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  10-1  100
1、判断
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错
2.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3.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      错 
4.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错
5.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对
2、单选
6.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     
A.场地特征周期    B. 场地平面尺寸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7.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说不清
8.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D)
A.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C.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D.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9.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                       
A强柱弱梁      B强剪弱弯    C强节点弱构件    D强梁弱柱
3、简答
11.地基抗震承载力比地基静承载力提高的原因?
答:1)除十分软弱土之外,多数土在有限次的动载下,动承载力比静承载力稍高。
2)考虑地震作用的偶然性、短暂性及工程经济等因素,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应比静力作用下的可靠性有所降低,即地基抗震承载力安全系数可比静载时降低
12.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
答: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
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伤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二阶段设计方法指第一阶段,多遇地震作用下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指,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和易倒塌结构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13.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1)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宜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 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14.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何意义?
1)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宜按表 5-5 划分;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答:则应按前述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的规定调整后再按表 5-5 划分抗 2)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震等级。能指标的 HRB400 级热轧钢筋,也可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 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 HPB235HRB335、和HRB400 级热轧钢筋。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其普通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且钢筋在最大 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3)与主楼相连的裙房,除应按裙房本身考虑外,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此时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4、计算
15.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图所示,每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G2=500kN,层高均为5m,各层间抗侧移刚度为D1=D2=41600kN/m,假定横梁刚度无限大。该框架建于8度区,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的阻尼比为,试分别按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在多遇地震下的水平层间地震剪力。
: 1.由题可得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E=500+500=1000KN
2.由自振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的关系,判断地震影响系数取设计反应谱中水平段
  求得
    得到地震影响系数为
  3. 求体系受到的总的底部剪力     
  4.=500×5+500×10=7500
    F1KN
    F2KN
  5.  第二层层间剪力V2=90.67KN
      第一层层间剪力V1=136KN
6. 第一层层间位移 U1=V1/D1=0.0033m
第一层层间位移角为
U1/5=0.00066
第二层层间位移 U2=V2/D2=0.0022m
第二层层间位移角为
U2/5=0.00044

更多推荐

地震,抗震,作用,结构