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室及泳池防水施工工艺
浅谈地下室及游泳池防水施工工艺
钱金旺(扬中奥体中心项目经理部)
摘 要:地下室、游泳池防水是本工程的重点,防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质量,根据不同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灵活使用,将它们有机结合,起到综合防水的作用。并对具体的施工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下室、泳池、防水
1.工程简介
扬中奥体中心游泳馆工程位于江苏省扬中市三茅镇,建筑面积17007.85平米,框架结构,包括比赛池、热身池及儿童戏水池。比赛池四周均为封闭的管廊,板顶标高-3.30m;泳池底板标高为-3.00m。泳池防水是该工程的重点、难点之一,防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工程的
整体质量。整个地下室为筏板和剪力墙结构,筏板底及剪力墙外均为卷材防水,筏板及剪力墙混凝土标号为C35,抗渗标号为P6。
1.1 跳仓法施工
游泳馆整个地下室采用跳仓法施工,取消后浇带,间隔浇筑,相邻板块之间留设施工缝。1.1.1后浇带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
(1)本工程筏板基础原设计的后浇带贯穿建筑基础,因基础设较密集的双向配筋,后浇带停留较长时间,其两侧钢筋生锈、混凝土面后期凿毛、钢筋除锈均难清理干净,致使新老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很难保证,后期收缩较大,极易产生“一缝变两缝”的现象。
(2)整个地下筏板及侧墙后浇带需保留45d-60d才能封闭,封闭前后浇带会出现漏水,漏泥及掉入杂物等现象,直接影响整个地下室其它工序施工,工期较长。
1.1.2跳仓法施工的优点
(1)仓间施工缝清理简易,混凝土结合有保证。利用仓间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短,施工缝
处混凝土强度较低,后浇仓的钢筋尚未绑扎完成之前,垃圾杂物较少,易于边施工边清理,这就有利于仓体间混凝土的结合。
(2)可将本工程原设计后浇带分割成的“大块”重新细分为较小的跳仓法“小块”,而“小块”“停滞”一定时间可释放本身的大部分早期温升收缩变形,减少约束,即先“放”;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再合拢连成整体,剩余的降温及收缩作用将由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即后“抗”,做到“抗放兼施,先放后抗”,最后“以抗为主”的原则控制裂缝。
更多推荐
施工,混凝土,防水,工程,地下室,筏板,钢筋,质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