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9)中规定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要达到《民国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中的低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才可得分,其规定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标准(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频谱修正量)的低限标准为45dB ,高标准要求为50dB [1]。本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GB /T 50378—2019)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中对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要求,并结合相关案例对现代办公建筑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进行分析。
1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将建筑
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分为9个等级,表1为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
注:R w 为计权隔声量,其相应的测量量为用实验室法测量
的1/3倍频程隔声量R 。C j 为频谱修正量,用于内部分隔构件时,C j 为C ,用于围护构件时C j 为C tr 。
为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的(GNIT 50378—299)要求和为使用者提供较私密的空间,在选择内部隔断材料时,应尽量选择空气声隔声性能等级在6级以上的
构件。现在的办公楼内部多为大开间办公,大多数项目在二次装修时为追求美观和私密性,一般会选用玻璃或者金属隔断材料对办公楼内部进行分隔,以避免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相互干扰,让员工能够集中精神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商业秘密不泄露。
2实际工程案例
(1)建筑基本情况。本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地上8层,地下2层,建成时间为2018年,项目
为框架结构,
外立面主要为玻璃幕墙结构,室内大部分为大开间办公,因工作需要用烤漆钢板和玻璃隔断在室内分隔出会议室、洽谈室等空间。现选择其中几个房
间的隔声情况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以判断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测试仪器。本文使用的测试仪器为AWA6290L
型多通道信号分析仪(8输入通道),
声源采用AWA5510(A )型正十二面体无指向声源。
(3)现场测试。
图1为被测房间位置,表2为被测房间尺寸信息。
注:被测房间四周均为室内大开间办公。房间A 、B 、C 位
于4层,房间D 、E 位于1层。
表2被测房间尺寸信息
测试时参照《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4部
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 19889.4—
2005/ISO 140-4:1998)中的检测方法,
将房间A 和房间D 分别设为声源室,房间B 、房间C 和房间E 为接收室,
分别测量房间AB 、房间AC 和房间DE 之间的隔声量,
该测等级范围(dB )等级范围(dB )1级20≤R w +C j <256级45≤R w +C j <502级25≤R w +C j <307级50≤R w +C j <553级30≤R w +C j <358级55≤R w +C j <604级35≤R w +C j <409级
R w +C j ≥60
5级
40≤R w +C j <45
DOI:10.lxzs.1671-9344.202019002
作者简介:魏建生(1984—),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建筑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实测与分析
魏建生
(上海同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办公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室内噪声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于此,
文章阐述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建筑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进行分析,包括建筑基本情况、测试仪器、现场测试、测试结果及注意事项。关键词:空气声隔声;绿色建筑;轻质墙体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9344(2020)19-0006-03
建筑聚焦
2020年10月第2卷第19期
长(m )宽(m )高(m )3.32  2.20  2.903.45  2.30  2.901.81  1.68  2.903.68  2.86  3.473.68
2.86
3.47
序号房间编号
1A 2B 3C 4D 5
E
表1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
图1被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6--
建筑聚焦
2020年10月第2卷第19期
试分别在室内为普通石膏板吊顶和室内吊顶用岩棉和木板封堵两种条件下进行[2]。
声源室A 与接收室B 、接收室C 之间的隔断自下而上做法为白色烤漆钢板+白色烤漆玻璃+隐框透明玻璃;声源室D 与接收室E 之间的隔断自下而上为白色烤漆钢板(多孔)+全景玻璃。测试时在声源室A 内设置4
个传声器位置,
接收室B 内设置8个传声器位置,接收室C 内设置4个传声器位置;在声源室D 内设置6个传声器
位置,接收室E 内设置6个传声器位置。测试时所有被测
房间的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测试采用1/3倍频程。(4)测试结果。表3为房间A 和房间B 之间空气声隔声检测结果。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房间之间采用白色烤漆钢板+白色烤漆玻璃+隐框透明玻璃隔断,当房间吊顶仅为石膏板吊顶时,
