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童真──《平平搭积木》教学感悟(通用13篇)
            2022-12-12
    感受童真──《平平搭积木》教学感悟(通用13篇)
    感受童真──《平平搭积木》教学感悟 篇1
     《平平搭积木》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想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当同学们通过熟读课文感受到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的时候,班上最调皮的小男孩李淞洋冷不丁的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搭一间漂亮的房子给你住。”“能说说为什么吗?”我问他。“因为你每天都很辛苦,教给我们许多的知识,我们要谢谢你。”听完他的话,同学们也一致认为要搭一间最漂亮的房子给老师住。看着同学们因为急于表达而红通通的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感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我也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带着感动,我问同学们:“你们搭的房子除了给老师住,还准备给谁住?
”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都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
    生1:我要给爸爸、妈妈住,因为爸爸、妈妈也很辛苦。
    生2:我搭的房子要给爷爷、奶奶住,因为他们最疼爱我。
    生3:我要搭一个最好的房子给那些残疾人住,他们住在我设计的房子里一定会很舒服,很方便。
    生4:我搭的房子要给穷人住,马路上有很多穷人他们没有房子住,也没有东西吃,真可怜!
    ……
    听着孩子们真挚的话语,那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又一次被感动了。此时,我的心中也涌动着一种真爱,感受着同学们的真情,体验着他们的流露,我不会再幼稚的认为他们是一棵棵长不大的小树,其实他们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灿烂无比的。只要我们善于走进孩子的心灵,去读懂他、理解他、感悟他、呵护他,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精彩的舞台。我们也不再需要扮演导演的角色,我们只是一个观众,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
    感受童真──《平平搭积木》教学感悟 篇2
     教学目标 :
    1、认识11个生字, 读准翘舌音、前鼻音以及轻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读题质疑。
    1、出示积木的图片:这是什么?
    教师板书“积木”,并说说“积”的识记方法。
    2、你会搭积木吗?做做搭积木的动作。说说“搭”字应该用什么偏旁?
    教师板书“搭”。学生读读词语“搭积木”。
    3、说话练习:我用积木搭了(                  )。
    4、有个小朋友也很喜欢搭积木,他的名字叫平平。
    ①教师板书“平平”,学生注意观察。
    ②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平”字?
    5、根据老师提问读好课题:谁搭积木?平平干什么?
    6、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平平的?
    (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搭积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给生字做上记号,同桌一起拼拼读读。
    2、分组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这  住)    (很 间)    (搭 些 都 没 )( 呢 啊 ) 
    ① 指名读,正音。
    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领读,读好翘舌音、前鼻音以及轻声。
    ④教师指导“呢、啊”的读音,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学习“啊”的音变。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认读,注意正音。
    三、再读课文,大致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刚才你们的疑问解决了吗?
    ①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搭积木?
    ②教师小结:多读课文就能解决我们的疑问,读书要读动脑筋。
    2、问句带有问号,在文中找出问句,划上横线。
    3、交流,读好问句。
    ①指名读读划出的问句,注意读好疑问的语气。
    (“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
    ②这是谁问谁的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出示课文插图:奶奶是怎样和平平说话的?说说她的表情和动作。
    ④想想奶奶平时是怎么和你说话的,学着奶奶的语气读一读。
    ⑤如果是你问平平,会怎样读?体会不同的人说话语气的不同。
    4、平平是怎么回答的?找出平平回答的句子,划上波浪线。
    5、出示第一次回答的句子:“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
    一间给爸爸和妈妈住。“
    ①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平平”点红,说说你发现什么。读这五个词,注意读好轻声。
    ②平平家有几口人?你能介绍一下吗?
    ③看来,平平很爱自己的家人,把家人放在心里。教师板书。
    读好这三个句子,读出平平爱家人的感情。
    6、平平的房子分完了吗?(还有一间。)还有一间给谁住?出示“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原来平平心里不仅装着自己的家人,还装着别人。读好这句话。
    7、用问答的形式师生合作读文:平平搭积木,搭了什么呀?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还有一间呢?平平就搭这四间房子吗?
    8、学习“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①读好句子,体会心中装着大家。
    ②教师读句:“平平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学生比较 “很多——很多很多”,体会“很多很多”的意思。
    ③口头练习:很(  )很(  )的(    )
    四、教师指着板书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平平。他的心里不仅装着——自己的家人,还装着——别人,你们喜欢他吗?
    我们就来写一写他的名字吧!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示,点评。
    反思: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运用了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读是理
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朗读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
    1、朗读中多次预习和巩固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新教材识字量大,学生年龄小,教学任务重。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它比单纯的识记生字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每读一遍课文,无意之中识记了要求教学的生字,多次朗读这些生字就达到了多次复现。
    2、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理解了: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
    3、在朗读中感悟。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学生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感受童真──《平平搭积木》教学感悟 篇3
     体验角色,让学生享受“代人物言说”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人物有角色的文章较多。这类文章,往往情感意蕴丰富,留白的空间较大,值得咀嚼品味。学生如果能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并在角色体验中披文入情——无疑,这样的阅读和对话都是快乐的。
    【案例】(来源:《平平搭积木》)
    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之后——

更多推荐

学生,搭积木,朗读,课文,教学,生字,房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