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工的基本工艺要求
成套配电设备的二次配线质量的好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某个接线头紧固不牢接触不良都可能导致控制失灵,保护拒动,造成严重的后果。配线是配线工作的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现,这就是要求每个配线工人不仅要熟练掌握配线技术,而且还要加强工艺修养,保证做到不错线、不错号牌,按照工艺要求要做到配线艺术美观、整齐,即合理又节约用量。
二次接线前应熟悉的图纸
    二次接线前,应熟悉以下图纸:
  1)原理图。表示各回路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图中不仅表示出二次回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而且还表示出与一次回路有关的联系。
  2)展开图。是原理图的一种实用形式,是绘制安装接线图的依据,是二次接线图中最重要的图纸。
  3)端子排图。表明屏内线路与屏外线路连接的图纸。制造厂根据端子排图排列端子并将屏内的二次线配好,施工现场则把其他设备引来的电缆与屏内端子相连。
  4)安装接线图。原理图和展开图的实际反映,表示出电器和仪表等的实际接线方式。制造厂按照安装接线图配好屏内的二次线和组装端子排,施工现场把这种图纸作为查对二次接线的依据。
  5)电缆清册。根据原理图列出了各电器元件间联络的电缆,其中包括电缆编号、起止点位置、电缆规格型号、电缆长度等,是敷设电缆的依据。
二次接线施工与以上图纸密切相关,只有把这些图纸看懂了、弄通了才能保证接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单根线的打圈,内径与接线螺丝要匹配,即大0.5—1.0毫米,并要做到顺时针。多芯线的做法,根据接线柱的外径选用匹配的线鼻,用专用工具做好紧固措施,每个接线柱的接头最多不能多于2只,安装时必需有防检措施。在日常的配线中,选配的二次线径电压回路一般采用1.5毫米,电流采用2.5毫米,电压互感器选用的线径最好为2.5毫米。在箱、屏内选
用的二次线一般采用黑色线。在日常接线中,首先要按照二次接线图,做好二次标号头,写好元件号,根据二次接线图针对柜(屏)结合实际贴好元件号,二次标号头在接线就位后的方向一定要与二次图相符合,即水平方向从左至右垂直方向由下至上,形成一定规范,利用在试用与维护中使人们能一目了然,对我们的产品有了一个较好的形象。按国家规定有关要求二次线束在柜体内固定点不大于横30厘米,垂40厘米,用语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采用多根软线,敷设的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多根的软线必需压接线鼻,电压回路选用匹配的“U”型线鼻,电流回路选用匹配的羊眼线鼻,并将所有的多根线径插入线鼻内,用专用工具压紧。二次线束穿过金属板时一定要套上橡皮垫圈,以保护导线的绝缘性能,同时敷设在金属板架的线束的固定点,一定要有3~5毫米的绝缘垫层,并要牢固固定。二次回路的导线线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4mm,爬电距离不小于6mm。不允许有松动的现象。二次配线不允许中间有接头,杜绝虚接的现象。总之布线工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有关工艺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美观大方;横要平;竖要直。接线的质量要做到快、准确;不错线、不漏线;发现图纸有错及时反应到有关部门,确保二此图纸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接线的方法,
建议做线鼻或羊眼,先从仪表门,或从端子排(仪表门无元件时)处开始进行接线,这样二次线的利用率就相对提高,废线只留在元件端,同一批柜或屏接线的方式(即走线途径)一定要一致,完工后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整理,作到自检、互检,然后报检,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199371
第四章 二次回路结线
    4.0.1 二次回路结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二、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三、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四、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五、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六、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七、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4.0.2 盘、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4.0.3 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
    二、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
    三、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
    四、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4.0.4 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二、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
    三、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接地。
    四、橡胶绝缘的芯线应外套绝缘管保护。
    五、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
    六、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4.0.5 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电源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4.0.6 在油污环境,应采用耐油的绝缘导线。在日光直射环境,橡胶或塑料绝缘导线应采取防护措施。
结线篇
本篇说明
2002.11(一)
结线首先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柜内元件的损耗发热,使得温度要比柜外高的特点留足余量。对于控制电路的结线就是要考虑其在特殊条件下对抗拉强度的保证。
本章中对控制电路导线的颜色以其导通的电压等级来区分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用意:对于操作维护维修的人员来说就相当于明显的标示了对电压危险程度的分级也大致示意导线所使用的回路。而且柜内使用不同颜色的导线也能一定程度的减少维修人员维修时的枯燥情绪。(试想,如果柜内是清一色黑色的话——
