作人员深入各镇、村和农户家中,梳理出影响进度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外地施工队无法返京或返京后无法进村,且当地施工队伍紧缺,造成施工进度停滞;二是由于疫情影响,建材及人工成本增加,导致资金困难,部分改造户打算放弃改造。
面对以上问题,延庆区采取措施逐条攻破:针对施工人员进村难的问题,全区制定统一政策,允许隔离期满且测温合格的施工人员进村施工。针对施工人员紧缺问题,提供延庆区建筑工匠名单,并积极为改造户寻找施工队伍。针对部分改造户中途放弃问题,根据情况分类施策,确实无法继续改造的采用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在各方力量帮助下可以继续改造的按原计划实施。经过不懈努力,全区所有村庄改造户做到了“应改尽改”,确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务(图2)。
3.百姓声音
以旧县镇北张庄村为例。村民霍皂德家的房子大约建于1975年,尽管有几次修葺,但经历了40多年风吹雨打的老房子已然十分破旧。“我那老房的柱和墙上裂了好多缝,房顶漏雨窗户漏风。这几年一下大雨,村里就把我接到村委会去,不让我住自己的房子。”霍皂德说。
旧县镇北张庄村工作人员帮助霍皂德申请了危房改造,经鉴定,他家的房子符合改造标准,被纳入D级危房改造,补贴6.8万元。2019年5月,霍皂德的新房子正式开工,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建设,老两口终于住进了新房子。
走进霍皂德的新家,四周墙壁被粉饰一新,铺着瓷砖的地面干净整洁,洗碗池、洗衣机、电视机等家居用品一应俱全,厨房里也接上了自来水,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大炕上,让屋子显得格外温馨。“我真没想到,70多了还能住上新房子,感谢
国家这么好的政策!”霍皂德激动地说。
郭春根家改造前后照片
赵相有家改造前后照片
刘玉林家改造前后照片
三、通州区:让新房子看着结实,住着踏实
1.通州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整体情况
通州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324户(4类重点对象135户,低收入群众189户)。其中,115户实施危房改造,209户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竣工115户,整体竣工率100%;已验收324户,验收率100%(含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目前实施危房改造的115户补助资金均已拨付。
图2 部分农户房屋改造前、后对比照片
31
2021.04 /
32/ 2021.04
2.典型经验做法
(1)高站位、高标准开展工作
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通州区高站位、高标准谋划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制定并印发了《通州区开展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规范了工作流程,细化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标准,并将农村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城乡融合,为副中心建设发展营造稳定环境。编制印发《通州区美丽乡村农宅建设(新翻建)技术要点(试行)》10000余册,为农村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农宅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实操性强的技术标准,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2)精准识别建台账,民意先行定方案为确保危房改造工作落到实处、改出实效,通州区将摸底调查工作放在前面,多措并举,严把确户、上账关。首先聘请专业房屋安全评定机构,对全区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农宅开展房屋安全评定。评定完毕后,再对危房改造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依托多个职能部门,对申请人身份、是否享受过补贴、名下房产等情况进行逐一排查核实。经精准识别,最终建立危房改造台账324户。
对进入台账的农户,坚持民意先行的原则,由各乡镇结合镇域情况,逐一入户宣讲调查,详细介绍危房原址翻建、维修加固、异地集中新建、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房等多种解危方式,充分尊重农户意愿,
“一户一策”,为农户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3)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危房改造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通州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克服工作任务紧急、工作人员少的困难,党员主动向前一步,不断发挥榜样的力量。不论是寒冬酷暑,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下沉基层一线,主动开展服务,深入乡镇、村委会、农户家中宣传危房改造政策,答疑解惑,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督促工程进度,同时对改造房屋进行巡查,发现施工问题立即同监理公司沟通,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农户建房质量安全。自2018年工作开展以来,共巡查走访全区9个乡镇600余户次,足迹覆盖全部危房改造农户,得到了基层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经过两年多的推进,通州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
