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4期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收稿日期:2021-1-22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项目。
作者简介:王晨昉(1998—),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19年级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
一、电视民生新闻概念界定
民生新闻是属于我国的一种新闻类型,其报道内容贴近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用语通俗,表达“接地气”。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于这一名词暂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定义概念。朱寿桐是较早为民生新闻下定义的学者之一,在他看来,“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切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民生新闻中的“民”是这类新闻的主要特性,其关注主体是人民生活,特点是以平民化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1]。
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十分多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能成为其传播媒介。王雄对电视民生新闻下
的定义是“以普通老百姓为具体的报道对象,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为新闻内容,而百姓需要的是鲜活的新闻,能看也能听,既有画面的表述又有声音的表达。”
本文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是指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传播的民生新闻节目。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2002年《南京零距离》节目在南京一炮打响,标志着民生新闻的诞生。其后各大频道纷纷效仿,创办本频道民生新闻节目。新媒体出现之前,电视民生新闻度过了一段繁荣期。各大电视台将民生新闻节目作为收视法宝,几乎每一个地面频道都会有至少一档民生新闻栏目[2]。2010年以后,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分流,冲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周丽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所做的数据统计中,2010年,21个节目样本中有11家民生新闻节目的市场份额超过20%,但是到了2014年市场份额超过20%的节目就下降了5家,2017年仅存4家。受众分流、互动效果滞后、节目本身在选材编排上存在的问题等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十分不利。(一)受众分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5G 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网络速度,上网成本降低等变化让手机应用更加方便快捷,比起电脑,手机成为人们的首选上网终端设备。相较于传统使用
电视观看新闻,使用手机App 来获取新闻更加便利快捷,这让受众更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3]。因此,通过电视观看新闻人数日渐缩小,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所占有市场份额也不断缩水,受众分流严重。(二)互动效果滞后
在新媒体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公开性和及时性,受众不再被动地、单向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进行主动的反馈和互动。得益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他们能及时自主地表达自我意见,大大满足了参与性心理和自我表达需求。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电视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单向的、缺乏互动沟通的,这就必然造成互动效果的滞后甚至缺失。这一方面,让受众的建议难以传递给传播者,传播者不能按需及时调整传播内容及策略;另一方面,让受众参与性与表达诉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降低了受众对电视媒介的依赖程度[4]。(三)档次低下与选题重复
在各种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个性化、精细化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的竞争词汇,这也对新闻的选题和传播及宣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题重复一方面表现在新闻选题重复上,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电视民生新闻大多还是在反映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停电停水、出行不便、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重复化的选题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更重要的是让记者和观众都陷入“民生新闻就是生活琐事”这样的刻板成见中。另一方面,表现在宣传内容的重复上。公众号、微博等客户端平台发布内容雷同,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报道存在照搬照抄现象上,这种新闻生产方式导致新闻报道极易反复出现[5]。
在受众审美眼光越来越挑剔的今天,本应扎根于人民、表达人民心声诉求的电视民生新闻,其制作如果缺乏原创性、缺乏内涵、档次低下,就背离了本意。长此以往,不利于民生新闻的有效传播,会使受众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且有深度的认识,不能给受众带来深刻的感受和新鲜的启示。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突围之路——以《1818黄金眼》栏目为例
于2004年元旦开播的《1818 黄金眼》是一台资深民生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与创新
◎王晨昉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新闻类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生新闻节目日渐式微,从昔日的黄金阶段逐渐走向低潮。隶属于浙江省民生休闲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顺利抓住短视频风口,成为电视品胜新闻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分析《1818黄金眼》栏目的成功之道,寻求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的突破口,以期为其他媒体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1818黄金眼》;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04-0034-02
