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
A. 瓦特    B. 安培    C. 奥斯特    D. 焦耳
【答案】C
【解析】解: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只有C正确。
故选:C
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的记忆,为基础题。
2. 如图,常见的几种用电器中,额定功率最接近800W的是(  )
A. 手持式风扇    B. 电饭锅
C. 计算器    D. 台灯
【答案】B
【解析】解:A、手持式风扇一般采用干电池作为电源,额定功率约为5W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电饭煲的功率一般在700W1200W之间,最接近800W;故B符合题意;
C、计算器的功率在1W以下;故C不符合题意;
D、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左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我们对生活中常用用电器额定功率的了解去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功率物理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并且熟悉常见家用电器的功率。
3. 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 张开的金属箔带负电荷
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D.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B
【解析】解:A、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A错误;
B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即有多余的电子,所以当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橡胶棒上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而张开,所以金属箔带负电,故B正确,C错误;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选:B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要掌握带电体的性质、自然界的两种电荷的规定及相互作用,会利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4. 下列数据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节干电池电压为2V
B.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
C.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D.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答案】A
【解析】解: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故A错误;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故B正确;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故C正确;
D、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正确。
故选:A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要熟练掌握,如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人的体温、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各种物理量的数值压值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5. 采用涂抹酒精的方法给发烧病人降温,利用的物理原理是(  )
A. 凝固放热    B. 熔化吸热    C. 升华吸热    D. 蒸发吸热
【答案】D
【解析】解:酒精易挥发,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的是蒸发现象,在蒸发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故可采用涂抹酒精的方法给发烧病人降温。
故选:D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本题需要结合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 如图中的行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用潮湿的手拔插头
B. 将手指塞进插座
C. 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D.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答案】C
【解析】解:
A、湿手容易导电,用潮湿的手拔插头时,容易引起人体触电,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将手指塞进插座,容易接触火线引起触电;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电冰箱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可以避免金属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C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容易造成高压触电;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C
1)生活用水属于导体,不能用湿物体接触用电器;
2)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
3)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此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只要同学们牢记安全用电常识,并正确规范操作,就不会有危险发生。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7. 四冲程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  )
A.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B. 做功、吸气、压缩、排气四个冲程
C. 吸气、做功、压缩、排气四个冲程
D. 压缩、做功、吸气、排气四个冲程
【答案】A
【解析】解: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故A正确。
故选:A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和理解,属于基础题。
8. 下列实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晒太阳取暖
C. 冬天搓手取暖    D. 锯木头时锯片发烫
【答案】B
【解析】解: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
B、晒太阳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
D、锯木头时锯片发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为0,内能也为零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更大
【答案】C
【解析】解:A、物体吸受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物体温度为0,内能也不为零,故B错误;
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故C正确;
D、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都有关系,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更大,故D错误。
故选:C
1)晶体的熔化特点,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4)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及热量的含义的理解,是热学的重点。要注意区分。
10. 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
A. 2R    B. R    C.     D.
【答案】D
【解析】解:一根粗细均匀,电阻值为R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则每段长度变为原来的,再把得到的两段并联起来使用,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
所以阻值变为原来的,即R
故选:D
不考虑温度影响,在导体材料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串联电路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长度,所以阻值增大,并联电路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阻值减小。
11. 如图中的甲、乙分别是某家庭5月初和6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能表是测电功率的仪表
B. 该家庭在这段时间内总共用电2000kWh
C. 电能表的计量单位是kWh1kWh相当于3.6×105J
D. 该电能表转盘每转过600转,电路消耗电能0.5kWh
【答案】D
【解析】解:
A.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5月初电能表的示数W1=1042.8kWh6月初电能表的示数W2=1242.8kWh,则该家庭在这段时间内总共用电W=W2-W1=1242.8kWh-1042.8kWh=200kWh,故B错误;
C.电能表的计量单位是kWh1kWh相当于3.6×106J,故C错误;
D12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1200转,则该电能表转盘每转过600转,电路消耗电能W=kWh=0.5kWh,故D正确。
故选:D
1)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2)读出5月初和6月初电能表的示数,两者的差值即为该家庭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电能表示数的单位为kWh1kWh=3.6×106J
412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1200转,据此求出该电能表转盘每转过600转电路消耗的电能。
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作用和读数以及电功的计算,明白电能表参数的含义是关键。

更多推荐

物体,温度,内能,电能表,电荷,冲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