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厨房有声,书房有⾹,卧室有话
王⼩波曾在《爱你就像爱⽣命》中写道:
“⼈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别⼈的事就是⾃⼰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已经⼀⽆所有了。”
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
经营家庭的⽤⼼程度,决定了⼀家⼈⽣活的温度。
⼀个家庭最好的模样,莫过于厨房有声,书房有⾹,卧室有话。
01
厨房有声
微软前⾼管张椿龄,曾在视频中分享过⾃⼰对婚姻的看法。
因为在⼯作和⽣活中见过很多背叛,他本来是不相信婚姻的。
但结婚后,他改变了⾃⼰的想法。
由于⼯作的原因,他经常要去外地出差,每次回来,当他掏出钥匙开门的那⼀瞬间,总能听到他爱⼈在厨房炒菜的声⾳,锅碗瓢盆叮咚作响。
后来,每当有⼈问他⽣活中最浪漫的事是什么时,他都会回想起那个画⾯。
“⼀个⼈愿意为你做饭,关⼼你的冷暖,这难道不是我⼈⽣的⾼光时刻吗?”
妻⼦在厨房忙碌的⾝影,成了他在外打拼的原始动⼒,也帮助他抵御了许多诱惑。
听过这样⼀句话:“你要看⼀家⼈⽇⼦过得怎么样,只要看看这⼀家的厨房就好了。”
没有⼀段感情能永远地脱离现实⽣活,爱会表现在点点滴滴⾥,落实到⼀⽇三餐中去。
记得在⽹上看过⼀个帖⼦。⼀个⼤姐说:“⽇⼦过不下去,要离婚了,家⾥冷冰冰的,厨房也冷冰冰的,夫妻之间⼀年也说不上⼏句话。”有⼈问:你们不⼀起做饭吃吗?⼤姐回复说:“刚结婚的时候,⼀起做,那时觉得挺好的,⽇⼦虽然清贫,但是⼀家⼈围在⼀起吃饭聊天,特别开⼼;
后来,他不经常回家吃饭了,我也懒得做了,外⾯到处是可以吃饭的地⽅,⼤家哪⾥⽅便就哪⾥解决。”
纪录⽚《⼈⽣⼀串》中说:“没了烟⽕⽓,⼈⽣就是⼀段孤独的旅程。”
厨房,是⼀个家最原始的需要,也是⽇⼦最温情的部分。
⽣活脱掉华丽的外⾐,不过就是⾐⾷住⾏,有时候,幸福就藏在热⽓腾腾的饭⾹中。书房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家族传承两千多年,⼈物之盛、德业之隆世所罕见。它就是⼭西的裴⽒家族。据《裴⽒世谱》统计,裴⽒家族出过59个宰相,59个⼤将军,名垂青史的接近千⼈,七品以上三千多⼈。
裴⽒家族甚⾄诞⽣了中国有名的宰相村。
其家族兴旺的原因,就两个字:读书。
裴家有⼀条规矩,考不上秀才者,不能进宗祠。所以裴⽒家族上上下下⽆论男⼥⽼幼⼀律⼿不释卷。清代姚⽂⽥说:“世间数百年旧家⽆⾮积德,天下第⼀件好事还是读书。”留给⼦孙再多的财富,都不如让孩⼦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书本,可以改变⼀个⼈的⽓质和命运。
俞敏洪的母亲李⼋妹,原本是⼀个普通的农妇。她的童年很艰苦,⽗亲早逝,母亲⽆⼒供养她上学。
扫盲班开课后,她风⾬⽆阻地去上课,常常挑灯夜读。在母亲的影响下,俞敏洪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他在北⼤上学时,4年读了800多本书。
“读书是我最⼤的爱好,把时间花在读书上,是⼀件幸福的事。”
读书,打开了他的眼界,帮他完成了蜕变,从⼀名农家⼦弟,变成北⼤⽼师,后⼜成为新东⽅创始⼈。
诗⼈史迪克兰·吉利兰曾经说过:
“你或许拥有⽆限的财富,⼀箱箱的珠宝与⼀柜柜的黄⾦。但是你永远不会⽐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最是书⾹能致远。物质有消耗殆尽的那⼀天,但阅读的养分会沉淀在⼀个⼈的⾻⼦⾥,滋养他⼀⽣。卧室有话
⽹上有⼀个提问:⼀段婚姻最悲哀的是什么?
有个回答是:不是没有感情了,也不是离婚,⽽是两个⼈明明⽣活在⼀起,却⽆话可说。
没有交流,没有期待,活成了⾯具夫妻。
最糟糕的家庭莫过于,同在⼀个屋檐下,却关上了⼼门,各过各的。其实所谓好的感情,就是有个聊得来的伴,永远不嫌你话多,知你冷暖,念你悲欢。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世间》,其中有⼀幕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周秉昆的⽗亲退休,从外地赶回来。
好⼏年没见到⽼伴,得知丈夫不⽤再下乡,周秉昆的母亲喜笑颜开。
睡觉之前,她还在兴奋地跟⽼伴聊天。
“给你说个好玩的事呗。春燕她妈跟我说呀,她家电视很少开,为啥呢,她要把电视节⽬都攒着,跟她⽼头⼉⼀块看。
那我也攒了好多年的话,要跟你说呢。”睡前聊天,⼏乎就是周爸周妈的常态。在操⼼完⽩天的琐事和孩⼦的家事后,睡觉前的时间,就成了专属于他们俩的时间。
他们会聊聊各⾃的⽇常,唠唠⼯作上的新鲜事;偶尔,周⽗还会拉起周妈的⼿,望着对⽅,说句:“⾟苦你了!”两⼈就这样恩恩爱爱地⾛到了⽩头,羡煞旁⼈。
国外有⼀项调查发现:
25%的夫妻每天交流时间不⾜10分钟;
40%因为⼯作太忙,会完全忽略⾃⼰的伴侣;
25%的⼈不记得上⼀次,两个⼈⼀起不慌不忙的聊天是什么时候;
67%的⼈觉得⽐起和伴侣⼀起吃饭聊天,他们更倾向于独⾃上⽹社交。
两个⼈的⽣活,变成了⼀个⼈的单打独⽃。
⼀个⼈孤独终⽼当然可怕,但更可怕是跟让⾃⼰觉得孤独的⼈终⽼。
能携⼿到⽼的夫妻,不是有道不尽的⼭盟海誓,⽽是有说不完的家长⾥短,聊不完的茶⽶油盐。
更多推荐
读书,没有,母亲,厨房,婚姻,时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