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名词解释-----------
古埃及建筑 
1——牌楼门
古埃及庙宇中,轴线上高大、做戒备用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眉梁。 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墙面刻有象形文字及图画。 牌楼门高大雄伟,表达了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2——玛斯塔巴 
古埃及早期帝王陵墓。长方形台状,形式源于对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 
3——太阳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形式来源于古埃及人对山体外观的理解——方锥形态,永恒的太阳神,太阳照射角锥形的光线 
4——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最高50余米,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西亚建筑 
5——山岳台 
又称观象台,是古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常建于一大平台,外形呈阶梯形,顶上有庙或祭坛。 实例:乌尔观象台 
6——空中花园 
新巴比伦城中,建筑在“梯形高台”之上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爱琴文明 
7——爱琴文明建筑
即希腊上古时代,处于克里特岛和迈西尼城周围的爱琴海一带的建筑文化,创造了杰出的
艺术成就。古爱琴建筑最早创造了“正室”的布局形式,成为后来希腊古典建筑平面布局的原型。 
代表实例:克诺索斯 米诺斯王宫,迈西尼城狮子门,阿托雷斯宝库 
 
古希腊建筑 
8——古典建筑
古希腊盛期的建筑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的建筑同称为古典建筑。
9——古典柱式
包含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古罗马五柱式(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柱式)。古希腊古典时期发展成熟的特定做法的石质梁柱组合的艺术形式,到了古罗马时期得以继承和发展扩充至五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10——雅典卫城
    是希腊古典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群之一,是雅典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雅典国家强盛的纪念碑。 
包括:卫城山门、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雅典娜雕像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古罗马建筑 
11——券柱式
古罗马建筑中,拱券与柱式相结合的构图,前者承重,后者起装饰作用
 12——Basilica
巴西利卡,古罗马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的龛,主体分为中厅和侧廊。其形制对中世纪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 
代表:图拉真巴西利卡,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13——《建筑十书》 
古罗马皇帝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并且最早提出了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拜占庭建筑 
14——拜占庭建筑
古罗马分裂后,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 建筑特点:帆拱,穹窿,彩色彩色琉璃面砖装饰 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圣马可教堂 
15——抹角拱
拜占庭建筑中,用以从方形平面向原顶过渡的结构构件,使得穹顶的支撑和平衡体系下产生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成帆拱(抹角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抹角拱的作用与帆拱相同。 
16——集中式 
即拜占庭教堂中,利用帆拱和穹窿,平面呈圆形或多边形,所营造的集中式的空间布局形式。典型实例:圣索菲亚大教堂 
伊斯兰建筑 
17——钟乳拱 
又称蜂窝拱,由一个个层叠的小型半穹窿组成。普遍出现于伊斯兰建筑中,在结构上起出挑作用,在造型上起装饰作用。
 18——穆达迦风格 
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渗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称为穆达迦风格。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或其他花纹 
欧洲中世纪建筑: 
——早期基督教 
19巴西利卡式
早期基督教建筑中,教堂平面形制之一,形制来源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 
——罗马风 
——哥特 
20哥特式建筑
又称高直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从12世纪到15世纪占据建筑的主流。其高直的形体,玲珑的装饰,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崇高、神圣和超脱尘世的效果。代表类型是哥特教堂。
 21尖券肋骨拱顶
用以调整拱脊的高度,减少拱顶侧推力的结构构件;常见形式:四分尖券肋骨拱、六分尖券肋骨拱 
22飞扶壁
哥特建筑结构上大一大创造,作为支撑承重墙中的侧向水平推力的结构构件;利用从墙体上部向外挑出的一个券形or半券形构件(亦称飞券)将墙体的的压力传递到下部的墩柱上;由于减轻了墙体的负担,使得墙墩的体量得以缩小。 
23——拉丁十字式 
西欧教堂中,由巴西利卡式发展成十字形,有短边和长边相结合,宗教象征意义明确,称之为拉丁十字。 
24——骨架券 
即肋骨拱,西欧教堂所采用的新型拱顶结构技术,骨架体系:拱顶体系(肋拱、薄板)+支撑系统(柱墩、墙墩、扶壁) 
文艺复兴 巴洛克 
25巴洛克建筑
“扭曲的珍珠”,是17世纪意大利等地在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手法,形式上看作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变形和支流 