对于主线路的标示(黄,绿,红)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三色绝缘包带对主电路的包裹来实现的。但是就要受到就包带本身质量,工人包扎的熟练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使用了市场上的成品彩塑套,就使得这道工序简便许多。同时整个主电路的标示看起来就非常统一整齐。
控制柜的柜门上都有按钮等元件,就使得柜门上备用线的放置就极其必要。因为在现场针对实际工况而修改和增加电路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而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就使得在现场对柜门上元件增加导线的情况就显得特别的麻烦。所以备用线的颜色也是非常显眼的黄色,这样对柜内修改增加过的回路也会一目了然。(见55-57条)
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在厂家中发现其控制线路线端的处理竟然使用斜口钳的刃部进行剪切式压接或使用其他钳具的受力平面
进行平面挤压式压接。但使用这些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每个线端接头的压接质量都会随着接线人员本身的握力,接线人员手腕的疲劳程度而起很大的变化。握力过大会使铜接头和铜线一起被剪断。如果握力小一些,就只能保证铜接头暂时不和铜线分家,可是在一般的检查时这些问题根本不会被发现,就会给本身就很复杂的现场维修带来更多的“试题”。也就根本谈不上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压接工具的要求是:必须是标准的和带棘轮机构的以对每一个铜接头压接质量的保证。
2003.06(二)
导线的颜色已经有了个完整的颜色标示规程,这将统一以后的柜内导线颜色使用给现场维护和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23-29)
由于柜内导线的集中排放,对于信号线的型号统一用屏蔽导线,以防干扰。对于信号线屏蔽接地问题将在接地及绝缘篇中讨论。
1. 配电板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mm2,对于低电平的电子电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mm2的导线(但不得小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的要求)。截面积不大于8
mm2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3倍。配电板面板等活动部分的过渡导线,应有足够的可绕性。
GB T11634-2000,4.5.2
2. 连接导线的绝缘应是耐潮、耐霉及滞燃的,其绝缘电压等级为:
线路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0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250V;线路工作电压大于100V小于或等于45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500V
CB*/Z342-84,8.1.b
3. 导线应严格按照图纸,正确地接到指定的接线柱上。
CB*/Z342-84,8.7.A
4.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GB 50254-962.0.4.2.
5. 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GB 50254-962.0.4.5
6. 接线应按接线端头标志进行。
GB 50254-962.0.4.1.
7. 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线径为1.5mm2
8. 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线径最小为1.5mm2
9. 单主电路线径最小为1.5mm2
10. 开关跨接线路最小线径2.5mm2
11. 进入变压器初级绕组最小线径为1.5mm2
12. 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线径为1.5mm2
13. 控制线路最小线径为1.0mm2
14. 面板控制回路至底板接线最小线径为1mm2
15. 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用1.5mm2
16. 电流互感器导线连接线用1.5mm2
17. 面板备用线用1.0mm2黄色导线。
18. 柜内照明用线1.0mm2
19. 面板至底板的控制线用多芯型软线。
20. 底板接线用软硬线。
21. 特殊情况:PLCx41y41等接插件可用0.3mm2。当面板及柜内空间狭小时可用,但必须经负责人同意。
22. 主电路导线头、尾端部及中间一律用彩色塑套管进行标示(黄、绿、红)。
23. 工作电压为380V及以上的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
24. 导线工作电压为AC220V的电源线用红色导线连接。
25. 导线工作电压为AC110V电源线用橙色导线连接。
26. 导线工作电压为DC36V电源线用紫色导线连接。
27. 导线工作电压为DC24V电源线用普兰色导线连接。
28. 导线工作电压为DC12V电源线用绿色导线连接。
29. 导线工作电压为DC5V电源线用白色导线连接。
30. 传感器信号及模拟信号线用白色导线连接,且最小截面为1.0mm2
31. 电源指示灯连接导线颜色与电源电压等级相符。
32. 电压表连接导线颜色与其指示的电压等级相符。
33. 电流互感器线用黑色。
34. 电柜内所有接地线线端处理后不得使用绝缘套管遮盖端部。
35. 连接导线端部一般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当设备接线柱结构是压板插入式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当导线为单芯硬线则不能实用电线接头,而将线端作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
CB*/Z342-848.4.1
36. 如进入断路器的导线截面<6mm2,当接线端子为压板式时,先将导线作压接铜接头处理,以防止导线的散乱;如导线截面>6mm2,要将露铜部分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压板。
37. 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GB 50258-963.1.3.2.(1)
38. 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GB 50258-963.1.3.2.(2)
39. 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更多推荐

导线,接线,连接,回路,使用,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