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使学生发现线条的疏密变化,使学生学会用线条的疏密变化去装饰生活,表现生活,从中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二册“好看的线条”一课形成线条系列课,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了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感受线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感,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采用本课递进的三个美术活动,激发学生能够大胆的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
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本课采用找线条游戏、试画小线条等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式:讲授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演示示范学习组织线条
(五)技术准备:彩笔、参考图案、教学课件、教师范画、学生作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的学习,了解线条的疏密变化带给人的美感,初步体验如何运用疏密不
同的线条进行造型表现。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悟线条疏密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线的美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认识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疏密变化带给人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处理局部线条的疏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组织出有美感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出身边事物中的各种各样的线:请你找一找图片中都有哪些线条?(直线、折线、螺旋线、交叉线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各种各样的线条,为后面组织线条的疏密做准备。
2.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线条,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线条分布的并不均匀,有的线条间距大而稀松,我们称之为疏,有的间距小而近,称之为密,正是线条的疏密变化才让我们能感受到更多的美,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小线条的疏密变化吧!
出示课题:《有疏密变化的线条》
设计意图:感受身边的疏密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新课:
1.分析线条
(1)线条的疏密变化
除了自然界中存在这着线条的疏密变化,人们还会在生活中运用疏密变化来装点生活,看!无论在陶瓷、建筑还是绘画中都体现着疏密带给我们的美。
设计意图:感受生活中运用线条的疏密变化装饰生活。
(2)线条的粗细、长短变化
出示白桦林图片学生观察,再让我们来看看这张图中,看这一条条直线有什么不同?(长短、粗细不同)
在绘画中常会用到线条的长短粗细和疏密变化。
(3)画一画
请你用线条填画在下面形状里,注意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变化学生试着在形状里画一画长短粗细不同,有疏密变化的线
过渡语:老师发现你们在绘画中遇到问题了,看是不是有的同学一下子把自己会画的线条全都画在一个图形中了?可是却看不出疏密变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4)预设生成问题:
问题①:缺乏组织方法
解决办法:
重复排列——将线条按照一定的方向和大小进行重复排列,达到一种秩序的美感,像小朋友排队一样整齐。这种方法就是重复排列。
重复排列时也要注意线条的粗细搭配,我们可以用重复排列装饰
学生练习:请你用重复排列完成方法训练1(学生装饰)
过渡语:你学会了重复排列吗?
这两个同学画的哪个更美观?更适合这个外形?
更多推荐
线条,学生,生活,变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