特点:建筑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实例: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圣卡罗教堂,卡比多广场 建筑师:波洛米尼,伯尼尼
 26——西班牙大阶梯 
巴洛克手法在城市设计中的代表实例,阶梯平面呈花瓶形,布局时分时合,巧妙地把两个不同标高、轴线不一的广场统一起来,表现出巴洛克灵活自由的设计手法。设计者:斯帕奇 
古典主义-洛可可 
27古典主义 
17世纪绝对君权国家(以法国为代表),大型建筑中竭力推崇的象征中央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 
特点: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规范;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三段式的构图手法;内部空间效果与装饰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28、Rococo风格 
洛可可,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在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室内装饰风格,流行于路易十五时期,又称路易十五式。 实例: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凡尔赛宫王后居室 
29——孟莎式屋顶 
法国古典主义出现的独特屋顶形式,方底两折式屋顶。特点:下部很陡,上部坡度转变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这种形式使其内部空间非常好用。 
===================================================== 
复古思潮 
30、帝国式风格
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法国,以古罗马式样为主的古典复兴,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or洛可可手法。 代表:星形广场凯旋门 
 31、新古典主义 
18世纪中叶,受启蒙运动思想运动和考古研究的影响,向往民主共和,而兴起的古典复兴思潮,又称新古典主义。 
特点:恢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式样,讲究理性简洁与和谐之美。法国、美国以古罗马复兴为主,英国、德国以希腊复兴为主。 
代表:巴黎万神庙,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 
32、先浪漫主义建筑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第一个阶段,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
世纪的寨堡or哥特风,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有时在园林还出现东方的建筑小品。 
代表: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 
33、哥特复兴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浪漫主义复古思潮的第二个阶段,以追求纯粹的哥特式样为风格,是风格意识与国家主义的结合形成的国家浪漫主义。 典型作品:英国国会大厦
    Eclecticism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兴起的复古思潮,其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折中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常沉醉于对“纯形式”的追求。 
巴黎美术学院—折衷主义的大本营 实例: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 
34、田园城市
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城市规划理念,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 意义在于: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子城分散大城市人口,奠定了现代卫星城理论。 
欧洲新建筑运动探索 
35、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致力于建筑艺术革新的艺术运动。 
建筑观:主要体现在室内,即主张采用新的简化的装饰题材,主要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的草木形式的曲线,并大量使用于制作曲线的生铁构件。 创始人是:凡·德·费尔德 
36、“净化”建筑 
欧洲新建筑探索运动中,在奥地利、荷兰以瓦格纳、伯尔拉赫为代表的一种新建筑观点。 
主张对现有的建筑形式进行净化,使之回到最基本的起点,从而创造新形式;主张建筑造型应简洁明快及表现材料的质感,要寻找一种真实的,能够表达时代的建筑。
 37、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城出现的现代建筑运动,对高层建筑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建筑观: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在建筑造型上趋向于简洁与创造独特风格,如立面“芝加哥式窗”形式的网格式构图,并突出了功能在设计中的应用。 代表人物:L沙利文 
38、德意志制造联盟 
1907年在德国成立的一个由企业家、技术人员、艺术家组成的旨在提高德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民间组织; 
建筑观:①倡导建筑的工业化生产②提出使用新材料、新结构方式,并在建筑形式中体现出来③建筑的形象; 
代表人物:p·贝伦斯、格罗皮乌斯 
西方现代派艺术与建筑的发展 
39、构成主义 
Construction,亦称构成派,前苏联“十月革命”后,马列维奇等俄国青年艺术家组成的团体,强调体形的抽象组合,在建筑创作中强调表现结构构造的力量 典型代表:v·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
 40、功能主义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芝加哥建筑师L沙利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多推荐

建筑,形式,古罗马,结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