改造任务验收率已达100%,解决了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图4)。
3.百姓心声
以通州区漷县镇曹庄村为例。
孙万顺,今年70岁,孤寡户,没有儿女,平时生活只靠每月的低保金和养老金生活。孙万顺家的房屋屋面全部是采用橼木做的屋架,由于常年使用明火做饭且未作任何防护处理,长期熏烤房梁出现了变
形、强度下降的问题。经鉴定属于D 级危房。
受疫情影响,面对传统施工方式工期较慢的挑战,为了让老人早日住上安全房,漷县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并深入调研,主动与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对接,探索“危改”新模式,最终确定为孙万顺老人建设“装配式”住房。据了解,“装配式”住房采用模块化建设方式,建设周期短、形式多样、抗震节能效果明显。能够实现“两个一”,即:“一周主体成型,一月建设完毕”。“装配式”住房建设,是在新形势下,对于危房改造对象,无法通过自主翻建解除危房隐患的一次新突破,是为确保困难群众不住危房的有效探索(图3)。
看着新房子,七十岁的孙万顺说:“从来没想过房子还能是这样盖的。对比自家的老房子这新房
子看着就结实,住着心里也踏实!”
图3 孙万顺家改造前、
后及房屋施工中照片
33
2021.04 /
四、昌平区:“解危”只是过程,安居才是
目标
1.昌平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整体情况
昌平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61户,其中338户实施危房改造(4类重点对象157户,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家庭181户),223户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竣工338户,整体竣工率100%;已验收561户,验收率100%(含其他方式解决安全住所)。
2.典型经验做法
(1)群众主体,提升改造内动力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采取召开区、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进村入户、发放农村危房改造口袋书、明白卡等宣传资料的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相关政策及标准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对改造有疑虑农户,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策讲解,积极协调解决农户建房的实际困难,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措施,消除农户顾虑,激发改造热情,调动改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改造内动力。
(2)担当使命,发挥第一书记作用
针对个别农户对改造不积极,思想反复的情况,及时联系驻村第一书记做其思想工作,经多次上门与农户沟通讲解危房改造的背景、意义、政策,以及居住危房的不安全性、改造后的益处等,该农户最终转变了想法
同意改造,随即联系好本村施工队伍当着第一书记面开始拆房,至此全区最后一户危房得以顺利开工建设(图5)。
(3)公开透明,严格操作程序
注重审核,选准改造对象。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镇、区两级公示制度,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对反映的问题
要及时核实处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级评议公示、镇级审核公示、区级确认”四个程序进行。
(4)强化监督,严把质量安全关
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改造期间,区危房改造办公室、监理单位、第三方机构及各乡镇不定期对危改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好巡查记录,确保过程安全。在改造后期,采取“日检查、日通报、周调度”等形式,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3.百姓心声
以崔村镇南庄村为例。
低保户杨玉好,73岁,双眼失明,膝下无儿无女。对于自家房屋翻建,他这样说:“我之前一直住在六十年代建的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开裂,一到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我每天都住在阴暗潮湿的破旧房子里担心受怕。在这次房屋改造前,因为我本身无儿无女,没有经济收入,负担不起房屋改造的费用,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改造。镇、村干部在得知我家情况后,多次上门给我讲解危房改造政策,并委托工程队为我家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从始至终,没让我操一点心。现在我住进了整洁明亮的新房,再也不用为夏天漏雨和冬天冻得发抖而担心了,我感觉特别暖心,多亏这么好的政策,真是赶上好时代了。”
五、房山区:“天堑”变“通途”,让政策的
光辉照进大山深处
1.房山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困难群众多,改造任务重。房山区农村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在册名单约1.5
万户,经过精
胡永元家改造前后房屋照片
杨会荣家改造前后房屋照片图5 驻延寿镇下庄村第一书记指导农户开工建设
图4 部分农户房屋改造前、后对比照片

更多推荐

危房改造,工作,改造,农村,农户,房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