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1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共8分)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①神奇的自然,在生命的筛选中,处心积虑地安排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动物迁徙。动物们不顾体力的透支和疾病的折磨,无视天敌的威xié,在与时间,②距离甚至灾难的抗争中,描绘出有关生命存续的精彩画面,上演着一幕幕憾人心魄的图景。③它们顺应自然、追寻自然、安亨自然,④史诗般的迁徙让生命成为一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伟大旅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迁徙( ) 威xié(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筛选 B.处心积虑
C.波澜壮阔 D.存续
(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创新题】同学们正在分享自己的交友观,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8分)
小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与情深义重的李白交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②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寄情于月,遥寄思念。
小江:我想与乐观自信的刘禹锡交朋友,“晴空一鹤排云上,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秋词》(其一)],爱秋不悲秋,气势不凡;想与慷慨刚健的曹操交朋友,“水何澹澹,④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波澜壮阔,气势雄浑。
小宁:我想与以家国为己任的陆游交朋友,“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风雨梦境,忧国忧民;想与修德明志、教子有方的诸葛亮交朋友,“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告诫我们内心恬淡方可有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3.名著阅读。(任选一部名著,完成问题)(6分)
(1)小刚针对《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读过的书籍,出示了一个表格,请同学们讨论,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热烈。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阅读书籍 | 态度或情感 | 理由 |
《鉴略》 | 望而生畏 | ① |
② | 反感 | 把“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虚伪又残酷。 |
《山海经》 | ③ |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
(2)【创新题】周末小刚在家刷朋友圈时突发奇想,为《西游记》也配上了朋友圈。
①猪八戒发了朋友圈写道:“师父又被妖精抓走了,还是散伙分行李吧,我回我的高老庄去……”猪八戒取经路上多次说要回高老庄,他在高老庄时主要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事件)。(3分)
②如果沙僧和白骨精都看到了猪八戒的朋友圈,你认为,这两人当中谁不会给猪八戒点赞呢?请结合人物经历及性格特点,说明理由。(3分)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你会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吗?记者就这一话题在微博上进行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的人会在朋友圈屏蔽父母。许多家庭建立了一个微信家庭群,群内就是父母及其在外的子女。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是,__①__是通过建立家庭群来实现日常互动,还是家庭成员面对面在一起畅聊,__②__需要彼此建立一种更加互信的关系。子女越是离家远,越要学会在情感上往父母这边靠,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知情权和关注度;而作为父母则是相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管 都 B.如果 就
C.不仅 更 D.虽然 但是
(2)在第③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2分)
5.请阅读材料,完成相关活动任务。(共5分)
材料一:①根据国家2021年7月颁布的“双减”政策,除了郑州以外,全国还有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等8个城市为全国试点。②10月14日,郑州市教育局发布《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郑州版的“双减”政策落地有了具体举措。③实行“双减”举措,计划1年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小组及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摘编自《郑州日报》)
材料二: 
(1)小郑同学在整理“郑州双减”新闻时,不小心把材料一的顺序写乱了。请你帮他重新还原这则新闻。( )(2分)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在活动现场,有同学表示看不懂材料二的漫画内容。请你结合材料一,用简洁得体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漫画内容及寓意。(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各题。(共14分)
互相依偎的温暖
苔 米
我家刺猬生宝宝了。那一天,猬猬完全不吃不喝,躲进窝里不肯出来。我很纳闷,她到底怎么了。第二天中午,我们听到一阵微弱的吱吱声,像受伤的小鸟。儿子迫不及待地去看,猬猬的身后多了两只粉红色的肉团,他们暖暖地互相依偎着,像粉红色的海参。
对我来说,养宠物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儿子一时兴起,却会成为我的日常事务。那么最好不要太脏,不能麻烦,互动要少,万一往生了也不会太难过。选来选去,我们决定养刺猬。
最先接回来的是女生,叫猬猬。猬猬生于宠物店,我在一大堆毛刺球中一眼相中了她。她蜷缩在角落,毛色偏白,体形丰满。我们为她布置了一个最大号的整理箱,放上食盆和水壶。她很聪明,很快就熟悉了陌生的环境。我早出晚归,她昼伏夜出。每个夜晚,她安静而孤单地闲庭信步,像个公主。儿子总是对我说,你看她多孤单啊,再买一只吧。
经不起儿子的反复劝说,我又订购了一只。男生来路迢迢,由苏州经宠物专车送达。盒子打开的时候,他惊慌失措,瑟瑟发抖,蜷缩成一个小球。儿子管他叫刺刺。
过来人说得一点没错,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对待刺刺,我漫不经心得多。我不再百度搜索刺猬的习性,不再关心他白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刺刺比猬猬活跃,他努力地在整理箱的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印记。他去固定的地方吃食喝水,坚决不肯去固定的角落里排泄。
和人类一样,生生不息,这是本能。新来的家庭成员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两只刺猬宝宝一天天长大,从粉红色变成灰白色,软刺也变得坚硬起来。猬猬总是把宝宝们牢牢地挡在身后,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有几次我试图拍张刺猬宝宝的照片,没等我靠近,猬猬“咻”的一下支棱起全身的刺,不断“哼哼”。母爱是天性,她在拼尽全力保护她的孩子。
初夏的一个早晨,我们发现刺刺不见了,整理箱里只剩下三个毛线团。我们翻箱倒柜,终于在沙发下发现了他,他自在地躺在角落,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由。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爬出整理箱的,更不知道他要做什么。这个寻找刺猬的游戏让我们焦虑地玩了好几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刺刺大概是摸熟了环境,他每晚逃走,又会在清晨准时爬回自己的窝,安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他。他到底在做什么呢?是为自己寻找自由还是为母子寻找食物?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有时候动物比人类更有感情,哪怕他们不说话。
与刺猬的互动完全超越了我最初的设想,这一家四口成了我们的牵挂,早也问候,晚也请安,投食换水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谁说刺猬没有感情呢,他们就像幸福的一家人,互相关照,互相依偎。对于我们,他们竟然也卸下了软猬甲,有时,甚至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如今究竟是谁离不开谁,又是谁在陪伴谁?谁也说不好。但我深信,那是互相依偎的温暖。
6.通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理解“我”的情感(态度),填写下表。(4分)
情节 | “我”的情感(态度) |
① | 细心呵护 |
养刺刺 | ② |
③ | 焦虑 |
刺猬卸下软猬甲,容许“我们”去摸摸刺 | ④ |
7.文中称呼小动物猬猬为“女生”“她”,称呼刺刺为“男生”“他”,请你揣摩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
称呼而不是用“它”。(4分)
更多推荐
同学,刺猬,刺刺,父母,阅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