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集体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要想烤火,必须添柴;只有添柴,才能取暖。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个人与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融入新集体主题班会教案,欢迎查阅!   
    融入新集体主题班会教案1   
    、背景与目的:   
    这个学期,经班上的一些学生透露,发现班上出现了很多矛盾:有些同学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排斥;有些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争执,甚至言语带点火爆。为了使班级形成一个和谐的大集体,同学之间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提高集体的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同学们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有必要开展这次的主题班会课。   
    二、形式:游戏、画画   
    三、主持人:(李鸿)   
    四、导入:《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引出正题   
    五、内容:   
    (一)学生代表发言:   
    一个家庭的组成需要父母、子女;那一个集体的组成又是需要什么呢?是包容、关心、和谐、勤奋、互相帮助……没错,在入学的时候,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大家都很陌生,但是渐渐地,大家开始融入了温馨,和谐的笑声中。老师整天都说我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都可以同老师讲。   
    面对新的集体,可以说我们和老师、同学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老师如父母,同学如兄弟姐妹。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每天都发生着感人的故事,故事的过程就是我们共同感受友爱,友情的过程。   
    让我们抛开歧视、排斥、争执;多些宽容、体量,继续心与心相拥,手牵手共同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   
    (二)游戏——“传统的击鼓传花”:   
    玩法就是:将“小熊”顺传达到每个人手中,等声音停下,熊拿到手上的同学要出来说出他自己的好朋友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一起牵手,我们的集体大家庭,倘若发现了矛盾、争执是需要多一些宽容与量解,那生命就多一些绚烂,生命也因宽容而更加精彩。   
    (三)画画   
    活动过程:四大组分为红、黄、蓝、绿四队,黑板有四种图形:椭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各组可以由任何人自由出来添画,发挥联想能力,美术技艺,大家可以商量一下怎样画。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形成集体意识。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心协力促进团体进步。   
    游戏、活动接近尾声,但同学们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小组长发言:说出他们所一起创作的图画的含义。   
    (五)班主任小结:   
    每天大家都相处在一起,   
    1月份我们就期末了,我们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争取考得好成绩,不要辜负老师与家长的期望。就让我们心与心相拥,手牵手共同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   
    通过这次的“和谐班级”主题班会,希望大家真正能体会到心心相连的感觉,互相帮助,互相体量,互相关心,在此基础上,提高集体的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我们真正感受“28=1,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温暖。   
    六、以《朋友》这首歌曲结束本次班会   
    融入新集体主题班会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融入新集体》是初中思想品德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习了“我上中学了”和“认识新伙伴”之后编排的。在学生了解了学校,建立了新友谊之后,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新集体的归属感,使其尽快融入新集体,对初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地位和引导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A、了解一个人离不开集体,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B、知道建立新集体人人有责及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C、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参与活动,感受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B、通过参与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C、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为建设班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贡献自己的智慧。   
    通过参与有关活动,培养和提高自我表演及口头表达能力;搜集,整合、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活动培养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尽快融人到新的班集体中。   
    B、      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努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共同担负起建设新集体的责任。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均为: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新集体。   
    二、本节课教学方法:   
    魏书生老师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所以本节课我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疑诱导法、主题活动法、事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本节课采用“蚂蚁遇水”的视频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现实材料的引领,使学生期待新问题的产生。   
    2、设疑诱导法:坚持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的原则。所以我在本课中设置了一些问题,注重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3、主题活动法:本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的理念,在本节课 “逃生”的游戏环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事例教学法:通过女排和学生身边的故事知道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更多推荐

集体,学生,活动,主题,同学,问题,班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