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析名牌装修公司的低价骗术 | |
慧聪网 2005年4月14日18时16分 | |
进入四月,南京的楼盘出现了家装业期待许久的交付高峰,众多品牌公司打出各种概念口号拉揽业务。昨日,一位家装界知名人士向记者大揭品牌家装的“假把式”手腕,提醒消费者警惕品牌家装打着虚伪的面具,干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 品牌家装大搞“假把式”便宜 据该人士介绍,“假把式”便宜是目前家装业普遍现象,蒙人行为表现为简单的价格清单,缺少详细的材料品牌、规格、等级之外,最突出的就是少报漏项,没有详细施工工艺图纸。这些伎俩是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省钱的心理,先低价套头,预算中不将所有项目列出,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人就会三天两头要加买材料,结算时业主就会发现实际发生的费用要远高于预算。 专家剖解十大“假把式”便宜 假把式一:材料说明不明 比如木工板便宜的有20元一张,贵的如施佳95元/张,饰面板有天然的与人造的,价格相差近一倍,立邦乳胶漆产地有上海的也有苏州的,苏州的就比上海的便宜许多。 行家点评:有的公司合同上写的好好的但工地使用就滑头了,消费者需要装饰企业将工地已使用材料品牌、产地与等级与合同不符的处罚金额写进合同。 假把式二:基础装修便宜,主材利润颇多 主材一般是业主购买,比如地板、瓷砖、洁具、淋浴房、楼梯、灯具、自购家具等。由于业主缺乏专业知识对行情缺乏了解,购买材料价格属零售不占便宜,主材购买又会影响整个家庭装潢的整体效果,故而业主主材购买行为对家装公司、设计师依赖性比较大。 行家点评:有些公司为业主装修是辅业,推销主材是主业,因而基础装修价格较低,从为业主主材代购方面获取高额返点。 假把式三:利用题材,让客户以为便宜 家装市场混乱,各种各样的案例,让客户越来越不放心,为了迎合客户这种心理,很多家装公司注重炒作,进行形象包装,围绕环保、健康、质量题材大做文章,对家装缺乏认识的客户为求安心,不得不寻找所谓龙头、旗舰,为所谓的环保、健康、质量付出超常规的高价,还以为便宜。 行家点评:很多公司更是以客户不付出高价钱,那环保、健康、质量等就无法保证为由,诱使客户就范,而正是这些题材给家装公司带来丰厚的材料价差收入。 假把式四:材料无可比性,来制造低价假象 家装材料价格透明,自然报价也就透明,一但透明,就有可比性,家装项目价格自然就无法报高,对此有些公司标榜工地使用材料为自己企业生产,给这些产品贴上自己企业的标志,换个包装,实质都是贴牌生产,但消费者就无法弄明白这究竟是什么价格,这样家装公司可自行定价,消费者还以为会便宜。 假把式五:工程量缩水,单价猛抬高 报价时,单价高,实际工程量少,整体报价看上去低,同时为了防止以后业主扯皮,还在报价上写上根据实际工程量增减。实际结算时,往往工程量要比预算多得多,而单价又不可能改变,只好“任人宰割”!这就是家装预算中最常见的故意少报工程量,同时又增加单价的伎俩。 行家点评:比较常见的就是乳胶漆工程、墙、地砖工程、水、电工程故意少算面积、长度来达到总体报价低的目的。 假把式六:巧立名目,重复收费 比如有些装饰地砖铺贴价格是25元/平方米,是包含地面找平的,沙灰厚度是在4厘米以内,但有些公司却把地面找平沙灰厚度施工工艺标准放在2厘米以内,有的要么就直接另设找平名目,重复收费。 假把式七:漏项 正规的报价一般都是将上楼费、运输费、垃圾清运费等项目都一并罗列,而很多公司预算都是把这些项目隐形的,外行消费者几乎很难察觉,没有这些费用,工程总造价看起来就相对较低,容易招揽客户,但这些费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肯定存在的,实际发生时该部分费用还是要消费者来付。 行家点评:更有甚者,在常规装修内容里做手脚,比如少报过道拆墙、铲墙、包柱等项目,木制活漏报油漆工程量等。 假把式八:施工工艺不达标 比如卫生间防水由墙面和地面防水两部分组成,常规卫生间淋浴房处的防水要从地面卷起1米8涂刷,其它厨房、卫生间处要卷起30厘米,而很多公司只算地面防水面积不算墙面防水面积,来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 假把式九:隐蔽工程猫腻多 比如吊顶不刷防火涂料,水、电路不开槽,水、电规格不对、等级不对、品牌不对等。 行家点评:还有许多公司在水、电报价中笼统地以“项”来报价,没有设定假定工程量,也没有说明使用什么材料,结算时双方很容易会因认识上的不一致而发生争执,一些不规范的装饰单位也会在该项目上多收费、偷工减料等。 假把式十:报价便宜,实质整体报价并不低 有些公司为了吸引客户眼球,打出83折、零利润,送豪华欧洲游的口号,但消费者看到整体报价,同等材料同等工艺很可能要高出市场35%以上。 | |
更多推荐
公司,家装,材料,消费者,客户,报价,业主,实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