第 5 卷 总第 124期 35
传媒观察
新闻节目,隶属于浙江省民生休闲频道。与同类型的民生
新闻节目一样,该节目在2010年之后曾陷入收视率低谷,但在2018年,其报道的民生新闻“发际线男孩小吴”登上
微博热搜并火爆全网。这让《1818 黄金眼》成为了一时的
“网红”节目。《1818黄金眼》栏目一时的火爆虽然有偶然性(发际线小吴的个人魅力、正好抓住受众笑点),但其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发展栏目特色,它的成功不是偶然,它的成功之道或许能够为突破当前民生新闻发展所遇瓶颈提
供一些启示[6]。
(一)拓宽传播路径
在新媒体发展之前,《1818黄金眼》节目以在电视台上播出为主。电视是该节目在当时主要且唯一的播放载体。新媒体发展后,《1818黄金眼》在微博、微信公号、B 站与抖音上积极运营,有效拓宽了传播路径。
微博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创新,具有实时性、碎片化的特点。《1818黄金眼》节目运用微博独有
的特点,将电视节目内容剪辑成2~5分钟不等的视频投放在微博平台;《1818黄金眼》节目在微信上开通了微信公众
号,采用“图文+视频”的方式传播讯息。民生新闻的观看
用户并非特定于某一群体,其受众年龄范围广泛,青少年群
体作为其中之一,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为了提高这一群体
的观看兴趣以及扩大影响力,《1818黄金眼》节目在B 站上
注册了节目的官方账号,以抢占这一群体观看市场。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其账号粉丝数量达到43.5万。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用户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发表弹幕评论,大大增强了用户与用户、受
众与媒体间的互动与交流。2019年《1818黄金眼》入驻抖音并推出《抖音快新闻》,《1818黄金眼》在抖音平台上主要发布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片段,每则视频下方都有一个新闻标题。观看新闻视频的用户可以通过点赞、发表评论、转发等三种方式参与其中,迎合当下受众的需求,让观看新闻充满乐趣[7]。(二)多元互动渠道
在传统电视新闻节目里,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方式以拨打热线电话为主。其中,求助性电话占据绝大部分。受众观看《1818黄金眼》电视节目时,节目下方将会以滚动条的形式展示热线电话。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革新了传统的节目交流形式,传播者与受传者间的互动方式走向多元化。自从微信公众号开通以后,受众可通过微信客户端进行新闻爆料。同时,微信公众号也会给用户推送新闻报道。微信公众号利用图文和视频相结合的发布方式突破了电视新闻节目稍纵即逝的局限。同时借助微信功能,推文内容也可形成裂变式传播。微博是新媒体背景下的一种便捷式交互载体[8]。开放性的互动方式不仅加强了受众与媒体的联系,也为用户与用户之间搭建了一座“隐形桥梁”。在B 站和抖音投放的内容可以让受众一边观
看短新闻,一边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陌生用户之间的沟通,也为新闻爆
料增加了可行性途径。
(三)打造栏目品牌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行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民生新闻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想要发展下去,就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发展道路。要想被受众接受并记住,形成
自己独特的节目风格非常关键[9]
。一提到《1818黄金眼》
,人们在脑海中会出现“鬼畜”“奇葩”“搞笑”等关键词,该栏目在长期实践中形成本栏目独特的主持和配音风格,所报道的新闻如网恋被骗、整形美容失败等,紧贴年轻受众生活,节目以娱乐化的报道、段子式的风格俘获了大量年轻受众,如对“温岭购物中心附近法拉利严重损毁”这一事件的报道,配音内容“小编就此问了身边不少朋友,他们都说
没有法拉利”。《1818黄金眼》逐渐形成自己“搞笑、亲民、活力”的表达风格,进而成为品牌特色。
值得警惕的是,民生新闻节目在节目中增加娱乐元素虽然能提高收视率,以在媒介融合的大潮流中生存,但娱乐元
素若过度添加,就会与民生新闻的初衷相违背。新闻媒介作
为重要的宣传工具之一,在践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要牢记新闻工作使命,
优质的民生新闻不仅仅要作为一种消遣方式发挥娱乐作用,
更应该通过新闻报道,引起受众思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回归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10]。
四、结语
尽管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问题和发展瓶
颈,但不可否认的是,民生新闻仍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从《1818黄金眼》这个较为成功的民生新闻栏目来看,民生新闻需要充分融入大的媒介环境,拓宽传播渠道、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发挥真正的作用,获得更多公众的认可,不断向前发展。[1]桑燕鸥.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 ].传媒论坛,2020(16):82.
[2]喻国明.从语态的改变到角色的转型——关于传媒业新闻传播未来发展进路的思考[J].电视研究,2013(5):17-19.
[3]杨堃.融媒体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自救之路”——以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126+128.
[4]徐滔.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5):99-103.
[5]张薇.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与发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201.
[6]包渊琦.大陆和台湾地区电视民生新闻比较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6.[7]柳溪.“新”媒体“新”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J].电影评介,2013(2):76-79.
[8]孟建,刘华宾.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7):22-24.
[9]成倍.从《600全民新闻》的主持特色看民生新闻的品牌效应[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2):47-48.
[10]熊沁.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栏目的转型与品牌构建——以《1818黄金眼》栏目为例[J].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4):41-43.
更多推荐
新闻,民生,电视,媒体,受众,发展,节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