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
摘要:为了给人性化理念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文章以一个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内涵,论述了图书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要点。
关键词:图书馆;室内设计;人性化
前言:在新时代工艺的驱动下,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功能骤变,对图书馆室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空间设计仅停留在空间面积、外形装饰、房间功能、家具设施改进层面,无法触及图书馆空间革命的实质。与此同时,人性化的室内空间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行业从业者的推崇,为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优化提供了支持。因此,探究人性化理念在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体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某图书馆案例分析
某图书馆的前身是中国早期公共图书馆之一,始建于1921年。新建图书馆工程为主体26层的高层建筑,建筑总面积为118632m2,地上建筑面积为80686m2,地下建筑面积为37946m2。新建图书馆藏书功能有所增加,但是藏书量仍然无法满足图书馆运营方的要求,
需要设计者在精准把控新馆总藏书量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古籍书库藏书空间,并优化灯光、恒温恒湿系统,尽可能减少环境因素对古籍书库内图书的不利影响。
图书馆室内总体设计理念为:百年书香,启智惠民。同时以“书山览海”为主题概念,延续建筑设计理念与手法,将建筑寓为一本书,吸引读者走进这本“书”内,进行体会、感知、对话,解读当代,努力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图书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内涵
人性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成果,人性化设计则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将人作为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重中之重,以人的行为感知为参照,综合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结合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调整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尺度,提升室内空间品位与活力,创造出无风险因素、无不适观感的图书馆空间,给予人良好的感官体验[1]。
图书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本质上是根据人与环境双方互动要求,将对人的尊重、关怀落实到图书馆室内空间环境营造中,并根据人的环境心理需求,借助物化形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多个功能空间。具体表现为:功能空间布局无不合理之处,契合阅读群体的生理、心理
舒适观感;空间尺度、形式、比例均与人的审美标准相符;空间内部实现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空间能源节约效率较高,满足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空间表现多元,满足不同个体环境心理需求[2]。
3图书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要点
3.1书籍陈列空间设计
根据图书馆藏书量与图书馆经营方要求之间存在的偏差问题,需从提升藏书量着手,创新设计书籍陈列方式。即结合书籍查阅无故障、阅读空间进出流程的需求,勾画相对开放的书籍陈列区。
3.1.1采光设计
书籍陈列地区(书库)的采光率为25%,避免书籍在长时间阳光照射下出现氧化损坏问题。
3.1.2色彩及标识
从色彩设计上来看,在历史典藏书籍陈列设计时,应落实古朴大方的标准,优选明度较低、纯度较高的颜色,如热情大方的红色等,并在具有文化特征的展区点缀水墨画、书法等,营造书香氛围。
在图书馆内部,以每一个书架的关键通道为重点,进行个性化书架引导牌的设置。引导牌不仅需要指示重要书架类型,而且需要精确到每种书籍作者及类似书籍的坐标,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书籍。
3.1.3材料
从材料上来看,书籍陈列空间内需要考虑室内三个界面,即侧面墙面、顶面天花板、结构构件梁柱与门窗几个部分。侧面墙面可以选择木质材料与纸质墙纸匹配和的形式,配合地面木地板类材料或地毯类织物;顶面天花板采用木质材料装饰;结构构件梁柱与门窗也采用木质材料,一般书籍陈列区的门为不透明木质的门,展厅中窗玻璃采用毛玻璃或彩色玻璃,提升书籍陈列区域的装饰性。
3.1.4温湿度
根据图书馆古籍书库藏书要求,设计者需要与若干供应商沟通协商确定恒温恒湿系统解决方案,为古籍书库藏书提供一个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同时因温度、湿度对读者的舒适度感知也具有直接影响,为了确保图书馆室内温湿度在人体舒适感知范围内,需要从建筑设计阶段着手,调整门窗朝向,改善通风面积,并进行围护结构封闭度微调,在提升整体环境温度保持、热源隔绝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通风环境。进而综合思考空中气体相对流通、温室效应,借助生态设计手法,对空间热工性能、通风性能进行进一步优化。
3.2阅览空间人性化设计
根据新建图书馆运营要求,依据模块化、便捷化、智能化思维,融合展览区、阅读区(见图1),促使双方功能互补,满足读者便捷查阅书籍需求。同时服务于图书馆建筑整体,综合考虑元素统一、协调元素,营造富有个性的核心空间。
图1 图书馆空间人性化设计
3.2.1空间布局
如图1所示,图书馆采用三面围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学习空间、展览展示空间融合。其中展览展示空间由围合墙体构建,在满足读者私密学习需求的同时,塑造了若干色彩鲜活的交流讨论空间,侧面彰显了馆内“书山览海”主题。图1中的空间贯穿了整个图书馆的中轴线,各侧设置由出入口,侧面为环岛式留下那设计,在中央位置设置了图书存放区域入口,环抱电子查询区域,匹配弹性地胶与墙体的色彩对比变化,无形中划分了“动区”、“静区”,在柔化室内人工环境的同时,避免了阅览人员、流动人员的相互干扰。
3.2.2色彩
图书馆本质上是供给读者群浏览、学习活动的空间,因相关浏览与学习者活动内容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可以依据环境心理学理论中人们更倾向于富有秩序感的物质空间,在确保图书馆室内阅览空间配色无冲突的情况下,依据专业经验,调整若干暖色调面积,搭配原有的大面积白色、木质颜色,营造温暖、舒适的气氛。
3.2.3照明及材料
从整体设计风格上来看,图书馆室内空间兼具人性化、实用性、功能性,材质均为持久性抗撞击、抗污染的环保材料,区域性照明产品为高效节能筒灯(采光率为60%~70%)。
吊顶采用新中式结构石材造型,墙面采用木质材料与石质材料相匹配,地面采用黑色铺装,在体现图书馆历史文化韵味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气息[3]。
3.3公共学习空间人性化设计
公共学习空间是群体式阅读的载体,涉及了群体观看书籍、座椅停靠、端坐研习等系列活动。而人性化设计体现在学习空间内纹理观感舒适的桌椅设施、满足光照与通风的空间、低噪声的声音环境上。
3.3.1学习桌椅
舒适的学习桌椅是人活动的物质载体,关乎人体空间体验感知,需要设计者根据人体工学尺度要求,合理调整桌椅宽度、高度。案述图书馆桌椅采用了类似电脑桌的双层设计(见
图2),可以满足读者利用电脑设备学习需求,同时在空间一角设置有信息宣传空间,读者可以随时浏览图书馆最新消息。
更多推荐
图书馆,空间,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