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风机结霜原因分析及电热融霜方案优化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冷风机常见的几种结霜类型及形成原因,同时详细分析了冷风机常用的两种融霜方式(电热融霜、热氟融霜)的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冷风机电热融霜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冷风机;结霜;电热融霜;热氟融霜
1、引言
冷风机具有降温速率快、库温均匀、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等一系列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药品加工车间、果蔬保鲜库、菌类养殖库等场所。
当冷风机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冷库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便会在换热器表面凝露,当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0℃时,凝露就会在换热器表面结成霜。冷库一般为低温高湿的场所,所以冷风机换热器表面更容易凝露甚至结霜。
霜的形成对于冷风机具有以下影响:(1)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变差。结霜初期,由于霜粒的
存在使换热器表面变得粗糙,换热性能有所改善,但是随着霜层的加厚将会增加换热器表面热阻,同时换热器表面结霜后,导致空气流通面积减小,空气流量减小,最终导致冷风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变小,换热效果变差[1]。(2)制冷系统能效降低。换热效果变差导致冷库降温时间延长,制冷系统需较长时间保持高负荷运转,系统能耗高,能效降低。(3)制冷系统可靠性降低。结霜导致冷风机的换热量减小,经过节流的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换热器后无法完全蒸发,残留的液态冷媒流出冷风机进入压缩机,造成压缩机液击或带液运行,制冷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显著降低。(4)冰霜累积不化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冰霜在冷风机底盘累积成冰块无法及时化干净,可能造成冰块跌落、电加热漏电等安全事故。
进行冷风机结霜原因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优化化霜方案,将有效改善冷风机结霜、化霜性能,有助于提高冷风机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提升制冷系统的能效。
2、冷风机常见结霜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
图1 整体结霜示意图 图2 整体结冰示意图
图3 局部结冰示意图
a.整体结霜
设计较好的冷风机长期运行于低温高湿的冷库,换热器翅片、铜管表面会结成一层均匀的霜层。当冷库库温低于5℃时,通常蒸发温度低于0℃,而换热器表面温度接近蒸发温度,再加上冷库内存放水果、蔬菜、肉类等含湿量较大的货物,空气湿度较大,一般都在80%以上,因此当制冷系统长期运行时,冷风机换热器表面会析出水分并结霜。
b.整体结冰
整体结冰是整体结霜恶化的结果,通常是由于长期不化霜或化霜控制不合理造成。水分在
换热器表面结成冰霜后,库温上升导致冰霜融化,此时制冷机组立即开启,将附着在换热器表面的融化水凝固成冰,如此多次反复,最终造成换热器表面形成厚厚的冰层。当形成冰层后冷风机很难化霜干净,通常需要管理人员现场反复化霜或人工化冰。
c.局部结霜或结冰
局部结霜或结冰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蒸发器流路设计不合理,蒸发器表面温度偏差大,从而造成结霜(结冰)、化霜不均;另一种是底盘排水不畅,导致制冷过程中风叶吸水打在换热器表面,导致局部结冰。
3、冷风机化霜方式研究
3.1 冷风机常用化霜方式对比
冷风机现行的除霜方案有人工扫霜、水冲霜、热氟融霜以及电热融霜等[2]。目前中小型冷库大多采用电热融霜方式;市场上对热氟融霜方式的接受程度逐渐升高,但是由于受到行业标准、元器件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以下主要进行电热融霜和热氟融霜的对比。
a.电热融霜方式
中小型冷库冷风机搭配冷凝机组使用,但是目前冷风机、冷凝机组执行不同的国标,因此不具备冷凝机组研发、生产能力的厂家依然可以制造售卖冷风机,这就要求冷风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冷风机多采用电热融霜方式,可以搭配不同厂家的冷凝机组,匹配性较高。
电热融霜方式具有简单易行,最易实现自动化,通用性强等优点,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
电加热元器件为易损件,故障率高,相应冷风机的可靠性低;
2.
若控制不当可能造成电加热元器件表面干烧,高达上千度,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冷风机采用电热融霜方式,很难保证化霜均匀,因此化霜效果较差,化霜时间长,易造成库温波动大,影响存储货物的品质;
4.
电加热元器件单纯依靠电热来融化霜层,是所有化霜方式中能耗代价最高的[3]。
b. 热氟融霜方式
热氟融霜具有诸多优点,如安全可靠、化霜均匀、化霜效率高、库温波动小、节能省电等,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具有热氟融霜功能的制冷机组需配置四通阀用于制冷、制热功能的切换,目前四通阀的设计主要基于家用空调,因此能否在冷冻冷藏行业有效可靠使用需经过长时间的验证;
2.
热氟融霜方式控制复杂,对控制器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要求;
3.
具有热氟融霜功能的制冷机组一般成本较高,售价贵,市场的接受程度不高。
因此目前行业内还是以电热融霜方式为主,以下主要探讨冷风机电热融霜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方案。
3.2 冷风机电热融霜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a.冷风机换热器设计不合理
1) 换热器分液不均、流程设计不合理(主要指流程过长)。分液不均导致各分路在出口处产生不同的过热度。一些分路制冷剂过多,出口处过热度过小,甚至蒸发不完全,出口处带有未蒸发的液体;一些分路制冷剂过少,制冷剂在出口前很快蒸发,不能充分利用蒸发器换热面积。总体表现是冷风机换热面积没有充分利用,出口过热度过小,导致膨胀阀关小,从而制冷剂流量减小,另外还存在换热器表面温度偏差较大,结霜、化霜不均的问题(部分区域化霜干净,电加热元器件干烧;部分区域霜层仍然未化干净)。各分路流程过长导致后半段压降过大,同样造成换热器表面温度偏差大,化霜不均的问题。
2) 翅片片型、片距不合理(主要指片距过小)。翅片片型不适用于低温环境,导致翅片表面阻力过大,附着的水滴较难滴落,因此结霜情况恶化;翅片片距选用不合理,结霜速度快,化霜周期短,霜层很快堵住风道,导致冷库降温困难,制冷效果变差,制冷系统的能耗增加。
b.元器件可靠性低
电加热元器件易损坏,损坏后冷风机长期不化霜导致霜层累积,造成化霜难度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冷风机的使用可靠性降低。
c.结构设计不合理
排水底盘设计不合理、冬季排水管冰堵等都可能造成排水不畅,底盘积水经过多次制冷循环,逐渐累积成较厚的冰层无法化干净,最终造成底盘电加热位移甚至损坏,影响送风风场,进而影响制冷效果。
d.化霜控制不合理
电热融霜方式一般采用间隔化霜,需要根据工程现场情况设定化霜控制参数(制冷时长、化霜时长等),但是当冷库情况变化时,如存储量变化、存储货物种类更改、库内外负荷变化等,化霜控制参数都需专业人士更改,化霜控制参数更改不当将造成化霜不干净等问题。
更多推荐
冷风机,化霜,结霜,导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