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标准版次A  修改码0 Q/SSEC 3PI09-2003
热力管道(网)配管设计 
技术规定 
2003-10-25发布                                     2003-11-15实施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标准发布
(原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
目次
前言
1 适用范围 (1)
2 管道工程 (1)
2.1 管网布置 (1)
2.2 管道敷设 (2)
2.3 管道材料及连接 (4)
2.4 管道附件及安装 (5)
2.5 热补偿 (7)
2.6 管道应力分析 (8)
3 管道隔热与防腐 (9)
3.1 一般规定 (9)
3.2 隔热计算 (9)
3.3 保温结构 (12)
4 中继泵站与热力站 (12)
4.1 一般规定 (12)
4.2 中继泵站 (13)
4.3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 (14)
4.4 蒸汽热力网热力站 (14)
前    言 
本标准是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原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以下简称SSEC)的技术标准文件之一,规定了热力管道(网)配管设计的技术规定,是热力管道(网)工程设计项目必须执行的工作文件。
其他相关设计要求见本院《配管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规定》(Q/SSEC 3PI04-1-2002)规定。
本标准出版时,其中引用的标准、规范的版本见Q/SSEC TE18在使用时必须随时注意版本的更新的情况。
本标准由配管工程室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质量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建羽、刘文光、康美琴、陈安忠、岳进才、方立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标准
Q/SSEC 3PI09-2003
热力管道(网)配管设计技术规定
版次A  修改码0                                                        第  1 页共 15 页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管道设计;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热力网的管道设计。
2 管道工程 
2.1 管网布置
2.1.1 城市热力网的布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协调;考虑热源位置,
热负荷分布,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1.2 热力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网管道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应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同一条管道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
b) 通过厂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c) 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d) 热力网管道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地段。
2.1.3 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的热力网管道,可以穿越建筑物的地下室或用开槽施工法自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用暗挖法施工穿过建筑物时不受管径限制。
2.1.4 热力网管道可以和自来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但热力管道应设置在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之上,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绝缘层和防水层。
版次A修改码0 Q/SSEC 3PI09-2003 第  2 页共14 页
2.1.5 地上敷设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可以和其它管道敷设在一起,一般设在其他管线上方或一侧,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2.1.6 热力网管道不得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氧气管道、氮气管道、易燃易爆、易挥发以及有化学腐蚀和有害物质的管道、粪便排水管道同沟敷设。
2.2 管道敷设
2.2.1 城市道路和居住区内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当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但设计时应注意整齐美观。
2.2.2 工厂区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2.2.3 热水热力网管道地下敷时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优先采用直埋敷设;
b) 热水或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首选不通行管沟敷设;
c) 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
d) 当采用通行管沟有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
蒸汽管道采用通行管沟有困难时,可采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其设计奉命不应低于25年。
2.2.4 管沟敷设有关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管沟敷设有关尺寸m
有关尺寸名称
管沟
类型管沟净高人通行道宽
管道保温表面
与沟墙净距管道保温表面
与沟顶净距
管道保温表面
与沟底净距
管道保温表面
间的净距
通行管沟≥1.8 ≥0.6 ≥0.2 ≥0.2 ≥0.2 ≥0.2 半通行管沟≥1.2 ≥0.5 ≥0.2 ≥0.2 ≥0.2 ≥0.2 不通行管沟≥0.1 ≥0.05 ≥0.15 ≥0.2 注:考虑在沟内更换钢管时,人行通道宽度应不小于管子外径加0.1m。
2.2.5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备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
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设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热水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400m。

更多推荐

管道,热力,敷设,管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