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TLM42V68PA液晶彩电电路原理分析
[日期:2011-03-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一)电源部分:
  从上图可以看出,此电源方案的构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PFC部分、DC/DC部分、INVERTER部分,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PFC部分:此电源的PFC采用安森美(OnsEMI)公司的NCP1653A,连续模式的PFC芯片(连续模式、非连续模式或临界模式,主要是看PFC电流是否过零点)。将220V交流电压升压为380V直流电,同时提高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
  2、DC/DC部分:采用传统的单端反激电路,主芯片是安森美公司的NCP1207A。
  此电源输出5VS、5VM、12V、14V,其中,5VM从5VS上输出,中间用一个开关MOS做开关切换,主要是为了降低待机功耗;12V是由14V通过MOS与TL431做一个线性稳压电路得到,在待机时切断,以降低待机功耗。
  3、INVERTER部分:采用O2公司的OZ9938芯片,拓扑结构是半桥电路。将PFC输出的380V电压通过半桥变换,经过一级隔离变压器后,再经八个并联的高压变压器,
  输出灯管需要的高压交流电进行点灯。其中,每一个高压变压器点亮两根灯管,共计十六根灯管。
  (二)各功能模块介绍:
  1、PFC部分:
  PFC(PowerFactorCorrection)即功率因数校正,主要用来表征电子产品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说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该部分的作用为能够使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的正弦变化。从电路上讲,整流桥后大滤波电解的电压将不再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一个恒定值。
  PFC主控部分采用安森美公司的NCP1653A芯片,NCP1653A是为连续导电升压模式工作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的,使得该芯片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可以恒定也可以跟随输入电压变化(但仍比输入电压高),该芯片的工作频率是67KHz。使用该芯片设计,外围电路简单且总体结构紧凑。芯片内部提供了多种保护功能,包括平均电流模式或电压模式控制、软启动、VCC滞后欠压闭锁、欠压、过压和过载保护,以及芯片过热保护等。
  以下部分为结合各管脚功能的工作原理简介:
  管脚功能:
  #1脚:反馈/关断,具体描述如下:
  (1)该引脚正常电压范围在2.5V以下,在该脚加一个电容到地滤波(一般取102即可)。在恒定电压输出时,输出电压为Iref×Rfb+VPIN1,由于Vpin1是2.5V以下,可以忽略不计,Iref为204微安(误差范围192~208微安);
 
  (2)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输出电压升高(过压情况出现),当输出电压高到1.07倍原来设定电压时,#7脚驱动关断,输出电压回落,起到过压保护作用;
 
  (3)输出电压低,例如:Rfb断开(开路),此时#1脚电压变低,关掉芯片的条件:当流入#1 脚的电流低于Iref 的8%时,也就是说如果Rfb 断开时,该芯片不工作。
  #2 脚:控制电压/软启动,具体功能如下:
  (1)控制电压:它最终为控制电流,参与控制#5 脚电压;
  上图反映了该点电压与Ifb的关系,同时需要在该脚加一个电容到地滤波,一般取104即可,用于软启动。
  (2)软启动:当该点电压为0V时,该芯片无输出;当开机时,该点电压慢慢升高,驱动输出的占空比可以慢慢变大,起到软启动的效果。
  #3脚:输入电压检测(感应),该引脚是提供一个输入电压的情况,该点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有效值成比例,同时产生一个Ivac和#4脚的输出电流一起相乘,达到3平方纳安时,
出现过功率限制(过功率点)。
  #4脚:参考#3脚的功率限制说明,同时具备如下功能:
  OCP(过流保护):当从该点流出的电流达到200微安时,禁止驱动输出,这与电流采样电阻Rcs有关系。
  该电流还参与#5脚电压控制,也就是调整输出功率。
  #5脚:乘法器输出电压,该点电压波形如下:
  PFC电路部分的输入阻抗设置与该脚对地电阻成比例,具有平均电流模式(该脚加电容到地)和峰值电流模式。
  #6脚:接地脚;
 
  #7脚:驱动脚(串接一个电阻驱动PFCMOSFET);
 
  #8脚:该IC的供电脚,该芯片的工作电压范围可以在8.75~18V,但是启动电压是12.25~14.5V,所以在开机时,该点电压要保证在14.5V以上,以保证批量生产的可靠性。
2、DC/DC部分:
  DC/DC部分采用一款准谐振模式的PWM控制器NCP1207芯片,工作原理简介如下:启动过程,交流100~240V输入电压经整流二极管VD831、VZ831整流后,通过电阻R835、R885、R886进入N831(NCP1207A)的#8脚(HV端)。在NCP1207A的内部,通过一直流源电路给#6脚(VCC)充电,当VCC电平达到芯片启动电平时,
  NCP1207A芯片开始工作。
  准谐振反激电源在我公司应用比较多,此电路只不过是将驱动与MOSFET分离,具体工作原理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此电源输出5VS、5VM、12V以及14V,其中,5VS与5VM是一路,通过控制MOSFETV838的通断来达到正常工作与待机,以减少待机功耗。12V与14V实际上也是一路,12V是在14V的基础上,通过MOSFETV837与N835搭建的线性稳压电路输出,在待机时切断MOSFET,以减少待机功耗。
  3、INVERTER部分:
  (1)OZ9938内部框图及说明:
   
  (2)管脚功能说明:
  DRV1:驱动输出端;
 
