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给水铝塑复合管安装
本工艺适用于民用与工业建筑中,生活饮用水、洁净水、生活热水和杂排水系统,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工作温度不大于40℃、75℃冷、热水供应管道施工及验收。
第一节  材料要求
5.1.1 管壁的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匀及分解变色线;外壁应光滑、平整,应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痕纹及碰撞凹陷。用途代号“L”、外层颜色为白色用于冷水管;用途代号“R”、外层颜色为橙黄色用于热水管。
5.1.2 公称外径De不大于32mm的盘管卷材,调直后截断截面应无明显的椭圆变形。
5.1.3 管件的截面尺寸符合表的规定。
搭接焊铝塑复合管基本结构尺寸表
工称外径De
外径
壁厚
内层聚乙烯最小厚度
外层聚乙烯最小厚度
铝层最小厚度
最小值
偏差
最小值
偏差
12
12
﹢0.30
1.60
﹢0.40
0.70
0.40
0.18
14
14
﹢0.30
1.60
﹢0.40
0.80
0.40
0.18
16
16
﹢0.30
1.65
﹢0.40
0.90
0.40
0.18
20
20
﹢0.30
1.90
﹢0.40
1.00
0.40
0.23
25
25
﹢0.30
2.25
﹢0.50
1.10
0.40
0.23
32
32
﹢0.30
2.90
﹢0.50
1.20
0.40
0.28
40
40
﹢0.40
4.00
﹢0.60
1.80
0.70
0.35
50
50
﹢0.50
4.50
﹢0.70
2.00
0.80
0.45
63
63
﹢0.60
6.00
﹢0.80
3.00
1.00
0.55
75
75
﹢0.70
7.50
﹢1.00
3.00
1.00
0.65
对接接焊铝塑复合管基本结构尺寸表
工称外径De
外径
壁厚
内层聚乙烯最小厚度
外层聚乙烯最小厚度
铝层最小厚度
最小值
偏差
最小值
偏差
12
12
﹢0.30
1.60
﹢0.40
0.70
0.40
0.18
14
14
﹢0.30
1.60
﹢0.40
0.80
0.40
0.18
16
16
﹢0.30
1.65
﹢0.40
0.90
0.40
0.18
20
20
﹢0.30
1.90
﹢0.40
1.00
0.40
0.23
25
25
﹢0.30
2.25
﹢0.50
1.10
0.40
0.23
32
32
﹢0.30
3.00
﹢0.50
1.40
0.60
0.60
40
40
﹢0.40
3.50
﹢0.50
1.65
0.70
0.75
50
50
﹢0.50
4.00
﹢0.60
2.80
0.80
1.00
63
63
﹢0.60
5.00
﹢0.60
2.20
1.00
1.20
75
75
﹢0.70
7.50
﹢1.00
3.00
1.20
1.65
5.1.4 铜质管件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加工黄铜》GB/T5232中HPb591的要求。
5.1.5 管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无缺损和变形,无气泡和砂眼。同一管径管件的锁紧螺帽、紧箍环应能互换。
5.1.6 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5.1.7 给水管道材料必须具备卫生检测报告。
5.1.8 给水铝塑复合管的工作压力试验,将管材浸入水槽一端封堵,另一端通入1.0MPa的压缩空气,稳压3min,管道无膨胀无裂纹无渗漏。
第二节  主要工具
5.2.1 机具:冲击钻、电锤。
5.2.2 工具:手锤、大锤、手锯、断管器、整圆器、弯管器、錾子、捻凿、麻钎。
5.2.3 其他:水平尺、线坠、钢卷尺、小线等。
第三节  作业条件
5.3.1 地下给水管道的埋设必须房心土回填到接近±0标高,房心土回填夯实后开挖管沟,管沟底无突出物,管道周围100mm以内的填土不得含有大于10mm的颗粒块,沿管线位置无堆积物,且管道穿过建筑基础处,已按设计要求预留好套管。
5.3.2 设备层内给水管道的敷设,应在设备层内模板拆除清理后。
5.3.3 楼层内明敷给水管道的安装,应在内墙面(贴面层)完成后安装,且管道穿越结构部位的  套管等均已预留完毕,室内模板或杂物清除后,室内弹出房间尺寸线及准确的水平线。
5.3.4 暗敷在吊顶、管井内的管道,应在土建施工封闭前完成。
第四节  操作工艺
5.4.1 工艺流程
5.4.2 安装准备: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做好准备工作。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用空间是否合理。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好变更洽商记录。
5.4.3 预制加工: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径、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做上标记,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记录在施工草图上,然后按草图测得的尺寸预制加工(断管、调直、校对),分组连接。
5.4.4 干管埋设安装:管道埋设进户管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宜先安装室外部分,再进行室内管道连接。进户管穿越结构外墙时应安装防水套管。
5.4.5 立管(明)暗装:明(竖井内)立管安装,上下统一吊线安装卡件。安装在墙内的立管应在结构施工中须留管槽,立管安装后吊直找正,用卡件固定。支管的甩口应露明并加好临时丝堵。
5.4.6 管道在楼面(地面)层直埋时,预留深度不小于管上皮40mm,当达不到此深度时应
加厚添充层,管槽宽度为管道外加40mm,铺设管道后,应用管卡(或鞍形卡片),将管道固定牢固,管卡间距应符合规定, 管道试压合格后,管槽用与面层相同标号的保温材料混合砂浆添补密实。
地面装修为精装时,土建可先做地面,但要沿埋设水暖管道预留一定宽度的管道槽,待层、段管道铺设完成后“冲压隐蔽”时,做管道槽地面填充层。
地面装修为初装时,水暖可按层、段先铺设管道,待“冲压隐蔽”时,土建做管道上填充层,这样不会影响大面积地面施工。
5.4.7 管道连接
1 给水铝塑复合管管材和管件之间,宜采用卡套连接。
2 公称外径De不大于32mm的管道,安装时应将管卷展开、调直。
3 管道应采用管材厂家配套的管件及专业工具进行施工安装。
4 管道直接弯曲时,公称De不大于25mm的管道,可采用在管内放置专        用弹簧,外用
专业弯管器弯曲;公称De大于25mm的管道,可采用液压弯管器弯曲。
5 卡套式连接应下列程序进行:
(1) 按设计要求的管径和现场复查后的管道长度截断管道;   
(2) 用专用刮刀将管口处的聚乙烯内层削坡口,坡角为20--30°,深度为1.01.5mm,  且应用清洁的布将坡口残屑擦干净;
(3) 用整圆器将管口整圆;
(4) 将锁紧螺帽、C型紧箍环套在管上,用力将管芯插入管内,至管口达管芯根部;
(5) 将C型紧箍环移至距管口0.51.5mm处,再将锁紧螺帽与管件本体拧紧。
5.4.8 解决管道热胀冷缩变形的方法
1 公称外径De不小于32mm的管道,在直埋或非直埋附设时,均不考虑伸缩补偿。
2 管道固定支承件间距,冷水管不大于6.0m,热水管不大于3.0m且应安装在管件附近。
3 采用自由臂补偿方法:在明敷及非直埋暗敷管路中,公称外径De不小于40mm的管道,宜采用自由臂补偿方法解决管道热胀冷缩的变形,即给管道自由伸缩的空间和余地。一般采用管道折角并配置适当的固定及活动支架来实现补偿。悬臂长度不应大于3.0m,自由臂长度不应小于300mm。

更多推荐

管道,安装,施工,管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