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析解
作者:郝殿国 邢楠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2年第04
        东晋文人干宝创作的《搜神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这句话本身并不难理解,但是里面的字,却颇令人费解。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对的解释是:量词。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于是,就有人认为上文中的字是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大概是1.6米,也就是说这条大蛇的蛇身粗十六七米。这就有些夸张了。笔者倒认为,此处应解释为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大概是30厘米,也就是说这条大蛇蛇身粗3.6米左右,直径在1.15米左右。根据如下:
        一、蛇形方面
        《搜神记》中描写大蛇为长七八丈,大十余围。《说文》对的解释为,十尺也
是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如今三尺等于1米。也就是说,这条大蛇长十七八米,粗3.6米左右,直径为1.15米左右,大致相当于2005年底印度尼西亚捕获的巨蟒。据报道,印尼巨蟒身长大约15米,体重约447公斤,直径最大处有85厘米。
        二、修辞方面
        文中对蛇有头大如囷的比喻。众所周知,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在运用比喻修辞的时候,喻体应该是人们常见的事物。
        《说文》对的解释为囷,禀之圆者,是指古代一种圆形谷仓。《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中: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
        一囷有三千斛,斛是古代的一个计量单位。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引入古代另一个计量单位,读音为dàn。作为计量单位,它有两个用法:容量单位。10斗为1石;重量单位。在汉代,30斤为1钧,四钧为1石。

更多推荐

长度,单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