  VDDA:芯片供电端;
 
  TIMER:外接一定时电容,决定芯片的点灯时间和故障保护延时时间;
 
  DIM:调光控制端;
 
  ISEN:电流反馈输入端;
 
  VSENSE:电压反馈输入端;
 
  OVPT:过压保护/过流保护门槛电压设置端;
 
  NC:空脚;
 
  ENA:芯片使能端;
 
  LCT:外接电容,决定PWM调光的频率
 
  SSTCMP:外接电容,设置软启动时间/环路频率补偿参数;
 
  CT:外接电阻、电容,设置芯片工作和点灯频率;
 
  GNDA:芯片模拟信号接地端;
 
  DRV2:驱动输出端;
 
  PGND:芯片功率信号接地端。
  (3)Inverter工作过程:
  A、点灯阶段:
  当5V供电和背光控制SW信号都有时,而且ISEN>0.4ADJ&VSEN<3V,芯片进入点灯模式。此时,inverter工作频率就是点灯频率,其大于正常工作频率。此过程各管脚波形如下:
  B、启动失败时,各管脚的波形:
  C、PWM调光:背光进入PWM调光模式,此时SST_CMP、DIM、LR(当0.1V<VDIM<1.5VT_LCT时)波形如下图所示:
(三)信号处理部分:
  1、高中频部分:
  该机的高中频采用U15和U17组成,射频信号经高频头U15接收,在内部进行混频放大后,输出38MHz的中频信号。38MHz中频信号经电阻R97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由电容C182耦合后,经二极管D7进入声表面波滤波器U16(HS9455),输出的伴音中频信号以平衡方式输入到U17的#23脚和#24脚;另一路由电容C187进入声表面波滤波器U18(HS6274),输出的图像中频信号同样以平衡方式进入U5的#1脚和#2脚。
  另外,U16和U18均有一个制式开关,受控于集成电路U17。其中,U16受控于集成电路U17的#22脚,U18受控于集成电路U17的#3脚。如果单纯要求PALD/K制,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控制脚接地即可。图像信号经U17处理后,由#17脚经电阻R109、三极管Q9射随后,再经电阻R116(75R)输出全电视信号,此信号进入U5的G2和G3脚。另外,由集成电路U17的#14脚输出AGC电压,经电阻R99控制高频头的#1脚(AGC);U17的#12脚输出伴音载波差频信号,经电容C203、FR131、C204输出TV-SIF信号。
  此单元重要的元器件介绍:
  (1)高频头:U15
  (2)声表面波滤波器:U16、U18(其中,HS9455用于分离出音频、HS6277用于分离出视频,这两个元器件均支持B/G、D/K、I,M/N制式)
  (3)中频处理芯片:U17(TDA9885/TDA9886)
 
  TDA9885/TDA9886是PHILIPS公司的中频处理IC,两者均支持PAL、NTSC制式,TDA9886增加支持SECAM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1)总线控制图像中频可选:33.4MHz、33.9MHz、38MHz、38.9MHz、45.75MHz,58.75MHz;
 
  2)通过总线读取4BITAFC数据,进行精确的AFC控制;
 
  3)AGC中的TOP点通过总线来完成;
 
  4)四路可选地址;
 
  5)PLL锁相环中频解调器,外挂4MHz晶体。
  2、流程框图:
 3、伴音电路
  AV1、AV2伴音、PC、YPbPr伴音、一路S视频伴音和一路AV1伴音复用输入。DMP伴音先输入到集成电路U27(CE2818)中,进行声音的编解码形成I2S信号,然后输入到主芯片U5(MT8226)中,进行音效处理后,一路经过运放U30(LM4558)输入AV音频信号,
另一路将I2S信号输出给集成电路U27,再经过集成电路U29和U33输出给耳机和扬声器
  (1)AV1输入:
  AV1的视频是由P5插座,经电感L26、电阻R159输入到集成电路U5的F2脚。
  AV1的伴音是由电容C301、电阻R250、电容C302、电阻R251耦合后,输入到集成电路U27(CE2818)的#21脚、#22脚进行编解码,从#4脚输出I2S数字信号到集成电路U5进行音效处理。处理后,一路经过U30运放进行AV输出;另一路再输出到集成电路U27后,经过集成电路U29输出给耳机,经过集成电路U33数字功放输出到扬声器。
  (2)AV2输入:
  AV2的视频是由P7插座输入,经电感L29、电阻R165输入到集成电路U5。其它原理基本同AV1,详见附图:
  (3)AV输出电路:
  视频输出:由集成电路U5输出CVBS_BYPASS,经过电容CE45等输出SCT2_AV_OUT,从P8插座输出。
  声音输出:从集成电路U5输出的AR、AL,分别经过电容CE65、CE68输入到集成电路U30运放中,进行声音放大输出。
  (4)PC信号输入:
  PC信号输入接口VGA端子,输入R、G、B信号和HSRGB、VSRGB信号。集成电路U20的型号为24C02,其作用是对总线进行缓冲,引脚作用如下:
  伴音信号是P4输入的VGAR_IN、VGAL_IN信号,经电容C313(2.2μF)、电阻R257、电容C316(2.2μF)、电阻R259耦合后,进入集成电路U27(CE2818)的#15脚、#16脚(详见电路图),编解码处理后,同其它伴音处理。

更多推荐

电压,输出,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