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量计权隔声量仅为28dB ,远低于《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中的限值要求。考虑到吊顶对隔声量的影响,将吊顶用岩棉板和木板封堵后空气声隔声量测
试的结果为37dB ,隔声效果有明显提升,但是仍没有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和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的要求[3]。
注:
曲线1为实测曲线,曲线2为标准GB/T50121—2005的参考曲线。表3房间A 和房间B 之间空气声隔声的检测结果
测试结果石膏板吊顶并用岩棉和木板封堵仅用石膏板吊顶
测试曲线
D nT.w (C ;C tr )
计权隔声量(分红噪声频谱修正量;
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
37(-1;-5)dB 31(-1;-4)dB
表4为房间A 和房间C 之间空气声隔声检测结果。从
以上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房间A 和房间C 之间采用的隔断材料与房间A 和房间B 之间的隔断材料相同,在吊顶有无岩棉和木板封堵两种条件下的检测结果与房间A 和房间B 之间空气声隔声量基本一致,同样在将吊顶用岩棉板和木板封堵后,隔声效果有明显提升(分别为9dB 和
6dB ),但隔声性能均不满足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 50378—2019)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的要求。
表5为房间D 和房间E 之间空气声隔声检测结果。
从可以看出,房间之间采用白色烤漆钢板(多孔)+全景
玻璃隔断,房间吊顶仅为石膏板吊顶时,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量计权隔声量仅为25dB ,远低于《民用建筑
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中的限值要求,考虑到吊顶对隔声量的影响,将吊顶用岩棉板和木板封堵后隔声量测试的结果为26dB ,隔声效果无明显变化。本次采用的轻质房间以隔断的空气声隔声量较
低,不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719)的要求,不能保证房间不被相邻房间影响。在将吊顶用岩
棉和木板封堵后,房间A 和房间B 、房间C 之间的隔声量有较大的提高(说明这几个房间之间的吊顶对隔声有
较大的影响),但仍不满足要求。而房间D 和房间E 之间的隔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此时隔墙钢板上的孔成为
主要的传声通道。加强吊顶的隔声性能后,未改善房间的隔声性能,应考虑如何改善隔墙的隔声性能[4]。
(5)注意事项。应保证不要将噪声敏感房间与产生噪声房间毗邻布置,或噪声敏感房间与产生噪声房间
之间选择空气声隔声性能等级较高的构件。
第二,在隔墙构件材料选择时应选择空气声隔声等级较高的构件,
根据隔声质量定律,构件的隔声量与构件的面密度成
正比,面密度每增加一倍,隔声量提高4~5dB ,因此在
承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密度较高的混凝土墙、混凝土砌块墙等材料。第三,当前许多建筑物以轻质砌体材料作为隔墙构件,由于轻质砌体材料中存在许多孔洞,在砌筑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缝隙,从而降低高频隔声,在墙体砌筑完成后应该在墙体两侧表面进行砂浆
抹灰处理,
以有效提高墙体的空气声隔声量。第四,目前大部分办公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外围护结构主要采用玻璃组合幕墙,为减少建筑物的自
重和降低成本,建筑中不承重的隔墙多采用轻质隔墙。轻质隔墙自身的重量较轻且其隔声量普遍比较低,通
常在45dB 以下,且具有荷载小、安装简便等特点,
在各7--
测试结果石膏板吊顶并用岩棉和木板封堵仅用石膏板吊顶
测试曲线
D nT.w (C ;C tr )
计权隔声量(分红噪声频谱修正量;
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
37(-1;-5)dB 31(-2;-5)
dB
测试结果石膏板吊顶并用岩棉和木板封堵仅用石膏板吊顶
测试曲线
D nT.w (C ;C tr )
计权隔声量
(分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
26(-2;-5)dB 25(-2;-6)
dB
建筑聚焦
2020年10月第2卷第19期
类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为保证隔墙的隔声效果,需要提高轻质隔墙的隔声量,可采用复合墙体结构,
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加强轻质隔墙的隔声效果。另外还可采用多墙构造,在两层轻质墙之间保留空气层以提高隔墙的隔声效果。第五,为提高隔声效果,可在轻质隔墙腔体中添加吸声材料,例如对于厚度为75mm 的轻钢
龙骨+双面双层厚度为12mm 纸面石膏板的隔墙而言,在其腔体内添加一层50mm 厚容重为24kg/m 3的玻璃
棉,计权隔声量就可从44dB 提高到50dB ,这表明在轻质隔墙腔体中增加吸声材料可大幅度提高轻质隔墙的隔声量,与普通墙体相比,吸声材料在保证隔声量的同时又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隔墙的自重。
第六,在选择高等级空气声隔声性能构件时,
必须考虑房间内部吊顶,通风空调的风管、风口、水管、电线穿管以及装饰板材
上的孔洞等对房间空气声隔声的影响,若处理不当,其将大幅度降低墙体的隔声量[5]。
综上所述,
在房间的设计和装修过程中,要想确保房间隔墙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首先应保证选择空气声隔声等级较高的隔墙构件材料,完成砌筑墙体后在墙体两侧表面进行砂浆抹灰处理,采用复合墙体结构
及多墙构造,在轻质隔墙腔体中添加吸声材料,
结合房间内部吊顶以及通风空调的风管、
风口、水管、电线穿管以及装饰板材上的孔洞等影响因素,
从而选择高等级空气声隔声性能构件。参考文献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环境保护部.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晋美俊,刘晓华,雷一彬.临街住宅环境噪声实测分析与研究[J].建筑科学,2016,32(8):133-137.[5]王军强,黄新.健康住宅声环境要求与隔声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41(6):110-112.
注:
曲线1为实测曲线,曲线2为标准GB/T 50121—2005的参考曲线。表4房间A 和房间C 之间空气声隔声的检测结果
表5房间D 和房间E 之间空气声隔声的检测结果
注:曲线1为实测曲线,曲线2为标准GB/T 50121—2005参考曲线。
8--

更多推荐

隔声,房间,空气,建筑,隔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